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灵性,首先把注意力落回身体
Body · Mind
“运动,是快乐、是享受;
运动,是为了养生,不是怕死,
是爱护生命,不是竞争。”
——杨定一博士
上周和好朋友薇薇聊天,她很开心地和我分享,“本来因为上午和领导沟通不顺畅的事挺郁闷的,总觉得有一股气在身体里出不去,闷闷的,而且不管做什么老是想着那件事。后来就「平甩」了一会儿,又做了做杨博士教的那个弹跳呼气的动作,做完后马上觉得舒服多了,其实都没啥大不了的,而且我觉得我和领导表达的方式也可以再调整一下。真的很有意思,原来运动对心理的帮助这么大!”
听了她的分享,真的很为她高兴,同时想到我也有类似的经验,而且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共有的经验:心理的不舒服,其实可以透过很简单的身体运动得到化解。
很多时候,当我们遭遇到关系或工作的挑战,情绪波动很大,整个人非常萎缩。后来我发现,与其缩在角落里黯然伤神,一个劲儿地分析、反省、郁郁寡欢,倒不如站起来、走出去,活动一下身体,通过气血流通,来化解身心暂时的郁结。当气机运动开了,灵感自己会冒出来,问题不费力就知道怎么解决了。
所谓「身心一体」,这应该是最简单最明显的表现。
我们都能看到,那些热爱有氧运动的人通常性格都比较阳光、开朗,天天在乡间田野里劳作的人,也很少会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等问题,我想最主要是他们能够及时把积压的负面能量散开、化掉,整个人比较通。身体通了,心也就通了。虽然我们常常说身心一体,互相影响和转化,但真要体会到它,还真需要自己亲身践行。
很多心理和情绪问题,都是身体气血不通畅、体内毒素淤堵造成的。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总是想的过多,动的太少。大多数人平时都没什么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不是在办公室坐着,就是在沙发上卧着划手机,这样身体气血就得不到良好循环。加上饮食、水、空气中的毒素进入身体,如果身体很少出汗(大家一般都愿意待在空调房里),就会排毒不畅,久而久之,身体就累积出了许多问题。
而且长期久坐会引起身体诸多结构性问题,譬如脊柱侧弯、颈椎压迫、肩膀僵硬,腰椎间盘突出等等,身体的中轴线出了问题,人也容易情绪失调。我一个女朋友就是这样,她是典型的职场女强人,一直在外企广告公司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颈椎出了很大的问题,加上工作压力大,神经紧绷,她的肩膀一直微微耸着,按起来特别僵硬。到后面她连厚一点的围巾都戴不了,都会痛。也因为背不了重物,她就只好用小型拉杆箱装着电脑和化妆包每天奔波在上班路上。看到她拉着拉杆箱上下地铁,真的很辛苦。身体的问题带来了相应的情绪问题,她的脾气很急,情绪很容易就被引爆,看问题也总是倾向于“阴谋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在职场中,像我朋友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互联网企业,虽然薪资很高,可是高强度的工作,人像陀螺一样旋转,根本没有静下来的时候。
与此相反的另一端,是许多热爱哲思、禅修的朋友,大家普遍长于阅读和思考,却疏于身体运动。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这样,非常喜欢坐而论道,辩论起来面红耳赤,但总给人一种感觉:大家论的那个“道”,离生活比较远,听上去更多是干巴巴的道理和逻辑,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来的,鲜活灵动的、充满生机的智慧和气息。
我想,归根接地是因为我们身心不够统合,用脑过度,无论是工作还是思考,都只是从头脑投射出去的概念和行动,而不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表达。东方生命智慧一直强调身心合一。当身心完整统合起来,一个人心情舒畅,气血通畅,才可能体会到什么是当下,什么是安静,什么是活在当下、无有挂碍。
无论是学习古印度阿育韦达体系,还是中国的太极,其中一个核心关键词都是「平衡」。「平衡」二字,看似简单,要做到还真的不简单。内与外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都是真实生活中的修炼。「平甩」研创人李凤山师父有句话说的很妙,“动,是为了静,从静,才能体会到空。”单纯去静,不容易进入状况。由动,更能进入到静。否则,表面上看着是在静坐,其实念头杂乱、情绪涌动,这样很难真的体会到宁静。
杨定一博士也一再讲到,运动是非常好的净化身心的方式。从身体的角度来说,运动帮助身体出汗、排毒,改善气血运行,改良身体结构;从心灵角度,运动能够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让人更加乐观、平和,更重要的是,好的运动是让人把发散的注意力落回到身体,落回呼吸,当我们关注一呼一吸,关注身体的感觉和变化,这就是一个杂念减少,心思单纯和单一的过程。
最近,杨定一博士推出了最新作品《最简单,居家随时做的结构调整运动——感恩身体的功课》。他把「结构调整」用最简单最家常的语言做了讲解,通过搭档吴长泰老师的示范,教给大家一套非常简单、实用、易学的运动方式,随时随地,在家里或在办公室,都可以做起来。
结构即身体结构,包括骨骼、肌肉、关节,以及关节与关节之间的结缔组织,尤其是筋膜。从东方传统医学来看,身体结构和身心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无论是中国、印度、希腊、埃及,这些古文明都非常强调身体姿势对健康的重要性。比如瑜伽、导引术、太极、气功,这些运动都在帮助身体调整姿势,让关节灵活有弹性,身体柔韧放松,如此才能长生不老。所以,「结构调整」就是一套调整身体结构,让脊椎等骨骼、关节回到正位,让身体灵活柔韧的运动方式。
杨定一博士的《奇迹》这本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到「结构调整」这套运动的由来。他讲的比较含蓄,但是我们都看到这套运动和地藏王菩萨有关。杨博士说,“我们的每一条肌肉,都被肌筋膜包覆,而筋膜本身又和身体其它的脏器,包括心脏的结缔组织的纤维母细胞,全部都相连,而且是以螺旋的形态来联结。”但是随着人身体的老化,我们生活中的姿势和动作其实都是和螺旋状态相反的,都在向内缩,而不是打开、舒张的方向,“因而筋膜组织不断结疤,让人驼背、五十肩、关节僵硬、退化等。”所以杨博士总结出了一整套身体结构的运动方法,帮助身体进行螺旋扭转,修复受伤的肌筋膜,解开筋膜之间的粘黏,并修正脊椎和结构上的受伤。
我有一阵子腰酸,就做了「结构调整」的地板动作,结果第二天就有明显好转。结构调整整套动作做起来非常舒服,配合着背景轻音乐,在一块瑜伽垫上,缓慢轻松地做,感觉非常享受。很多人不爱运动是觉得运动很累,要很费劲持续很久才能有效果。对于有这些感觉的朋友,「结构调整」真的会非常适合。因为它相当简单,相当轻松,相当舒服!
杨博士说,“运动,是快乐、是享受;运动,是为了养生,不是怕死,是爱护生命,不是竞争。” 当我们带着很强的目的去运动的时候,潜意识是不放松的,因而会感觉到疲累,就很容易放弃。但如果我们带着快乐、享受的心去运动,并且在运动的时候能够感谢身体,单单这种心态,已经能够让我们常常处于萎缩状态的身心打开,体会到欢喜和自在。
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杨博士很诚恳地分享道,他接触到一群有很浓厚的灵性倾向的朋友,他们在追求灵性的同时,往往轻忽了肉体层面的练习和修正。“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念头和头脑的运作过度强烈,以至于所谓的灵性追求,还是在一种头脑虚拟的状态里打转。甚至,这种灵性的倾向反而让人变得不踏实。其实,在我们活出灵性的过程,并不是离开身体去追求,而是先让注意力沉淀到身体。我们落回到最单纯的身体意识,注意力才能从纷乱的脑海挪开,而可能真正接受醒觉的观念。”
相信透过身体的结构运动,再配合不断感恩身体、感恩生活的练习,能够极好地帮助我们打破头脑惯性,回到身心平衡。正如杨定一博士说的,“一个人在这种基础下,谈灵性,谈醒觉,谈真实,才可能踏实。”
愿我们都能踏踏实实、稳稳当当,轻轻松松,回到身心合一,找回真实的源头。
~ end ~
推荐:《居家随时可做的结构调整——感恩身体的功课》
杨博士说,「一个人要健康,结构一定要回到最原始、最轻松的状态。」脊椎是人体的主架构,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会因为先天或后天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脊椎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随时透过结构调整,来放松脊椎,调整身体的中心。
没有什么叫做局部的疾病,任何局部的症状只是一个窗口,透露了整体的失衡。我们的身体都是由“螺旋”形态组合而成,结构调整即是运用不断“反螺旋”的动作,松开粘黏的筋膜,打开僵硬的脊椎关节,来活化全身细胞。
课程内容:
脊椎、筋膜、整体
坐着,随时把结构均衡找回来
成为自己的结构调整老师
感恩身体:颈椎、腰椎
杨定一博士
杨定一,美籍华人,医学博士,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康乃尔医学院生化博士,曾任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持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咨询委员,对整体疗法有独到研究。与台湾天下生活合作出版「全部生命系列」作品。包括《真原医》《静坐的科学、医学与心灵之旅》《全部的你》《神圣的你》《我是谁》《定》《时间的陷阱》《奇迹》等著作;并与风潮音乐合作出版《等着你》《蜕变·重生》《最终的真相》等音声引导专辑。
万物是心的投影
从心出发
活在此时此地
专访 · 转载 · 产品合作:晓溪
(微信:xiaoxi36677)
扫码关注我们
点「在看」,随手分享爱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