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友微文丨借来的掌上时光

2017-09-06 鄂检在线



鄂检在线“微友微文”栏目,欢迎投稿!一经采用,惊喜不断!

投稿邮箱:491743463@qq.com


本期作者:张振

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

   



张振

“书非借不能读也!”

清代诗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提到 “书非借不能读也!”书是借的,所以总担心人家来催要,在这种压力之下,自然看得专心又迅速。仔细回想起这么多年的读书经历,似乎我读的大部分书也都是“借”来的。

很小的时候

爸妈给我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最初自然是爱不释手。某天,当我看到隔壁家的小朋友手中拿了一本《百科全书》后,便商量着借过来看看,我迅速的看完一本,又接着借下一本,后来,当我把他的《百科全书》全都“借”完后,才发现我的那套《十万个为什么》连一本都没有看完。


小时候家里离新华书店很近,每到暑假,最好的活动,便是约小伙伴去新华书店看书,那里有着各种各样精美的书籍,实在是盛夏最好的去处,我常常可以在那里待一整天。那时候,喜欢看《三国演义》、《红岩》、《爱丽丝漫游仙境》等等,这些书都是在书店“借”着看完的。记得有一次看《鲁滨逊漂流记》,没有看完便回家了,第二天再去的时候居然找不到了,便吵闹着让父母买回家,当我把这本书买回去之后,居然过了很久才真正把它翻完。

上中学后

我开启了广泛涉猎的“任性”阅读,名著、小说、杂志、漫画,只要能借到手中的,无不趁着那短短的几天,迅速秒杀完毕。当然,我并不光“借”书,还采取了“换”书策略,我买了一册《哈利波特》可以“换”回剩下的一套,我买一本杂志,可以“换”到当期的各种其他杂志。在这些“借”“换”书的过程中,我也会受身边人阅读习惯的影响,从《货币战争》到《时间简史》,从东野奎吾到亚当斯密,甚至和同桌打赌将来要学IT,便省下零用钱,每期换着买《数字通讯》。

进入大学

很少需要“换”书,因为手中的校园卡可以自由的进出图书馆,那里是知识的圣殿,我可以借到任何想要的书籍。由于学习法律专业,更多的会去借阅法学相关的书籍,我读《林海雪原》,领略杨子荣和他战友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读《社会契约论》,深知“真正的法律,不是镌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镌刻在铜表上,而是刻在人们的内心里”;我读《论法的精神》,去了解西方政体三权分立的思想。借书在大学已然是一种习惯,直到毕业之后才感叹当初应该多借几本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字印在纸上那叫书,但把字印在内心那才是知识。

参加工作后

自己读书的机会少了很多。偶尔会去买几本,但往往翻几页就扔在了床头,一扔就是好几个月。《黄生借书说》写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因为是自己的书,可信手掂来,有的便会落得束之高阁的命运。但前段时间,硚口区检察院组建了图书室,当我踏进那个充满书香味的小房间时,有着无比亲切之感,我似乎找回了当初“借”阅的感觉,我立刻从书架上,挑选了几本喜欢的书,如饥似渴的翻阅着。十分庆幸在这里我也能找寻到当初的悦读味道。


“书非借不能读也”。借书来读,是鞭策、也是督促,借而不买,是吝啬也好,是坏习惯也罢,无论什么方式,读书能够令我愉悦,而借书,能让我珍惜书本在手中的时光,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 | 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官方微信

编辑 | 刘怡廷


各位请顺手文末点个赞↓↓↓

点赞数逆天小编才有假期~!

看小编期待的眼神


▌更多阅读

微友微文 | 从农村支部书记到检察辅助人员的心路历程

微友微文 | 花样少年,起诉你不是我本意

微友微文丨十年一觉自考梦 励志而芬芳

鄂检在线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