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最美的书——艺术家手制书

2015-12-25 朱妮 出版人杂志


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书籍几乎从文字诞生之始就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一直流传至今。从上
古时期的亚述泥板、古埃及的纸莎草卷、罗马时期的羊皮纸到中世纪的册子本,书本的载体一直在变化,及至10世纪印刷术发明,纸质书才得以广泛传播。

然而,一些书籍的资深爱好者和艺术家们并不满足于简单的白纸黑字,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书本形式——艺术家手制书。

手制书在中国

关于艺术家手制书的起源,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英国的著名艺术家和诗人威廉姆·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是最早的发起者。布莱克和妻子凯瑟琳自己动手书写文字、绘制插图、进行印刷、着色并且装订,这种手写和手绘形式史无前例,创造的作品生动又深刻。这些作品为日后的艺术家手制书设定了基调,将文字、图像以及形式的整合与自己印刷、自己发行连接起来。所有这些因素作为艺术家手制书的关键概念保持至今。


2012年9月18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了国内首次大规模的国际艺术家手制书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及美国布克林艺术家联盟负责人马歇尔·韦伯共同策划,展出了从1913~2012年100年间世界各地的代表作。这次展览把“艺术家手制书”这个概念正式带入中国。

2015年10月,第二届全球手制书展览在央美美术馆举行,这次的主题展近四成是中国艺术家近三年来的作品。

据策展人徐冰介绍,“这次入选的中国艺术家作品,从了解‘艺术家手制书’这一概念到近几年来其在创作实践上的惊人进步,使我们思考中国手制书艺术家智慧与能量的来源及潜力所在”。在他看来,中国艺术手制书风格、品味特征与中华文化基因密切相关。

首先,它与中国独特的纸文化、装裱文化有关,在材料的文化属性上有别于西方,其次是与独特的书籍装订传统有关。此外,中国古代特殊的观画方式,发展出了卷轴、册页文化,表现出文艺交流的互动式、接龙式、流动式的开放特征。当然它还与中国丰富的印刷与复制文化传统有关联。这些特殊的文化基因,被映射在中国艺术家制书的每一处细节中。


卷轴装 清乾隆御笔《般若波若多心经》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古籍研究馆)

确实,中国悠久且独特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本国艺术家更加丰富的题材来源和创作方式。其实从精美程度上来讲,我国古代的那些高级印刷书册和当代艺术家手制书比起来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清代内府书籍为例,它们都是由清代内府以雄厚财力做后盾,网罗天下能工巧匠创造出的传世珍品。内府书籍常用色多为黄色、红色、蓝色,不同色彩代表一定的尊卑等级,除配以色彩鲜艳的书衣外,还有书签、书别、书匣、书套等配饰。这些书制作多样奇巧,工艺精美绝伦,用材稀见考究,装饰华丽典雅,极具艺术价值。


臣写经 宋版《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古籍研究馆)

从工艺水平来看,我国古代刻书可与艺术家手制书一决高下。但古代书籍装帧虽精美,更多只是文字内容的包装与外壳。在当代语境中,艺术家手制书将形式与内容结合得更为紧密。制作手制书时,艺术家们亲手排字、绘制、印刷直到装订,将文字阅读、视觉欣赏以及材料触感自由转换且融为一体,打造的是一个卓然的艺术空间。

复述空间艺术

手制书在发展初期十分注重材料和工艺,这其实也是它存在的必然条件。但如果一味关注外在,手制书至多只是一件非常精美的工艺品罢了,无法成为永恒之艺术。发展至今,艺术家手制书引起了业界愈来愈多的关注。

以徐冰的《地书》为例,这本书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标识符号,组成了一本“普天同文”的书,讲述了主人公小黑(一个标准白领)一天24小时忙碌风趣的生活。徐冰又把这本奇书发展成了立体书,一个又一个符号叠加,根据时间轴分布在不同的区域里,读时趣味盎然,读完令人回味。


徐冰《地书》

马歇尔·韦伯将“9.11”之后街道上的废弃纸张搜集起来,结合报纸以卷轴形式做了一本大型手制书,人们在卷轴中穿行,如身临其境地体会着当时的悲伤与震撼。马歇尔还做了一本关于中国的手制书,名为Central Beijing Codex,他走到北京街头,将各式各样的井盖用涂蜡的方式拓印下来做成了一本手制书,以这种方式表现了北京的一部分生命。他还以DNA双螺旋结构的方式做了一本关于长城游客群像的手制书,取名Forward(向前)。马歇尔的作品可谓是融合了多样的形式和深度的思考。

马歇尔·韦伯 Central Beijing Codex

同样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还有我国青年手制书艺术家郭蕾蕾,她在本次展览中的两件作品《潮》和《莫高蒙太奇》都令参观者印象深刻,前者以蓝黄色为基调,将一排排立起的高楼大厦并列,如潮水般向观者袭来;后者将印有部分敦煌莫高窟的图片联结交叉摆放,立起时如几何森林,平铺下来又是一副完整的图画,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观感。

郭蕾蕾《莫高蒙太奇》

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近年来设计了很多有意思的书,他最擅长将手工制作与机械印刷结合,创造出别有意趣的作品。他指出:过分依赖机械,会使机造书籍单调、枯燥,出版物的手工部分是对机械造书的一种弥补和调节。机械并不具备创造力,它必须由能够理解美的人来支配,通过书籍设计家的头脑,选择适合的机械和印制材料,二者协力,相互弥补,才能让手和机械都能体现本身的美。艺术家手制书正是这样一种由头脑、双手和机械共同创造的复述空间艺术品。

或成新的收藏热点

全球大概有几千个艺术家从事手制书创作,他们有专门的手制书艺术家协会,有的艺术家会和画廊签约每年进行不同主题的展览。他们也有固定的大型手制书展,美国的CODEX书展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0届,参展的艺术家们来自英、法、德、意、俄、澳、日等22个国家,他们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最新作品,互相交流。展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者、策展人和特殊馆藏图书馆员。


CODEX书展现场

国外的很多大学都会收藏手制书,一般存储于图书馆的珍本处。有的大学会开设手制书教学课程,在像建筑、医药等学院里,手制书由于清楚直观常会作为研究教学材料使用。

据了解,美国的艺术家手制书市场交易量已达2.5亿美元,但是在中国,手制书发展不久,还未形成市场。艺术家们不可能靠手制书的创作谋生,他们通常在出版社或者别的地方有另一份工作。因为手制书制作十分耗时耗力,印刷成本也高,每一本大概都只生产5本以内,用于作者自藏和展览。

扬名书籍装帧界的雅昌文化集团一直关注书籍的艺术化,几年前成立了敬人书籍艺术工坊,关注中国传统造书的技艺和现代书籍工艺,已主办,两届 “钻石之叶”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雅昌。在未来发展中,雅昌还筹划打造“艺术家手制书以及书籍手工作坊的创作基地”,通过引进传统的设备、技术、工艺、材料与现代化的设备、技术、工艺、材料完美结合,为艺术家手制书领域在中国的推动和发展提供平台。

在第二届“钻石之叶”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的研讨会上,郭蕾蕾向大家展示了她关于声音的一个最新作品,朱赢椿当场表达了购买收藏的愿望。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艺术家手制书的价值。未来,我国的艺术家手制书有望走向量产并成为新的收藏热点。



出版人杂志
[publishers]

随性读书,认真写字

严肃活泼,偶尔脱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近期热点文章:

20年,40家:海外出版商的在华“版图”

励讯集团:外商入华做出版,怎样才能“接地气”

开卷发布2015年图书市场报告——渠道分析与畅销书统计

中南传媒和培生集团完成恋爱长跑

全球出版集团半年财报:电子书销量全面下滑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掌门人童健:坚守主业,不为左右

龚曙光、阎真对谈实录:当代知识分子的纠结与孤愤

刘烨献声的《小王子》是有声书的试金石吗?

华章二十年:“不同”成就卓越

吴清友在苏州布的局,有几个人看得懂?

看看图书馆都在买哪些出版社的书!


2015中国书业年度评选投票火热进行中,《出版人》邀你一起总结过往,为中国出版业一年来的成长和发展留下进步的刻度。点击这里进入提名页,为你心中优秀的出版人和出版物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