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

2016-07-29 昆仑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1750680o&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


  《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全文如下: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法官、检察官依法办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定职责或者法定程序、有碍司法公正的要求。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司法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有关机关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对干预司法活动和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直至追究责任。


  第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检察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安排法官、检察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事务的要求。


  第四条 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免职、辞退或者作出降级、撤职等处分。


  第五条 只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将法官、检察官调离:


  (一)按规定需要任职回避的;


  (二)因干部培养需要,按规定实行干部交流的;


  (三)因机构调整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的;


  (四)受到免职、降级等处分,不适合在司法办案岗位工作的;


  (五)违反法律、党纪处分条例和审判、检察纪律规定,不适合在司法办案岗位工作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只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将法官、检察官免职:


  (一)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二)调出本法院、检察院的;


  (三)职务变动不需要保留原职务的;


  (四)经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的;


  (五)因健康原因超过一年不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的;


  (六)按规定应当退休的;


  (七)辞职或者被辞退的;


  (八)因违纪违法犯罪不能继续任职的;


  (九)违反法律、党纪处分条例和审判、检察纪律规定,不适合继续担任法官、检察官职务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只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将法官、检察官辞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另行安排的;


  (三)因机构调整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四)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假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五)不履行法官、检察官法定义务,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六)违反法律、党纪处分条例和审判、检察纪律规定,不适合继续担任公职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只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对法官、检察官作出降级、撤职处分:


  (一)违犯党纪,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处分的;


  (二)违反审判、检察纪律,情节较重的;


  (三)存在失职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法律、党纪处分条例和审判、检察纪律规定,应当予以降级、撤职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将法官、检察官调离、免职、辞退或者作出降级、撤职等处分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法官、检察官,并列明作出决定的理由和依据。


  法官、检察官不服调离、免职、辞退或者降级、撤职等决定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复核,提出申诉、再申诉。法官、检察官不因申请复议、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再申诉而被加重处罚。


  第十条 考核法官、检察官办案质量,评价工作业绩,应当客观公正、符合司法规律。对法官、检察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年度考核,不得超出其法定职责与职业伦理的要求。考核的办法和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制定,地方可以结合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不得以办案数量排名、末位淘汰、接待信访不力等方法和理由调整法官、检察官工作岗位。


  第十一条 法官、检察官非因故意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重大过失导致错案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承担错案责任。


  第十二条 案件办理及相关审批、管理、指导、监督工作实行全程留痕。法官、检察官依照司法责任制,对履行审判、检察职责中认定的事实证据、发表的意见、作出的决定负责。上级机关、单位负责人、审判委员会或者检察委员会等依职权改变法官、检察官决定的,法官、检察官对后果不承担责任,但法官、检察官故意隐瞒或者因有重大过失而致遗漏重要证据、重要情节,或者提供其他虚假情况导致该决定错误的除外。


  第十三条 调查核实对法官、检察官履职的举报、控告和申诉过程中,当事法官、检察官享有知情、申辩和举证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应当将当事法官、检察官的陈述、申辩和举证如实记录,并对是否采纳作出说明。


  第十四条 法官、检察官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非经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审议不受错案责任追究。法官、检察官因违反党纪,审判、检察纪律,治安及刑事法律,应当追究错案责任之外的其他责任的,依照相关规定办理。


  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审议法官、检察官错案责任案件,应当进行听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相关机构应当派员向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通报当事法官、检察官违纪违法事实以及拟处理意见、依据。当事法官、检察官有权陈述、申辩。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无责、免责或者给予惩戒处分的建议。


  第十五条 法官、检察官因依法履职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利用信息网络等方式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维护法官、检察官良好声誉,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有关机关对法官、检察官作出错误处理的,应当恢复被处理人的职务和名誉、消除不良影响,对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赔偿,并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者的责任。法官、检察官因接受调查暂缓晋级,经有关部门认定不应追究法律或者纪律责任的,晋级时间从暂缓之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 对干扰阻碍司法活动,威胁、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伤害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的行为,应当依法从严惩处。


  对以恐吓威胁、滋事骚扰、跟踪尾随、攻击辱骂、损毁财物及其他方式妨害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人身自由和正常生活的,公安机关接警后应当快速出警、有效制止;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果断处置、从严惩处。对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之前,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必要时可以将其送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邪教组织犯罪等危险性高的案件,应当对法官、检察官及其近亲属采取出庭保护、禁止特定人员接触以及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法官、检察官近亲属还可以采取隐匿身份的保护措施。


  办理危险性较高的其他案件,经司法人员本人申请,可以对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采取上述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司法人员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侵犯司法人员人格尊严,泄露依法不应公开的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信息的,依照法律和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条 依法保障法官、检察官的休息权和休假权。法官、检察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当补休;不能补休的,应当在绩效考核奖金分配时予以平衡。


  第二十一条 国家落实医疗保障办法,完善抚恤优待办法,为法官、检察官的人身、财产、医疗等权益提供与其职业风险相匹配的保障。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或者直接责任者因玩忽职守、敷衍推诿、故意拖延或者滥用职权,导致依法履职的司法人员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权益受到重大损害的,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司法人员有权提出控告,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干预司法活动妨碍司法公正的;


  (二)要求法官、检察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事务的;


  (三)违反本规定,将法官、检察官调离、免职、辞退或者作出降级、撤职等处分的;


  (四)对司法人员的依法履职保障诉求不作为的;


  (五)侵犯司法人员控告或者申诉权利的;


  (六)其他严重侵犯法官、检察官法定权利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司法人员,是指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承担办案职责的法官、检察官和司法辅助人员。


  第二十五条 军事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军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中央政法委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6年7月21日起施行。


延伸阅读


加强司法人员履职保障 努力维护司法公正

——中央司改办负责人就

《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

答记者问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4月18日审议通过了《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规定》。中央司改办负责人就《规定》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重点改革任务


  问:请介绍一下出台《规定》的背景和意义?


  答: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只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才能敢于担当、不徇私情,做到始终忠于法律、公正司法,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制度,有利于确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问:制定《规定》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制定《规定》时,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首先,坚持问题导向。实践中,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困扰。一是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内部,类似“批条子”“打招呼”等形形色色的干扰。二是司法机关内部不同程度存在的考核考评不符合司法规律、司法责任界定不清、惩戒程序缺乏外部监督,使执法办案走了样、变了形。三是时有发生的法官遇害遇袭等事件凸显司法人员履职人身安全保护机制不完善,司法人员执法办案特别是办理危险性高的案件存在后顾之忧。针对上述问题,《规定》完善了相关制度机制。


  其次,注意与现行法律、规定相衔接。坚持依法改革,在《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行政监察法》、新颁布的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各系统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细化规定履职保护措施,特别是把司法人员履行司法职责的错案责任追究与党纪责任、一般性违反司法纪律责任追究作了区分,增设了惩戒委员会审议提供专业参考意见的环节,没有改变现行纪检监察工作体制,不影响依纪依法处理法官、检察官违反党纪政纪、触犯刑律行为。


  第三,注重与相关改革相协调。《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已对办案责任制、法官检察官惩戒等作出规定,《规定》注意与上述文件在制度措施上互相衔接、补充、配套,构筑完善的保护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制度保障。


  建立多项防止干预干扰司法活动制度机制


  问:《规定》建立了哪些防止干预干扰司法活动的制度机制?


  答:一是将党政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记录、责任追究制度扩大适用于任何单位或个人。只要干预司法活动、妨碍司法公正,都要予以记录并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直至追究责任。这样,有关“法官、检察官依法办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法律规定,就有了刚性的制度保障。二是分别对将法官、检察官调离、免职、辞退或者作出降级、撤职等处分的情形、程序予以明确规定,使“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免职、辞退或者作出降级、撤职等处分”的规定可执行、能操作,以保障那些秉公执法、不听“招呼”的法官、检察官不被随意调离、处分。三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检察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安排法官、检察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事务的要求”,防止一些地方摊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环境卫生、挂职下乡、行风评议等任务,影响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


  规范考评考核和责任追究


  问:规范考评考核和责任追究有利于法官、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规定》对此都有哪些安排?


  答:在规范考评考核方面,《规定》明确考核法官、检察官办案质量,评价工作业绩,应当客观公正、符合司法规律的原则。主要规定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规范考评考核办法的制定,即采取中央政法单位统一制定和地方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式,防止一些地方自行其是、乱设名目、出现偏差。二是规范考评考核结果的运用,明令要求不得采取末位淘汰、通报排名、接待上访不力等违背司法规律的做法和理由调整法官、检察官的工作岗位。


  在规范责任追究方面,《规定》强调准确追责与必要保护相统一,从三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确立了错案责任追究的标准。明确追究错案责任以故意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重大过失导致错案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为限,并对执法各环节中法官、检察官履行法定职责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进行了区分界定,防止不当担责,以解除法官检察官的后顾之忧。二是规范责任追究的程序。首次确立了非经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审议不受错案责任追究的原则,明确了惩戒委员会工作程序和当事法官、检察官的陈述、辩解、举证、接受听证、申请复议、复核、申诉、再申诉等权利。三是建立了不实举报的澄清、善后机制。明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对有损害法官检察官声誉、名誉的言论、举报等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这些措施,有利于司法人员消除顾虑,大胆依法履行职责。


  加强履职安全保护,增强制度刚性


  问:近来司法人员受报复伤害事件增多,凸显了对司法人员履职安全保护的不足。《规定》对此作了哪些制度机制安排?


  答:加强司法人员特别是法官、检察官的履职安全保护,是维护法律权威,厉行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通行做法。《规定》在司法机关自身强化保护的基础上综合施策:一是强调对干扰阻碍司法活动,威胁、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伤害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的行为,要依法迅速从严惩处。二是明确公安机关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职的责任,接警后应当快速出警、果断处置、坚决打击。三是建立了办理危险性高案件的配套保护措施。四是加强对办案人员及其近亲属个人信息的保护。


  问:《规定》提出的措施和要求都很好,如何保障《规定》得到有力执行?


  答:《规定》强调对干扰、妨碍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保障司法人员获得救济的权利,增强制度的刚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只要有干预司法活动妨碍公正司法、侵害法官检察官权益、打击报复司法人员以及玩忽职守、敷衍推诿、故意拖延或者滥用职权,导致依法履职的司法人员或其近亲属合法权益受到重大伤害等6种情形,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都要依纪依法追究纪律乃至法律责任。

微信ID:xjdjwan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