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大咖齐聚花城!这个重量级论坛在广州举行

大洋网 2023-11-04

4月的广州,

再次站在世界聚光灯下。



19日,“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在广州举办开幕式,600多位中外政商学研各界的嘉宾齐聚花城,战略家、理论家、企业家、科学家济济一堂,从“读懂中国”到更深层次地“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新征程上的中国为世界创造的更多新机遇。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

是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

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


戳视频了解

哪些国际大咖来读中国?

↓↓↓


此时此刻的广州

高朋满座


开放之路,不变之约。

过去6届国际会议,

有3届在广州举办,

影响力越来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广。

为进一步丰富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机制、内涵,

“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

在这个春天应运而生。


此时此刻的广州,万商云集。

来自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

参展商、采购商汇聚琶洲,

共同参与第133届广交会

这场全球贸易盛会。


此时此刻的广州,高朋满座。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对外开放。”

在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看来,

互通有无才是国际交往的“相处之道”。

开幕式后,

他也将现场发表主旨演讲。


以中国方案回答时代之问


这是一场

回答时代之问的论坛


中国式现代化,

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

且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

成为国际国内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这一理念将为世界提供哪些经验和启示?

又将为全球发展繁荣提供哪些新机遇?


论坛期间,中外嘉宾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主题展开多维度、深层次交流研讨,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义,以中国方案回答时代之问,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主要外方代表名单揭晓 



这是一场

凝聚思想智慧的论坛


论坛特邀中外重量级嘉宾发表主旨演讲和专题演讲,权威解析党的二十大后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交流新成就、新经验、新成果,阐释前沿观点与最新洞察,分享实践经验与真实案例。


这是一场

多角度“读”中国的论坛


会期3天,论坛设置开幕式、主旨演讲、午餐演讲及10场平行论坛、4场闭门研讨会、3场专题会议和一系列配套活动,深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全球经济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全球合作与发展探寻创新路径,贡献中国方案。


滑动查看议程↓



这是一场

以广州为窗口的论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

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作为全世界唯一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

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广州的开放之路,班班可考。


论坛专门设置了“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湾区发展新趋势”主题研讨会,从湾区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设置多场“读懂广州”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分享广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新作为。


广州,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前行的信心越来越足。


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

保持开放才是中欧发展的相处之道

伊夫·莱特姆


伊夫·莱特姆表示,近年来中国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带动了其他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给比利时带来了很多机遇。


谈及合作,伊夫·莱特姆表示,“中国和欧洲之间应该彼此保持开放,无论是在贸易、科技和知识分享方面都应该互通有无,这才是符合双方利益的‘相处之道’。”除了加强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欧洲也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实力,提高发展韧性以及在能源等方面的应对能力。


对于生态问题,伊夫·莱特姆近年来一直关注全球可持续发展。现在全球都承担着由气候、环境变化带来的成本。如果在气候变化方面能够执行更好的计划和条约,如何建立起更好的体制控制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代价,这将会是我们应对气候问题重要的考量。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需要更重视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影响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全球挑战。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
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目光投向全球望向前路

郑永年


郑永年认为,广州条件不错,商贸根基雄厚、科研科技发达,更要看看高质量发展方向,想想如何做得更好。把目光投向全球、望向前路,“叫板”比自己更先进的城市。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郑永年认为关键在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推进产业升级,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要从“从1到10”的应用型技术转向“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中国制造主要在珠江三角洲,高质量发展一定要落实技术进步。


“现在的世界是,人才去哪里,资本就去哪里。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关键是资本和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郑永年说。


他发现,美国2/3的独角兽初创企业,由第一代移民或第二代移民创办。他用了一个生动比喻,移民带来的思想文化冲撞,就像化学反应一样激发了创新,当然物理反应也能创新,但速度比较慢。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其他区域相比,优势也在吸引人才。


郑永年认为,发展应有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拥有一大批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大学和机构;第二,必须拥有一大批具有转化能力的企业或者机构;第三,必须具有能够支撑科技进步的一大批金融服务。


“香港拥有8所公立大学以及与之配套的科研创新体系和人才体系。珠三角企业转化能力非常强,因此在过去20年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香港的金融也是强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结合起来,大家都能出彩。”


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

理事长单威:

以文化激起情感以情感促进大湾区融合

单威


谈起大湾区的博物馆,单威表示,大湾区的很多展览都反映了大湾区发展的历史,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和改革创新的奋进精神,让人感受到大湾区这块热土的魅力。


谈及大湾区博物馆产业未来的发展,他认为“做博物馆的人”需要思考“怎么样跳出长期以来实物的限制”,使博物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各地不断有新的文物发现,我们可以利用好文物开展更多交流展,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与此同时,还要深挖大湾区各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以文化激起情感,以情感促进大湾区融合。


单威还分享说,“如果在广州做展的话,我会做一个具体的地图,在地图上标上所有的村庄,通过扫码的方式,让观众来找到自己的祖籍,然后观众可以看到当地的历史,了解当地的历史名人、经济文化发展”。单威认为,借助这样非传统的文化展可以激起大家的乡土情感,让大湾区真正能够融合起来。


单威表示,汉服日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年轻人穿汉服时,会增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自己很喜欢汉服,也支持年轻人穿汉服参与社会活动。“服装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的很多细节都很讲究,所以喜欢汉服的同时,不妨下点功夫、做些功课。”


知名纪录片导演竹内亮:

力图记录真实的中国

竹内亮


“中国媒体这些年来发展非常快。”竹内亮表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有自己的社交账号和各种媒体传播渠道。


竹内亮表示,作为视频创作者不能再仅仅以自己的兴趣去拍,更应该关注受众喜欢看什么,在兴趣和受众两者间取得一种平衡。2011年,竹内亮拍摄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引起不错的反响。十年后,竹内亮再续前缘,重走了一遍长江,制作出纪录片《再会长江》。通过拍摄纪录片,竹内亮感叹中国这十年来发生的变化,环境变得更好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十年来,竹内亮一直致力于做国际传播,致力于搭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沟通的桥梁,力图记录真实的中国,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关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竹内亮表示客观真实是他一贯的风格,他坚持同一个片子,呈现给国内外观众的样子是一致的。竹内亮总结他拍过的多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里,中国“独有”的美食和美景深受外国人喜爱。很多外国人正是通过纪录片,产生了来中国的浓厚兴趣。近段时间,竹内亮在广东拍摄一部关于外国人在广东生活的微纪录片。竹内亮通过该纪录片结缘广州,他表示很喜欢广州的美食和气候,并计划在广州开分公司。


探索(Discovery)亚太电视网

内容副总裁魏克然:

影片要更加贴近观众、更接地气

魏克然


“媒体行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关于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魏克然表示,现在媒体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从前观众拿着遥控器想看什么频道就看什么频道,现在观众不再是吃“自助餐”,而是选择去什么“餐厅”吃“自助餐”。


同时,这样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要求。“这影响着我们制作和产出故事的方式。”魏克然表示,不管是手机屏幕还是家庭影院,都让这个“屏幕”离观众更近了,那么就要求影片要更加贴近观众、更接地气。


他提到,他们以前制作的一些纪录片里,由于主题宏大、沉重和具有学术性,加上传统的旁白,比较有距离感,并不是那么贴近观众。在如今拍摄中国影片时,他们采用更灵活的方式,让中国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整个片子更加和谐,同时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我非常期望能拍摄更多更好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魏克然介绍,为了让在中国拍摄的影片能够更好地传播出去,无论是拍摄还是后期制作,他们和本土的制作者密切合作,在保留本土内容原汁原味的同时,加入国外的视角,从而让影片呈现更加丰富。“我觉得这个过程,就像用新颖的烹饪方式烹饪一道菜,会做出不一样的风味。”


出品:大洋网

来源: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方晴、黄岚、邓潇丽、黎慧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俊杰、莫伟浓、邱伟荣、吴子良、庄小龙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罗知锋 

视频封面 刘赞文

长图、宣传视频由主办方提供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处理。

热闻回顾

游艇出游走起!广州黄埔长洲岛游艇码头正式投入运营

热热热~广州入夏了吗?本周雷雨刷屏,气温有变

已超66万人次!广交会人气爆棚,这些“国潮风”设计亮了

广东官宣:6月1日起施行!


快点击“在看”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