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克里希那给阿诸那的一课 | 给予,不要期待任何回报;给予本身就是得到

涵予大朋友 归心之旅 2022-03-16

Consciousness


翻译:张涵予


一次,克里希那(Krishna)和阿诸那(Arjuna)一起向一个村子走去。路上阿诸那一直缠着克里希那问,为什么迦尔纳(Karna)应该被当作所有给予者(奉献者)的榜样,而不是他呢?


为了让阿诸那真正明白,克里希那便打了个响指,他们散步的马路旁的两座山,刹那间变成了金山。


克里希那说:“阿诸那,把这两座金山分给村子里的村民吧,记着,你得捐出所有的黄金,一点都别剩下。”


阿诸那走进村庄,大声宣告说他要向每个村民赠送黄金,并请所有人在金山附近集合。村民们欢喜至极,纷纷为他唱起赞歌。在一片赞美声中,诸那昂首挺胸走向金山。


连续两天两夜,阿诸那奋力地从山上铲着金子,并把它们一一分给村民。尽管如此,那座金山却丝毫没有变小。


大多数村民在几分钟内就又回来排队领金子了。又过了一阵子,阿诸那感到精疲力尽了,但他仍然没有准备好放弃他的自我(ego),他告诉克里希那他不能再这样干下去了,他得休息一下。


克里希那唤来了迦尔纳,跟他说,“你必须一粒不剩地把这两座金山送出去。”


迦尔纳叫来了两个村民。


“你们看到那两座金山了吗?”迦尔纳说,“那两座金山现在是你们的了,随你们怎么处理吧。”说完他就走了。


阿诸那坐在那里目瞪口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这一招呢?”他有些郁闷。


克里希那看着阿诸那,充满深意地笑了。他说:“阿诸那,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已经被这两座金山吸引了。所以当你要把金子送给村民们的时候,你心里会有些不舍,你认为自己给了他们很大一笔钱。因此,你给到每位村民的金子数量仅仅存在于你的想象。而迦尔纳内心则没有这样的保留。”


“你看他把一大笔钱给出去转身就走了,他不指望别人会赞美或者歌颂他,他甚至不在乎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这是一个人已经在觉醒路上的标志”。


给予别人礼物,却期待着收到别人对你的恭维或者感谢作为回报,那这个礼物就不再是礼物了,它就变成了一种交易。


给予,不要期待任何回报!


给予本身就是得到。



编者注:故事背景


  • 印度传世史诗《摩诃婆罗多》


这则故事中的三位人物来自印度传世史诗《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讲的是远古时期,印度北部俱卢族福身王的两个儿子「般度」和「持国」的后代之间争夺国家统治权的故事。


福身王的大儿子持国一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所以弟弟般度成为了国王。但是般度去世的早,他的五个儿子都还小,所以持国继位做了国王。持国有百子,他的大儿子难敌,嫉妒般度五子的才干,设计把他们流放到森林里12年,允诺流放结束后的一年内,如果他们能不被认出来,就归还一半土地和财产。13年后般度五子回来,难敌仍然拒绝归还他们应得的财产和土地,最终导致了一场兄弟间的战争——俱卢之战(Kuru-Kshetra)。

战场上,双方的军队列开阵势,一辆马车来到战场中间,驾车的是克里希那,大神毗湿奴(Vishnu)的化身,车上持弓披铠的将军是阿诸那——般度一方的统帅,五子中的第三子。

阿诸那看到敌方阵营中站着的很多人都是自己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一时犹豫不决、手足无措。他认为修行应该心存慈悲,出离尘世,超然于外,而不是在这里发动亲人间的战争。克里希那为了让阿诸那履行自己的职责从心意不决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便和阿诸那展开了一番对话。这段对话便是后来印度的传世经典《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


迦尔纳(Karna)是《摩诃婆罗多》中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天生神勇,却一直被命运捉弄。他善良且正直,却因为站错了阵营(效忠难敌一方),最终死于阿诸那的箭下。


在印度哲学里,每个人都要受到业力(Karma)的影响,也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Dharma)。当自己的业债还清,死后才可以进入天堂。据说,迦尔纳虽然最后战死沙场,但是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最终获得解脱,前生今世的罪孽都被洗清。


  • 《薄伽梵歌》讲些什么?


《薄伽梵歌》的梵文是Bhagavad Gita,“Bhagavad” 是“神”的意思,“Gita”是“歌”的意思,梵歌的意思就是神之歌。


《薄》一共700多颂,18个章节,被后世奉为印度教的《圣经》。整篇都在讲述生命的哲学,关于什么是人?人为什么会有恐惧?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为什么人跟人之间有贵贱之分?什么是真正的解脱?...这些问题都在克里希那和阿诸那的对话中一一解答。


克里希那说:

1)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内心,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寻找快乐,最终是“南辕北辙”。外在世界是幻象(Maya),这种幻觉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对社会价值(Kshetra)有了执迷(Moha)。执迷于财产、执迷于地位、执迷于爱情、执迷于生死。


2)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行为的果/业(Karma)。动植物都要为生存而活动,这些活动就会带来后果。任何行为都会带来果报,现在的一切是过去的果,而现在的行为会带来将来的果,如果能坦然面对一切,不去期盼任何行为带来的后果,就能摆脱因果的影响和束缚。


3)通过控制心意的波动,平心静气去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不受果报影响,摆脱“三德”(Tirguna)的束缚,不去在意得失……这样就能获得解脱。


《博伽梵歌》是古印度非常经典的生命哲学著作。以上信息只是简单介绍,感兴趣的读者朋友还请您自行深入学习、研读和体会。


——Now 归心之旅



~ end ~




编者言:『Now 归心之旅』持续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内在觉醒的内容。生命短暂,让我们珍惜这一生的机会,从头脑幻境中走出来,从念头制造的无尽烦恼和痛苦中走出来,活出真实,活出喜乐。每一个今天,都是最好的机会——开启全新(心)的旅程。



相关阅读


您或许还想看和这个主题相关的内容




归心良品


味道温厚醇香,满口浓浓炒米香

一杯的微量元素是蔬菜的五倍

暖胃助消化

利水消肿、清肺润肺




Now 归心之旅


万物是心的投影

从心出发

活在此时此地


👇 点击「阅读原文」,选购为您严选的身心健康好物

点「在看」,随手分享爱与智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