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关注】基层人才告急,一人分管25项工作……为啥那么多地方都在喊“缺人”?

2017-09-05 半月谈

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积劳成疾的情形时有发生。一名县纪委书记介绍,自己上任后曾召集乡镇纪委书记开会,了解这些乡镇干部的工作情况。


座谈之后发现,这些乡镇纪委书记除了纪检工作,还分管有大量其他工作,最少的分管有十多项工作,最多的有25项。然而同时,乡镇超编现象有缓解,但并未杜绝。

一名三农问题专家介绍,无论横向、纵向比较,目前基层工作人员都不少。


“新中国成立后,乡镇工作人员呈现逐步增长的状态,大趋势并未改变。与国外比,我们乡镇工作人员不仅不少,甚至显得有些臃肿。”


一个悖论出现:超编的乡镇为何会缺人?


结构性缺人



记者曾跟随上述专家进行调研,在一个县里座谈会上,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提到目前基层严重缺人。他一抛出这个话题,立刻有十多名乡镇一把手附和。他们到底觉得有多缺人?


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向记者诉苦,如今基层工作繁重,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几乎已到无人可用的局面。当地年前发文要求进一步推进“三转”,乡镇纪委副书记要专职专用。


“不要说没编制,就是有编制,我也调不出人来。到目前为止,我们班子还缺一个副乡长。”


一名乡镇干部介绍,自己曾一个月没有休息,每天都加班。虽然他所在乡离县城不远,但所有干部都只能周末回家,“平时吃完饭继续加班或者下村”。


另一名乡镇党委书记甚至铤而走险:以村社干部名义招了8名工作人员到乡镇工作。


据了解,这些人员是由村委会公开聘任,本应负责村上的工作,但现在全部在镇上。


记者难免质疑,这是否会耽搁村里的工作?甚至有变相临聘工作人员之嫌?


面对质疑,这名镇党委书记不住摇头,讪讪地说“尽量依规办事吧”。

据了解,人手紧张,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情况是:乡镇并非缺人员,只是缺可用的人。


或者说,叫做结构性缺人:随着乡镇干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加之上级单位“抽调”、领导班子和年轻干部流动过快等原因,能干事、愿干事的人少了。


一个典型例子是记者采访的某县第二大镇。该镇核定公务员编制为12人,实际有14人,超编2人。


这名镇党委书记介绍,且不说工作态度如何,仅就体力、精力以及知识结构来说,这14个人中,真正能挑大梁的就三四个人。


“现在的许多工作,都要求电脑办公。许多45岁以上的同志,别说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连打字都不顺溜。”


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不好人



显然,超编下的乡镇不是缺人,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不好人。


由于管理不严或混乱、手段缺乏等原因,干部队伍忙的忙、闲的闲。乡镇人员管理上,仍有一点“大锅饭”的味道。


一名镇党委书记坦言,乡镇人手就那么几个,名义上有分工,实际上分工并不严格,有急事来了大家一起上,“大锅饭”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这很容易导致分工不均“有个性的年轻人调不动,老实肯干的忙不完,资格老的出工不出力。”这种状态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人手紧张感。


一些乡镇一把手管理乏力,也用不好人。


不少乡镇年纪大的同志不仅出工不出力,甚至与现任领导对着干。


例如乡里安排年纪大的同志学习基本电脑知识,有人每次都按时上课,但考试时交白卷,说自己能力有限,这上面的题一道不会。


当然,还有一个情况不容回避,随着乡镇一些权力的上收,乡镇干部“用好人”的手段比较有限。就拿“有个性的年轻人调不动”来说,他们多在七站八所里面。


调研中,一名乡镇党委书记称,这类干部相对而言本土化比例更大,他们不可能只满足于成为一名乡镇事业编制干部。


在诉求驱使下,这类年轻干部就出现只接受书记、镇长分配的工作任务,其他副科级领导手段更少,更难以管理使用的情况。



采访中,一名去年换届从优秀村干部提拔为副乡长的干部自年初以来,基本就没有放假休息,“急事很多,这些年轻干部说自己本职工作也忙,你还不好反驳,只有自己加班加点地做。”


“当部分干部出现疲态,工作又要做起走,就只有压在老实肯干的身上。”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坦言,这些老实骨干,大多是新来的年轻人。


如何让年轻有为的乡镇干部留下来?



一、着力培育本土人才,成为一些地方的务实之举。


河北小伙于宝奇正在就读的“美丽乡村大学”,是河北馆陶县的培训机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大学。馆陶县委书记谢继炯说,他们在2016年5月创办“美丽乡村大学”,希望以此培育一支能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人才队伍。学校开设了12门课程,师资队伍由专家教授、优秀乡村干部等组成。


二、待遇和情感留人,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归属感。


江西赣锋锂业现任特种锂工厂厂长的付晓春,从一线工人到车间主任,成长为一名年轻的“80后”厂长。自2012年股权激励机制启动以来,付晓春已获得公司10万股股权.除了基本的工资收入外,在基层任教还能获得额外的乡镇工作补贴和边远地区津贴。


南昌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丁小省介绍,为了吸引青年教师扎根基层,该县乡村学校不仅提供免费三餐,还免费提供教师周转房,通往镇里的特约公交也为教师免费开通。塔城乡中心小学校长李友金说:“为了让青年女教师安心工作,我们还会组织乡镇联谊帮助解决她们的‘人生大事’。”  


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乌龙学校负责人刘昌富希望用细节和情感打动人才。“我们学校的教师大多数为年轻人,我们不但要安排好他们的工作,还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提供健身、舒心、娱乐的活动空间。”



评论


环境越艰苦,就越能磨练干部的品质


实际上,环境越艰苦,条件越复杂,就越能磨练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定力,提升干部的能力。


而老少边穷地区总体处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末端,在那里工作的干部承受着脱贫致富、发展稳定、民族团结等双重或多重责任与压力,正是培养、造就干部的沃土。


习近平同志大学毕业后,自愿放弃京城优越舒适的工作,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身着褪色军服,背着简单行囊的他,住进了当时典型的贫困县——河北正定县一间简陋的办公室。正定三年成为他政治上的重要起点,此后经过多省历练,最终走到总书记的位置。


据统计,现任2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至少有八位曾在老少边穷省区任过职,约占三分之一。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七常委都有过基层工作的经历,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四人均从下乡插队知识青年起步,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三人大学毕业后也都是从最基层做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对老少边穷地区干部的重视,给更多能吃苦、能打“硬仗”的干部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我们坚信在这样的鼓舞下,越来越多能吃苦的实干型干部将大量涌现,干部实实在在的作为将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


网友


@满满:其实,问题最突出、表现最明显的应是由于现在缺乏激励惩戒机制、晋升薪酬待遇瓶颈等原因,造成干部普遍缺乏积极性,35岁左右——退休年龄的普通干部(这部分人应该占到了公务员队伍的一大半)几乎叫不动、不干事,这样能不缺人吗?我所在的就是一个基层单位,对此有着真切感受:各科30多岁的没提任科长的都已是主任科员且占比都有七八成,每天啥事不干、闲的只剩聊天喝茶谈股票说房子,而一个或几个年轻人几乎干了全科所有的活,这就是广大基层的真实缩影和写照——编制再多,但总有一大半是只领工资而不干活的“寄生虫”“血吸虫”“蛀虫”,怎么会不“缺人”呢?又岂一个“缺人”了得!


@迷失的小哥:我在乡镇工作最有发言权,这篇文章说出了基层的心声,就拿我个人来说我干着党员远程教育管理员,办公室值班,电脑打印复印,会议通知,乡镇政务信息撰写上报,乡镇网站后台管理,扶贫帮扶……不说想想脑袋都大了!唯一可惜的是我是一名乡镇机构改革分流返聘人员,为党和政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领导都不按承诺发我工资的人,可悲不?


@山城悠客:不是缺人,而是缺能干之人。如果还要从走老路人守一滩,公务人员数量翻两倍还是缺人。现在的政府办公效率也不算高,如果公务人员再膨胀,人浮于事将更加严重。


@yanrin:实际上,一大批年轻人在基层得到的不是锻炼,而是琐事缠身,形式主义,最后失去理想,浑浑噩噩。


@京典之父: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实干人寒心,自然能留住一大批人。


你有什么想法?

欢迎下方留言区畅所欲言!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ID:caodi_zhoukan)、基层干部参阅(ID:hnzsck)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合作洽谈请联系

微信:17346588574

邮箱:qingchun@youthworks.cn




喜欢此文吗?

那就点赞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