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丽乡村故事】三个桥村:和谐福美的“绿道画廊”

2016-10-10 昆仑网

  三个桥村,三百年前鲁克沁郡王的执政地,一个因村里主干道南北并列三座小桥而得名的村庄。自“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三批住村工作组与村“两委” 班子按照“村庄好、村民富、村风美”的要求和“乡村规划好、道路建设好、造林绿化好、村庄面貌好、环境卫生好、致富就业好、民族团结好、遵纪守法好”的美丽乡村建设“八个好”标准,精心谋划,因地制宜、不等不靠,将该村打造成了一处和谐福美的“绿道画廊”。


  干群合力 共建美丽新家园



  走进三个桥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生动的乡村风情画:平坦整洁的巷道两边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沿街村容整洁干净、商铺红火。一条清澈的小河沿村道一侧穿流而过,纳凉的村民在树荫下悠闲唠嗑,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谁能想象,半年之前,三个桥村还是一个环境脏乱差的地方,水渠边、电线杆旁垃圾乱堆,房前屋后、马路两边边私搭乱建严重,到处一副乱糟糟的样子。为了改善村容村貌,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并报请镇党委、县委同意的基础上,本着“尊重人文环境和生活习俗,最大保留民俗文化,切实杜绝大拆大建”的原则,对民居外墙实施升级改造,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实施巷道水韵工程,使村落的人文建设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住村工作组和村干部广泛发动各族群众投工投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村民阿不都热合曼家的老商店曾影响到规划的统一性,工作组与村委会干部多次走访劝导,阿布都热合曼一开始不情愿,最终他主动将家中房屋多出的部分进行退界拆除,给全村群众做了个好榜样。


  经过近四个月的不懈努力,2.5公里的三个桥村“法制文化街”、占地面积670平米的民俗演出广场和646平米的村史陈列馆等建设项目顺利完工,让三个桥村旧貌换新颜。


  民生为本 鼓起农民钱袋子



  在三个桥村村口,有一处引人注目的特色水车景观——“民族连心轮”,凡是来该村参观游玩的人,都会忍不住在此驻足拍照留念。


  这处景观是依托村口的一条输水干渠打造的。工作组与村“村两委”按照“花小钱、办大事”的思路,在购置必要材料后,积极发动群众中的木工、电工、电焊工参与制作和安装。同时,围绕这条“黄金水道”,住村干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联系企业和单位筹集了花岗岩、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对“民族连心轮”周边人行道进行了硬化,建成了“民族连心轮”水车特色景观带。同时,还在村里新建了民俗演出广场,定时演出文艺节目,吸引游人到村里体验乡村生活。


  这些景点不仅成了群众和游客纳凉、避暑的好去处,也为当地群众打开了致富新通道。在工作组的帮扶指导下,村民们纷纷在景观带周围开起了小超市、民族工艺品店等,想方设法创收鼓起“钱袋子”。


  住在民俗演出广场对面的艾尼牙孜汗·巴拉提家里只有2亩多地,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考虑到他家实际情况,民俗演出广场建成后,工作组住村后和村委会干部多次上门鼓励、动员她利用自家大门口一间闲置房开了一个小超市,有效拓宽了其脱贫致富的渠道。艾尼牙孜汗·巴拉提说:“前这条街上又脏又乱,自从建了演出广场后,现在不仅环境好了,一到节假日还有演出,买东西的人很多。这个商店一年能给家里增加2万多元钱的收入。”


  文化引领 小村洋溢新风气



  三个桥村是吐鲁番市确定的集中整治重点村。工作组住村后,结合“去极端化”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和村“两委”班子确定了文化对冲和法制约束相结合的工作思路。


  为营造良好的村风,工作组指导村干部将村民家中废弃的桑树根、废木料收集起来,制作成具有乡土特色的宣传板,集中悬挂在村里的“法制文化街”沿线,方便宣传“去极端化”、计划生育、民族团结等内容。同时,还用一整根桑树根制作了一个书架,摆满了各种法律、法规的资料和书籍摆放在街头,方便群众随时翻阅学习。


  文化的力量是无限的。如今的三个桥村,曾经浓厚的宗教氛围一扫而光。晨风习习中,“法制文化街”上,放了暑假的孩子们有的在街头书架上翻阅画册,有的在逐一阅读街边法制宣传栏上的内容;农闲时节,民俗演出广场上不定期上演群众自编自演的民俗节目,吸引着村里的男女老少;村史陈列馆里土墙泥地,煤油灯、纺线机、磨面机等旧物件让人们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岁月……一个和谐福美的三个桥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微信ID:xjdjwan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