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湖北讲习所 | 如何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鄂检在线 2018-11-05

讲习嘉宾


杨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提 要

希望湖北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指出


“四个维度”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视察湖北,对新时代湖北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到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没有一项任务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完成这些“长期任务”,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树立怎样的政绩观?

杨军:领导干部拥有怎样的政绩观,影响着他们干事创业的战斗力,从而关乎着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政绩观是对工作业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涉及“什么是政绩”“为谁创政绩”“如何创政绩”“如何评政绩”四个方面,往往决定着党员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效率。

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政绩问题,倡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于“什么是政绩”,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政绩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显绩,是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看得见的。一种是潜绩,是需要历史沉淀后才看得见的。“显绩”是“潜绩”量的积累的结果。党员干部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关于“为谁创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这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在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关于“如何创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是要有担当,尽职尽责,“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二是工作要做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三是要勇于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积极寻找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具体对策,主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推卸。关于“如何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实践、人民、历史三个维度的结合上说明评价政绩的标准,强调“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才是政绩,这样的政绩只能源于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的上述思想,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了指南。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只有引导干部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深入解决“不想为”

“不会为”“不敢为”的问题

记者: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特别提出要“营造干事创业、担当尽责的浓厚氛围”。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干事创业的氛围?注重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怎样的现实指向?

杨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作风建设、思想教育、党内监督、建章立制和大力反腐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实效,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肯定。然而,由于少数党员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存在错误认识,一些地方党组织、政府在整顿工作作风、严管干部中存在简单化、“零容忍”的倾向,对干部要求多、问责多,关心少、帮助少,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一些基层干部长期处于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收入相对较低的状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生事物大量涌现对相当一部分干部造成心理、能力上的压力,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致一些党员干部担心“枪打出头鸟”,宁可当个“太平官”,一些干部固守“老把式”“老本领”,得过且过,存在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问题。应该说,《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和湖北省提出“营造干事创业、担当尽责的浓厚氛围”抓住了影响干部积极性的关键症结,不仅为广大干部成长指明了风向标,也为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提供了导航仪。

提供舞台、鼓励作为是对干部最好的关心,也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干事业往往伴随着风险,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为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要落实在党员干部的管理和考核中,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为鼓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营造氛围、提供保障,引导广大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发展的实干家。


让干部干得开心拼得安心

记者: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当前,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庸政懒政怠政、改革勇气锐气弱化。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要解决哪些关键性症结?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想为会为敢为,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杨军: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要求,才能让干部干得开心、拼得安心。当前,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把握“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前提。应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党忠诚、工作有实绩既是“严管”干部、约束干部的目标,也是“厚爱”干部、激励干部的前提条件。以此为基础确立“严管”和“厚爱”的尺度,在“激励”和“约束”之间找到平衡点;明确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综合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在思想道德品行和知识能力水平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完善考核评价干部主体构成,使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干部考核评价。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工作作风、实际成效往往有直接、深切的感受。引入群众评价机制,既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也有利于实现群众监督,使那些真正践行执政为民、积极开拓进取、群众欢迎“点赞”的干部能被选拔出来。

考核考察要客观评价,选拔任用要公正合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三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以干部管理制度创新来推动党员干部“想作为”“会作为”“敢作为”,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增强考核评价制度的科学性,这包括体现差异化要求,增强考核评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用好考核评价的结果,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防止出现“考核走过场”“带病任用”“带病提拔”等情况;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根据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做到容错有依据有底线,容错要和纠错、批评教育相结合;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尤其是对在基层一线、困难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给予更多的政策、待遇和荣誉的倾斜,增强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要保证激励制度在落实中的公平性,防止出现“荣誉专业户”。

来源:湖北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