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努力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别人就没资格说“假装”

2017-10-12 俞菀 半月谈

最近,“假装在生活”的话题戳中了不少人的玻璃心。


从“扎堆”“漂”“逃离”到“假装在生活”,彷徨还是坚定,是一群人与一座城的博弈。


而生活中的各种“假”和可能错误的打开方式,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荒诞与真实。


生活的标准千千万,太多的事物需要沉淀而不是沉迷。只要我们努力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别人就没什么资格说“假装”。




01

一群人与一座城的博弈



最近,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用“假装在生活”概括一线城市外来打拼者的状态,甚至抛出了“我有能力”不如“祖上有房”这样的劲爆观点。


有人把它当作一剂“小确丧”服下——寄居在大城市,白天衣着光鲜出入高档CBD和客户喝咖啡,晚上回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和老鼠蟑螂分食外卖便当。辛辛苦苦工作几年,发现赚的钱只能买拆迁户的一个厕所。这种挫败感会在身心俱疲时如蛆附骨。



更多人表示不服气:用户口、房子、钞票来衡量生活质量也就算了,凭什么没有祖传五套房,就被剥夺“生活”了?


已经扎根的,觉得作者是无病呻吟:辛辛苦苦打拼20年买了房车套餐,现在有妻有孩有户口,你告诉我还是假装在生活,那这些年的努力都干吗去了?


还在地下室吃泡面的,觉得作者就是传播负能量:我已经天天强颜欢笑,看完文章发现更扎心,既然不管多么奋斗都永远与“土著”有着不可逾越的屏障,那还待在这里干吗?


无论是扎堆、漂、逃离还是当下的“假装在生活”,说的都是大城市外来打拼者的生活不易。一群人与一座城,不断上演坚守与放弃的选择。在各自寻找归属感的故事里,夹杂着年轻人特有的迷茫。


自媒体作家“阿何”说,“一位外国朋友曾经向我吐槽,全世界范围内很少见到有人像中国的年轻人那样,迫切地渴望暴富、买房、买车。一旦没有实现,要么开始怀疑自己,要么开始怀疑社会。”“不是不成功,而是太急切。急切到好像非要在30岁之前把人生所有的关键大事全部搞定,否则就天天焦虑得睡不着觉。”


“假装在生活”的状态之所以被一些人解读为伪命题,其实还存在一个标准问题。在今天的许多人看来,所谓真正的生活,恐怕就是“五套房”隐射的安逸状态:胡同里晒太阳、洋楼里吃大餐、爱工作不工作、想去哪就去哪。


问题是,当你充斥着对房产拥有者、既得利益者、追梦成功者的羡慕嫉妒恨时,有多少人根本谈不上假不假装,连生存下去都很辛苦。


“你眼中的苟且,可能已经是别人求而不得的诗和远方。”网民“Ella”说。

 


02

一个人的“戏”与一群人的荒诞



如果非要说“假装”代表一种生活态度,那么,在任何城市的随波逐流与浑浑噩噩,都可能是假装在生活,无需怪罪北上广。


对于个体而言,“假装生活”的实质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没有自我的日复一日,将自己麻醉于社会规则与组织结构当中,成了生活的傀儡。”网民“伸长脖子的长颈鹿”说,“做着看上去挺不错的工作,拿着那三五斗薪水,弄丢梦想,还假装自己过得美滋滋的样子。我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有多少,我只知道我彻底厌倦了做这种烂俗剧本的演员。”


挤掉这种状态里的“矫情”成分,也足够感受当下部分人群生活的荒诞。严守着与自己世俗身份相符的规则秩序,潜意识里又觉得生活的本质不该是这样。虽不及要“假装”那么消极,却频繁发出有关“假”的吐槽——睡了个假寐,看了场假球,遇到个假医生,考了个假学校。酒是假的,公司是假的,聊天记录是假的,连相亲的对象也是假的……



令人不由想起了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男主人公默而索似乎一直处于无动于衷的状态。其实,他不过是看透了这个世界有序表面之下毫无意义的杂乱,并且置身事外。默而索犹如一个象征符号,代表着一种普遍的存在——在“义无反顾地生活”、“尽其可能地生活”中,发现并坚守“真实”。


相对于“假装”的“真实”,是一种更冷静、理性的多元追求的生活。借用高铭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的一段描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道说,这里是人间;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


看来,这个世界本就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只有多元而非单一追求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可是,好像很少有人在乎它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中彩票……



03

假装只是自我绑架,生活需要用心打开



在吐槽“假装在生活”的言论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压垮青春的不是这座城市,而是你没有闯荡的心。”


什么才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谁也说不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解释情怀到底是怎样的东西,也讲不清自己的梦想到底为何物。需要做的,只是和你厌倦的生活轨迹逆向而行。


正如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刻画的银行家查尔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他深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著。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成功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后来,他被麻风病和双目失明击倒,直到死亡将他和自己的杰作一同埋葬。


人生在世,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换一种打开方式,是为了洗净尘埃,仰望星辰。



“有些鸡汤文会告诉你,用心生活,真实地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真实地对待你。”网民“素描生活”说,“但我不信鸡汤文,我只信自己。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生活不易但不要假装,学会放弃和沉淀,就能在历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笔。”


勇敢的、无牵挂的人,就做个行动派,不当演员,不将就,去学习、去思考、去放肆,去自导自演梦想。知足的,有牵挂的人,做个保守派也无妨,按部就班、脚踏实地,随时给自己一些可以企及的目标,然后连贯成理想。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第10期,原标题《“假装在生活”是个伪命题》

专栏特约撰稿 俞菀丨编辑:邓伽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合作洽谈请联系

微信:17346588574

邮箱:qingchun@youthworks.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