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译林出版社:文学出版人必须从稿子和案头抬起头来 | 文学出版「攀登新高峰」系列

黄小菲 出版人杂志
2024-09-14


近日,中国作协率“作家天团”和“文学出版天团”齐聚“文学之乡”益阳,共同见证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发布。两项计划的发布如石子入水,在文学界和出版界激起阵阵水花,漾起层层涟漪,并不断向更广阔的范围扩散。

为此,《出版人》杂志策划推出“文学出版攀登新高峰”封面报道,采访了作品入选首批计划的作家和加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的10家出版机构,在这个原创作品迸发、市场渠道激变的新时代,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中国文学出版界的成绩与面临的客观问题,从激励创作和涵养生态两个维度着手,为文学出版的发展之路建言献策。

系列报道将于本周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在社交平台上和学生之间,流传有着许多这样的说法:“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陪我从孩提时代走到了现在”“我是读译林出版社的书长大的”。能得到读者如此认可,是对一家出版社莫大的褒奖和荣誉。
30多年来,译林出版社(下简称译林社)已成为国人打开世界的一种方式,多年来出版能力排名位居文艺类出版社首位,是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国家一级出版社之一。译林社在国际化宏阔图景下,开创了高起点高品质原创文学出版和一流外国作家作品构成相得益彰的世界文学出版格局,并屡有作品获奖。如最近公布的第八届(2018-2021)鲁迅文学奖,译林社的何平著《批评的返场》获文学理论评论奖、竺祖慈译《小说周边》获文学翻译奖。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

如今,文学“小众”和“大众”市场分化和平行发展的格局已经悄然形成,这对文艺社是机遇也是挑战。译林社作为一家专业文艺类出版社,在文学出版领域有着许多独到的经验,多年来对品牌发展、市场渠道变化等一直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和应变。在关于中国作家协会在益阳举办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采访中,译林社总编辑袁楠的回答,解答了诸多当下文学出版境遇的困惑,也希望“未来的文学出版生态能呈现出作家与出版社通力合作、精品力作不断形成群落和山峰、作品传播有效实现立体化国际化的新气象”。
本次采访,《出版人》杂志希望以译林社为样,与行业共同探索整个文学市场的发展和未来。
《出版人》:作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参与者,您对这次文坛盛会有何感触?
袁楠 :作为这两个顶层设计的参与者,译林社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中国作协发起的这两个重要计划,着眼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从“高原”向“高峰”有力迈进;积极应对新媒体发展情势,探索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新路径,将对文学文艺繁荣发展起到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引领推动作用。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充分重视文学出版机构和文学编辑的力量,与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合作搭建。在启动仪式和座谈会上,译林社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迪,国有出版者要坚守出版初心,主动担负起推动文学繁荣发展的时代责任,充分发挥环节作用,推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和广泛传播。兄弟社丰富多样的理念、机制、实践和成果富有启发意义,尤其是老一辈出版人在精品发现、打磨和推出过程中精益求精、无私扶持的精神及其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令人动容。我们将以前辈为楷模,在作品中发现精品,将精品打磨为经典,加强优质作品在融媒体环境中的传播转化,和各方力量共同构建面向新时代文化生态、有较大影响力和蓬勃生命力的文学新平台。
《出版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意在改善文学创作生态,集中资源、开拓思路,在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转化。译林社希望上述计划在未来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助力文学的发展?您希望未来的文学出版生态呈现出哪些新气象?
 袁楠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高瞻远瞩的系统工程,顺利推进需要全流程高度重视和鼎力合作。希望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各方提升合作效力。
希望充分发挥中国作协强大的组织力量,以及作为当代一流作家作品蓄水池的资源优势,出版社以做精做强精品力作为原创文学出版核心任务。坚守专业化高质量发展理念,创新内容研发和传播方式,凝聚编辑营销合力,与作家坦诚互信合作。在出版环节,以出版一线体验激发作家创作灵感,以版前会、改稿会、专题研讨会等为创作提供全方位多角度长期支持;在宣发环节,持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特别是在人工智能5G赋能传统出版的前沿趋势下,联合“计划”其他主体单位合力起势,形成1+1>2的聚合效应;在产品流通环节,联动关注创作和阅读,一方面及时反馈读者和市场的新鲜真实需求,一方面更加细致深入地发掘文本内容价值;在版权输出环节,整体打造作家IP,进一步探索海外主流市场传播规律,深耕中国作家作品特色化推广,帮助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流光溢彩。
希望未来的文学出版生态呈现出作家与出版社通力合作、精品力作不断形成群落和山峰、作品传播有效实现立体化国际化的新气象。
《出版人》:在做好文学出版的领域,译林社有哪些独到的经验和思考?过去五年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袁楠 :译林社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国家一级出版社之一,多年来出版能力排行位居文艺类出版社首位。历经三十余年耕耘,译林社已建立起涵盖世界文学、人文社科、新知通识、英语教育、少儿读物等领域的精品出版体系,着力打造“出版品牌更响、内容创新能力更强、优质资源聚合能力更突出、文化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更深广”的国有文化企业。
近年来,译林社在国际化宏阔图景下,开创并深耕高起点高品质原创文学出版,余华、格非、叶兆言、刘亮程、叶舟、鲁敏、葛亮、万玛才旦、阿乙等优秀作家作品逐渐与翻译引进的卡尔维诺、塞林格、鲁尔福、巴恩斯、莱辛、奥兹等一流外国作家作品构成相得益彰的世界文学出版格局。世界文学背景下的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映衬下的世界文学,交相辉映而共同构建了文学想象世界与人类精神家园。在上述理念下,译林社原创文学出版虽起步不算早,但取得较为明显成果:2014年试水华语原创文学,2017年全面进入原创文学板块,选题秉持“严肃、经典、品质”原则,坚持与品牌定位相匹配。

《望春风》

《敦煌本纪》

《时间的压力》

《捎话》

《天上没有铁丝网》

《南京传》

《民谣》

《森林沉默》

《江南繁荒录》

《忘记我》

《骗子来到南方》

格非《望春风》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年度“中国好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几乎包揽当年所有权威媒体好书荣誉;叶舟《敦煌本纪》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夏立君《时间的压力》获鲁迅文学奖;刘亮程《捎话》叶舟《敦煌本纪》同时入选茅盾文学奖前十提名作品;“文学共同体书系”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获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天上没有铁丝网》译者哈森获国家级奖项骏马奖翻译奖;叶兆言《南京传》入选首届“南京礼物”;王尧《民谣》刘亮程《本巴》鲁敏《金色河流》陈应松《森林沉默》徐风《江南繁荒录》《忘记我》阿乙《骗子来到南方》,入选月度“中国好书”、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等。
译林社在作家版权输出方面走在国内前列,与美国西蒙&舒斯特、斯普林格、哈珀•柯林斯等国际大社长期密切合作,输出叶兆言、余华、鲁敏等当代名家版权
《出版人》:如何看待原创文学板块在整个文学出版中的地位?文学新人在这个时代应当如何出头,获得市场的认可?
袁楠 :在新时代文化发展背景下,原创文学出版比以往承担了更多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从某种角度说,它更体现出文艺创作的丰富内涵与精深境界,更创新和丰富着文学的审美范式,更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攀登计划”等重大举措规划助力,将更多赋能原创文学精品生产和传播,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深远价值。
译林社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原创文学出版,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借力数十年来积累的海外合作资源、一流作译者资源,通过优秀海外汉学家译介、出版机构和版权代理高效运作,积极推广内容价值出色、能代表中国文学发展水准的优秀文学作品,让文学“走出去”落地有声,打造国内外高质量的“文学阅读第一现场”,助推中国原创文学兴盛与进步。
发掘优秀文学新人,从出版者角度,要坚定使命感、葆有文化情怀;要在文艺生产、创作引导、内容选择的各环节坚持质量导向,将社会效益和打造精品放在首位;要优化出更为合理有效的策划、出版、推广机制,编辑与作者良性互动,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出版人》:新时代对文学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文学出版人也是一样。在当下,一家文学出版机构要如何重塑自己的品牌?平台化是否是大势所趋?一个文学出版人对此应当做好怎样的准备?
 袁楠 :新时代对文学作品和文学出版人都提出了更为高远、全面、精细的要求。译林社作为一家有较好品牌影响力、市场号召力和国际化能力的专业文艺类出版社,高举高打,始终把文学的经典和经典的文学作为出版尺度与标杆。
文学出版机构和出版品牌打造,终究离不开对一部部好作品的面貌塑造和悉心打磨。文学机构要树立和深化品牌,首先要聚合优秀作家团队,这是精品文学出版的基础和源头;其次要打造专业化编辑力量。编辑的思想格局、学术积累与文学水平也深刻影响着文学出版品牌;第三,要锤炼优秀的营销销售团队、版权运营团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早已成为过去,营销和版权推动对作品的价值增值有着巨大影响。
平台化是大势所趋,但品牌化不断没有被弱化,反而会更加重要。大浪淘沙的市场环境下,不仅是出版业,在很多行业,拥有显著的品牌号召力、内功深厚的企业,体现出更为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更应为出版社重视,这是形成聚合效应的根基在新时代新技术新环境下,文学出版人需要且必须从稿子和案头抬起头来,做好产品经理角色,切实提升选题策划力、编辑加工力和市场营销力,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咨询服务,从策划编辑加工者、宣传营销统筹者、知识服务者到文化生活提案者,把作家和作品价值在细分市场和细分读者中做到最大化。
《出版人》:东方甄选的异军突起,带动了60万册《额尔古纳河右岸》和30万册《苏东坡传》等文学作品的销售,从而拉升了抖音渠道整个文学品类的销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营销和销售方面,目前译林社是如何布局的?如何看待营销工作之于文学作品的意义?
 袁楠 :新风尚新渠道新主播,总体上有助于作品实现更广范围更丰富层面的传播。很多销售火爆的出版物,都遇到了专属自己的可能性,成功并不易复制。
一直以来,译林社高度关注市场营销和读者需求变化,积极搭建多渠道新媒体矩阵和全程全员营销格局,探索全媒体时代重点产品的营销模式。2020年,译林社开始布局新媒体矩阵,两年间矩阵已覆盖八大主流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小红书、豆瓣,拥有含官方账号、部门账号、KOC账号共计65个,矩阵粉丝数超424万,2021年推送图文、视频等内容1.3万余次。每个渠道和平台都有不同专职人员运营,争取做到每个平台发挥所长,各有特色,垂直深耕。在新榜公布的2021年出版社新媒体影响力榜单中,译林社位居第4名。新媒体账号连续多年入选“最受欢迎公众号”“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抖音号)”等。在《出版人》2021出版机构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上,“译林出版社”公众号列第33名,“译林出版社”“南风读书菌”抖音号分列第5、第9名。当下极具变革的市场洪流中,新媒体矩阵不仅承担全民阅读新媒体推广重任,亦成为支撑译林社高速航行的重要动力。经典隽永的文学作品,更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途径,契合时代和读者需求,以他们更能接受的方式到达他们手中。
《出版人》:受渠道剧变和疫情等因素影响,近两年大众出版市场普遍面临着新书乏力的问题,译林社是否有同样的困扰?在打响新产品方面,有着怎样的经验?
 袁楠 :疫情的确给出版市场造成相当冲击,大众出版市场受影响程度更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客观上和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一起,促使整个出版行业加速转型。比如,疫情前网店平台图书销量已呈上升趋势,疫情只是强化了这一趋势。目前出版业面临的问题,是行业在社会整体发展中终将面临的问题。在打响新产品方面,除了传统动作,译林社着力加强了与新媒体宣传销售平台的合作和自营渠道与平台建设,比如根据图书调性选择合适的首发平台,在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广泛种草等等,传统渠道新渠道共同发力为新产品造势铺路
《出版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还把目光投向了文学的影视版权输出转化。目前译林社有哪些适合影视化的作品?近年制作精良的热播剧基本都改编自文学作品,您如何理解文学和影视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文学作品IP转化的前景?在文学作品影视化的过程中,对于出版方而言的难点是什么?

《金色河流》

袁楠 :译林社有“电影书”出版传统,《少年pi的奇幻漂流》《沉默的羔羊》《杀死一只知更鸟》《小妇人》等经典电影的同名原著中文版推出后受到广泛欢迎,科幻影片如《银翼杀手》原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火星救援》、《降临》原著《你一生的故事》也深受读者喜爱,成为畅销书。今年年初,我们出版《奇迹·笨小孩》的电影剧本,剧本入围今年百花奖最佳剧本提名。今年译林社重磅推出的鲁敏长篇小说《金色河流》也非常适合影视化,会洽淡相关合作。
文学与影视可以互相成就。文学作品为影视提供了思想深度、内容基础和剧情框架,经过影视改编的文学作品经常能获得更大知名度,文学作品IP转化很有前景。文学作品影视化过程中,对于出版者而言,较大难点可能是思维模式的差异性。两种行业无论理念、模式、周期,还是面对群体和宣发手段都不大相同,需互相磨合形成有效合力。
《出版人》:当下,出版机构对作者运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早期运营作者单部作品,到如今运营作者的全媒体账号,为其打造网络“人设”。您如何看待这种深度运营作者的趋势?译林社在作者运营方面有哪些经验?
袁楠 :当今媒介发展给出版行业既赋予机遇,也带来挑战。深度运营作者是出版机构面对当下变化的积极反应,有利于活化出版这一相对象牙塔的行业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弱化作家本可能有的陌生感,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作家作品,让直观感受活色生香,增强作家、出版社和受众的彼此理解与黏合度。

《本巴》

我们对刘亮程作品集的运营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通过让刘亮程老师入驻豆瓣、微博直播、B站视频分享、视频号分享等形式形成全方位网络矩阵,打造立体化人设,各平台形成较强合力,共同深化作家影响、推动作品销售。读者除了认识刘老师的文字世界,也能同步进入作家且耕且读的生活,将作家影响力有力地转化为市场影响力。对于刘亮程最新长篇《本巴》,我们尝试从文本到舞台的迁徙,以文本剧场形式,邀请艺术家们以朗诵、音乐、舞蹈、剪纸等多样化表现手段,在光影交织下,通过视听觉艺术创作,在舞台上更为丰盈饱满地展现《本巴》世界的故事、语言、思想和结构之美。
《出版人》:一个好的文学编辑对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产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当下出版行业人才流失仍较为严重,译林社有哪些培养并留住新人文学编辑的经验?
 袁楠 :译林社一直很重视对新人文学编辑的培养。不仅为编辑提供包括编校理论知识与技能、出版流程在内的系统化业务培训,也安排新编辑在相关部门轮岗,尽快了解出版业全貌并进入角色。还以社内传统导师制实现“老带新,传帮带”。在新人成长期,积极不断地为编辑提供参加行业优秀培训,资深同业讲座、重要研讨会等机会,借他山之石让新人在实践中逐步成熟。
《出版人:从市场的角度看,当下的文学出版处在一个好时代吗?文学出版在当下还有哪些痛点?哪些内部和外部的问题需要得到梳理和解决?
 袁楠 :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下,文学出版的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化挑战为机遇。互联网高度发达,媒介传播手段丰富,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环境正在全方位地深刻影响文学生产与文学生活。读者不断细分、品位不断提升、嗅觉更加灵敏,对美好精神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注意力经济中,文学出版要和其他内容形式竞争,赢得读者关注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立足高质量专业化发展理念,真正打造出内容品质过硬、契合读者需求、引领阅读风尚的高品质图书。当然,多样化媒体手段使图书得到更多角度、尽可能广泛的传播,纸声电一体化出版满足多层次需求、音视频和虚拟现实等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大数据帮助精准抵达受众和提升传播效能。好书与读者终会相遇。
读者阅读趣味变化迅速,文学这一并非刚性实用门类的出版,或许比很多门类面临更大挑战。然而,文学恒久常在的魅力,文学作品能够带来的独特审美体验也是其他门类的图书无法取代的。作为新时代的出版者,要切实理解新的行业形态,理解变化中的市场与读者需求,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形成更有竞争能力的管理、生产和运营机制;要秉承使命感和专业化精神,投入到作家和读者中去,策划发掘更多表达时代声音、观照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促进文学进步生机盎然;要在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全版权开发,发掘文学多元价值,提升文学出版在当代社会更加丰厚深沉的内涵;要整体提升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开阔视野、开拓创新、整合资源,打造与时代同行、彰显文学力量的优质团队。文学的发展进步需要文学生产全链条的高效写作,深入交流、不断理解、勇于探索,我们共同思考才能得到实践和解答。

敬请关注《出版人》9月刊封面

“文学出版攀登新高峰”系列报道



END

出版人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出版人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