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阚宁辉:不辜负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

2014-08-11 邢明旭 出版人杂志

海卢湾区静谧的思南路上,有这样一处绝妙的地方。每到周六,当和煦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梧桐叶洒在思南公馆“花墙广场”的鹅卵石地面上,浓郁的人文气息和书香便充满整个广场。在这里,“思南读书会”与“思南书集”如约举行,除了有如王安忆、冯象、金宇澄等各大名家亲临讲座外,沪上各具特色的专业书店还在广场设立露天书摊,使其成为上海书展外,市民读者周末阅读文化消费和体验的新去处。

谈到这道由上海出版界、文学界一批同道共同“烹制”的人情味十足的书香“大餐”,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脸上写满了自豪。“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上海书展七天的效应释放到全年,以阅读推广的形式培养未来的读者,形成全社会的阅读共识。”

近年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不仅通过政策的规划、引导及资金的支持,为整个上海出版业的前行提供指引与帮助,更打造了一系列以上海书展、思南读书会等为代表的既有文化高度,又有人性温度的文化活动,在打造书香中国上海样本的道路上继续大步迈进。

打造上海出版高地

过去的十年无论对于上海书展还是上海出版业来说无疑都是值得铭记的。十载春秋,上海书展破茧化蝶,从曾经的地方性书展一跃成长为全国最具人气的书香盛会。而上海出版人则在市场化、产业化的出版大环境中沉静坚守,始终保持着对出版品质和价值的一颗初心。“上海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也是一座太有魅力和气质的城市,这是上海出版业长久以来保有底气的原因之一,”阚宁辉说,“在这样一座城市中从事出版文化工作、举办出版文化活动,我们绝不能辜负它。”

“在过去几年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潮中,上海出版人始终有着自己的目标、定位和追求。”阚宁辉告诉《出版人》,上海出版界长期以来有这样的一个基本共识,即在产业大发展为出版人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应关注出版品质和价值的回归。为此,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做出了一系列布局,并提出了打造上海出版高地的目标定位。

“上海出版高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学术出版高地、专业出版高地、品质出版高地及价值出版高地。”据阚宁辉介绍,围绕上海出版高地的建设,出版局实施了大量具体的举措。“首先就是对出版规划的注重。出版要为热启动的社会提供冷思考,便不能只抓眼前,必须有中长期的规划,沿着一个学科、一个领域长期发展的战略来进行谋划极为重要。”他指出,上海各出版社制定的规划包括国家、上海和出版社三级,政府要求和督促每家出版社认真执行。“在全国‘十二五’重点规划中,上海出版单位占了将近13%,上海出版业的规划不仅注重战略和质量,而且有着比较强的执行力和比较高的完成率。”

除下大力气抓规划外,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于政策引导也十分重视。“我们针对全上海出版社开展的社会效益考核已经持续超过十年,通过复杂严密的考核体系和指标设计,对出版社产品的价值、品质和专业化程度进行评定。”阚宁辉指出,实践证明,社会效益好的单位往往也在经济效益方面也位列前茅。“这给了我们上海出版人强烈的自信,当我们把精力聚焦在为社会、家国和读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产品时,经济也会得到有效回报。上海这些年发展势头良好的几家大学出版社,比如外教社、复旦大学社、华东师大社、上海交大社,都是榜单前几名的常客。它们在努力做好产品的同时,也十分注意放大产品和品牌的市场效应,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用价值催生产值。这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做理性深入的总结研究。”如今,社会效益考核体系在整个上海出版界享有很高公信力,是对上海出版实力一年一度的“检阅”。

除此之外,出版局还通过资金上的支持,为上海优质出版资源的集聚和开发提供保障。“上海不一定是中国各省市中政府出版项目资金投入最多的,但一定是资金安排的有效性、导向性和专业性方面做得比较到位的。”阚宁辉指出,出版局为此建立起了专门的体系,其中包括1000万元政府图书专项,用于大型项目和持续开发项目的扶持;500万元的上海文化基金图书专项,以针对中小型项目进行支持;400万元的上海市文教结合图书专项,用来支持上海出版单位为上海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提供学术和出版支持;另外还有科技和科普专项等,所有基金项目金额总计达2000万元左右。

“政府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有着更为精确的导向,”阚宁辉说,“我们首先强调要开发代表上海和国家一流水准的学术文化产品,既包括集成项目,如古籍整理及文史类的大型工程,也包括单本的原创项目。结合以往的工作体会,我们不断调整政府引导资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被动地接受一个个选题的项目申报转向对出版社吸引优秀作者和培育骨干编辑梯队给予支持,在源头和动力上做文章。从去年开始,单本学术原创和文学原创资金的投放向优秀作者倾斜,今年,又第一次设立上海学术出版中心和专业出版中心建设资金,直接对优秀的编辑出版团队提供支持,鼓励他们拿这些资金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书展,多做一些专业出版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建设,形成持续开发优势产品的能力。这些探索和尝试只要坚持五到十年,相信上海出版界将有一批顶呱呱的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基地得到培育、发展和巩固,相应的优秀选题和产品的开发生产也就有了保障。”


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

“与台北书展、香港书展并列的三大华文书展之一”、“中国最美书展”、“读书人的文化黄金周”、“老百姓的阅读嘉年华”……经过十年的精心打造,引领城市阅读风尚的上海书展收获诸多赞誉,也已融入广大市民百姓的生活,成为与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匹配的重大文化活动品牌,成为又一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在打造上海出版高地的道路上,上海书展的逐步成熟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新十年,新起点,上海书展承载着出版人、读书人的新梦想再次扬帆起航。“对于上海书展的未来,我们打出了响亮的口号,即‘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阚宁辉指出,上海书展欢迎各种畅销书及大众书籍在上海书展上亮相,但从上海出版业的战略发展角度来讲,上海书展这样一个重大平台一定要为真正高质量的学术文化产品、真正一流的学者和作家提高能见度做好服务。

如今,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准备,为期一周的第十一届上海书展将再次如约而至,为广大市民读者奉献一场夏日阅读盛宴。据阚宁辉介绍,本届书展参展出版单位500余家,参展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书展期间举办的各类阅读文化活动预计超过600场,近千位中外作家、学者和各界名人将汇聚上海。

其中,由北京出版集团和首师大出版社等8家出版机构组成的主宾市北京出版展团将携近7000种精品图书、众多作家和文化艺术界名人以及30多场阅读活动亮相书展,全面展示首都出版文化的最新成果。出版“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和国内学术出版三大专业联合体——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体、全国经济出版社联合体、全国法律出版社联合体继续以强大阵容参展,全国人民出版社联合体将首次在上海书展设立大型展区。

经过多年的持续打造,上海书展已形成一批在行业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和项目单元。上海书展开幕前, 2014中国书业馆配年会暨高端论坛、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将隆重举行。书展期间,“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海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学术出版上海论坛、“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坛、上海国际童书嘉年华等将在申城掀起一轮轮阅读热潮。而本届书展的创新项目,如“上海科协大讲坛”暑期院士系列科普讲座、“望道讲读会”系列学术讲座、爱尔兰文学翻译奖等,也将进一步提升上海书展这一“文化黄金周”的价值内涵和社会影响。

除此之外,上海书展在过去几年不断增加国际元素的努力,也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从2011年开始与上海书展同步设立的上海国际文学周,先后吸引了一大批外国和港台地区著名作家的积极参与,国际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根据目前各参展单位提供的嘉宾信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籍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美国诗人罗伯特·哈斯,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等将出席本届上海书展和上海国际文学周,他们将携本人的最新中文本译作,以参与文学论坛或举办一系列文学讲座、作品朗读、新书签售等方式与上海读者见面;以“文学与翻译: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主题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及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等文化单元,将邀请20多位中外著名作家、诗人和翻译家展开30多场形式多样的文学对话和交流活动;作为今年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包括杜拉斯生平摄影展、作品朗读会、电影观摩会等在内的杜拉斯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预计也将在书展期间推出。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驻沪总领事馆今年初主动联系上海书展组委会办公室寻求合作,将在本届书展期间首次设立“爱尔兰文学翻译奖”并举行颁奖仪式。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上海书展需要对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文化责任作出全新的认识和定位,用国际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文化元素为公益化、人性化、大众化的公共平台提供价值托盘。”阚宁辉指出,上海书展将坚持从读者、作者、行业的需求出发,提升办展理念和策展能力,向更高水准的国际化出版与阅读盛会进发。■



本文选自《出版人》杂志2014年第8期

-------------------------------------------
【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的图标,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朋友
【关注】

微信搜索“publishers”或点击右上角图标选择查看公众账号并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