查看原文
其他

【精准扶贫案例】围绕民族特色拓宽致富途径

2016-07-25 昆仑网



  乌什县亚曼苏乡尤喀克亚曼苏村是一个以柯尔克孜族为主要居住人群的边境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洪灾频发,贫困人口达64%。乌什县财政局“访惠聚”工作组住村后,一直在思考工作组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经过实践探索,工作组找准了自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定位,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动者、群众意愿诉求的汇总者、政府帮扶思路的建议者、乡村精准扶贫的先行者”。按照以上思路,工作组经过深入走访,找到了“穷根”,找准了依托村里的民族特色脱贫致富的途径,制定脱贫措施,投入资金发展产业,经过努力,贫困户思想在悄然发生变化,形成了你追我赶勤劳致富的新气象。


  转变思想观念 消除贫困根源



向村民宣讲扶贫政策


  村民阿布力米提·努尔整日酗酒取乐不思进取,生活全靠政府救济和邻里帮助,他的懒惰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这样的情况在村里不是个例。工作组针对部分村民“等帮扶”、“靠救济”的思想顽疾,把转变群众思想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耐心细致地做好村民思想教育工作,发动村民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引导村民规范庭院经济发展,将前、屋后卫生打扫干净,将院子里生活区和养殖区分离出来。同时,让富裕户和贫困户互相结成对子,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引导贫困户积极向致富能手学习,组织贫困户到致富能手家召开现场会,让致富能手讲经验,谈体会,使贫困户心灵受到启发,转变“等靠要”思想。



建设温室拱棚的钢材到了



工作组和村民一起种蔬菜


  挖掘民族特色 拓宽增收渠道


为贫困户赠送出栏的蛋鸡


  工作组根据庭院布局和村民一起规划庭院经济发展方向,全村285户贫困户都建立了“一户一册”档案,为适合养鸡的贫困户赠送了出栏蛋鸡2280只,所产的鸡蛋由工作组负责销售,已帮助贫困户销售鸡蛋1.43万枚,平均每户每月增收40元,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


  工作组在走访中发现村里牧民放牧的一处牧场在“别迭里口岸”旅游线路的附近,组织31户牧民以实物和劳动力入股的形式成立了以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为特点的“牧场体验”项目,协调旅游部门将这个项目纳入旅游线路之内。目前,这个项目每户每月平均增收1065元。



柯尔克孜表演队在排练节目


  工作组还通过深入挖掘发展柯尔克孜族文化艺术,探索发展民族文化致富发展路径。工作组牵头由村委会成立了“柯尔克孜民族文化”表演队,在周边商业促销、旅游景点进行表演,今年以来已演出16场,目前表演队已小有名气,能经常接到表演邀请,通过演出增加了参演牧民收入,拓宽了致富渠道。


  立足自身实际 丰富致富手段


  只有找到适合村集体发展的产业,才能真正让村民富起来,基于这一点,工作组跟乡党委、村“两委”多次研究讨论,立足于村内沙棘林面积广,景色优美的优势,确定了发展小型农家乐带动旅游业的思路。向上级争取到了31万元专项资金,修建了小型“亚曼苏柯尔克孜族风情园”,风情园不但可以享用柯族美食,体验柯族文化,还有骑马、骑骆驼、水上漂流等娱乐项目,为村委会每年增加集体收入4.2万元,并带动了周边3个村民小组171户发展旅游经济。



工作组鼓励农民自建的农家乐


  工作组还鼓励村民自办农家乐,审批手续由工作组协助办理,今年已开业3家,生意相当火爆。托合提·依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见人就说“这条路走得对,一年的收入顶三年。”


  在发展农家乐的同时,工作组还寻访柯尔克孜族民间美食、工艺品制作高手,组织有制作基础的人去学习柯族美食和工艺品,将技术成熟的人介绍到大城市工作,目前已介绍5人就业,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乌什县财政局住村工作组以调动村民自我脱贫致富积极性为切入点,把立足本村实际,挖掘民族文化,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发展民族特色创收作为主要措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微信ID:xjdjwan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