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考备考的弯路,你都走过么?

半月谈 2023-06-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半月谈公考 Author 谈歌



笔者211硕士,历经应届国考、事业单位等考试,最后省考上岸北方某大省常委机关。


一路备考有过迷茫、也陷入过自我怀疑,也不断通过思考和校正最后实现分数和能力的提标升档。


回顾走过的弯路,希望帮助更多小伙伴避坑,快来对照这些问题,你都有么?


每日list计划过大

尤其是备考时间不足或压力大的小伙伴,越是贪求大体量的摄入,越容易陷入低质效的困境。我刚备考时制定计划,是满满的“时刻表”,分时段听课刷题,但执行起来很难。


课程内容的吸收理解、及时反馈,是非常动态的,并不可控。与其纠结学习时长,不如关注时效,全职备考的话保证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能达到6小时即可。


迷信“数量堆死质量”

以前备考,常常陷入“自我感动”式的勤奋,坚信量变转化质变。当然道理是对的,只是时长可能等不起,或者缺乏必要的催化剂。


比如,作为曾经数学竞赛得主的选手,我在数资题目上实在挠头,一度自我怀疑学了假数学。


越刷越抑郁之后,我看了市面上N个老师的解读,才慢慢上道,有些题只是带着数学表征的技巧推导,甚至是对答案的破译,重要的是“一眼出答案”而不是数理思维的求索


没有全局感

在学习初期,大多数人是没有方向和全局感的,只是投入时间和精力,慢慢深入之后才会逐渐清晰,当然,这个过程就会过滤很多不深入、也不清晰的选手。


比如,一开始我也看不懂行测里大杂烩式的试卷结构,深一脚浅一脚、文一题理一题的毫无章法。后来,模块化的看待这种组合,120分钟之内135题是注定答不完的,考察的就是大脑CPU短时间内高速运转的负荷能力,调度一下通识知识、顺便破译一下排列组合,2小时之内给出自己的最优打法才是关键。


从这个角度去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田忌赛马式应考,保持脑力值的稳定输出才是俯视视角的全局式备考


只总结没复盘

之前的错题本太手账了,后来果断弃了。看过一个博主分享过A4学习法,我又改良了一下,推荐给大家。


准备一张A4纸,把备考时遇到不会、或卡顿、或产生好奇等等问题列在纸上,不必逐项也不要归类,随意找空白处去记录下来,等备考学习完成后,再去对照解答,有些可能已经有答案了,有些会带来新的思考。


这样坚持下来,非常容易就建构整个框架,还很容易找到共性问题,特别适合提高阶段的选手。


不清楚学了什么

比起不知道学什么,很多同学更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学了什么。


我之前做计划基本仿照“清华学霸作息表”,除了疲惫感满满,基本没有获得感。后来,改变了思路,不去计划而去复盘,每一两天去回看自己的笔记里哪些是学到的,哪些看起来还陌生的,反复几次下来头脑里的东西都会更清晰了。


容错性低

任正非说,“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要充满活力”。备考也是,之前太纠结于绝对正确,只做有用功,但功率不高。


这个不考就不看了,哪哪有资源了赶紧围观,生怕自己没拿到对的号码牌,结果发现有效精力都分散了,反而把自己消耗了。


后来发现,大致方向上没有错误,不是注水课,继续赶路就会比其他停下来追兔子的同伴要走的远得多了。


积累多于下笔

大四时参加应届国考,申论只有60多分。作为校刊执笔,曾经的自信在专业考试面前败下阵来。后来反思,日常虽有写作的基础和积累,但是应考而言,是没有“想当然”的。


作为公职选拔考试,申论的规范、考题的设置都需要日常强化积累基础上,再去不断练笔。一日不练,自己知道,十日不练,阅卷人知道,唯手熟尔诚不欺我。


思维视角局限

这个短板我也是很久之后,看了认知方面的书才联想到的。备考时常提到“政府思维”,其实就是格局更大、看得更全面。但是考生理解的就是,“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等层面维度去解读,这就是视角局限。


很多考情题目是要求考生以公职立场、全局视角去看待问题,简单的拆分主体,就注定会理解浅了,自然也就难以深入。问题的表征、内因、症结、乃至依托的社会背景,都是围绕问题的共同要素,视角越高视野越好,深刻练达才是王道


合理化懒惰

脑科学的书中说,人类大脑思考时运载耗能很大,所以不爱思考就是天然的保护机制。而考试就是与自然属性PK的过程,基于此就更要自己掌握好节奏,防止过劳之后的报复性懈怠反扑。


可以在休息的时候进行“软备考”,比如非常好的纪录片、人文类的书籍等,防止沉迷短视频或者游戏,反而安慰自己在放松而找合理化的台阶,但其实碌碌无为才不是平凡可贵。


总之,公考备考是非常考验“考商”的:一方面输入端,要甄别优质课程、打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调整好个人的迎战状态,心态、认知和配得上野心的努力程度。


最后,人生是草蛇灰线的发展轨迹,要相信功不唐捐的蓄力,无论是否上岸,努力成为优秀的普通人都是终身获益的。



2023国考60天上岸计划

扫码即可了解详情



2023省考60天上岸计划

扫码即可了解详情



文/ 特约撰稿:谈歌

责编:韦思艺

校对:李向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