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瞭望评论丨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我们踏上新征程

2017-10-19 瞭望东方周刊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江泽民、胡锦涛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摄


◆ 迈进新时代,中国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

◆ 迈进新时代,中国有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迈进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方略”

◆ 迈进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启“新征程”


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引领我们踏上新征程


文/《瞭望》编辑部


时代的发展,需要按照关键时间点来编年;国家的进步,需要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来丈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人浴血求索上下百年,终于在嘉兴南湖上找到了中国别无选择的希望航向;


人间正道是沧桑,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改革开放春潮腾起,中华民族拨乱反正,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砥砺奋进,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极不平凡”的历史性变革,让中国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汇聚在一起,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至崭新起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世界豪迈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八个明确”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三个前所未有”标定中国发展“新方位”,以“十四个坚持”构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略”,分“两个阶段”引领中国开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迈进新时代,中国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国如“弃婴”般被拒于国际社会的边缘,百年之后的今天,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未散、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不少昔日世界舞台之“宠儿”经济复苏乏力、政坛恶斗加剧、社会罅隙变深,颜色渐褪,风采渐消。


在外部世界看来,中国的进步会持续为世界导入和平红利、发展红利和治理红利。2017年2月,习近平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同时,这份决议还写入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倡议的价值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呈现新格局。中国始终在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优先发展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同的同时,也为中国最终实现从“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跨越为“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条件。


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上下求索,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惊世之殊,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为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分两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如今,距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剩3年;距离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也不过三十余载。


3年,要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感已迎面扑来;


33年,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紧迫感更油然而生。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中国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乱云飞渡仍从容。上九天下五洋,昔日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从“一带一路”建设到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从“天宫”到“蛟龙”,从“天眼”到“大飞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习近平总书记用坚定的语气揭示出这一切奇迹背后的底气——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如今,甚嚣尘上的“中国崩溃论”等噪音杂音已难有市场;被奉如圭臬的“西方模式”也再难掩中国方案、中国声音的亮色;担心“打虎”、“拍蝇”、“猎狐”会因经济压力而息鼓、会因权势阻力而偃旗的猜疑尽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挥洒海内、厚植于心。


尽管新形势下,我们的党和国家事业仍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迈进新时代,中国有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实现,也一定可以实现,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


举一纲而万目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五年来,之所以能取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的“极不平凡”成果,首先在于以一系列创造性的、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纲”,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但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全面建成小康阶段的社会主义实践,而且不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一系列创新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思想创新,呈现喷薄而出的局面。


在科学把握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两个发展大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发展三大规律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成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又必将引领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记者现场采访。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迈进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方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化解得好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决定了我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定了我国能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定了全国各族人民能否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决定了全体中华儿女能否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决定了我国能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苦苦追寻的最高理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能靠“清议”也不能靠“空谈”,既要有“任务书”、“路线图”,又要有“施工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制定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首尾呼应,意义重大。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砥砺奋进这五年,全面深化改革几乎没有一项有现成方案、成熟经验,都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党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可见一斑。跨入新时代,一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庄严宣示,足以彰显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坚定决心和钢铁意志。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大会会场。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迈进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启“新征程”。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站在“新时代”入口,走好这一代人的“新长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给出明确“线路图”: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初心和愿景,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一定能义无反顾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历史使命,中国一定能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新愿景一定能实现。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总监制:金风

监制:刘新宇 、顾佳贇

编辑:张静、万宏蕾

实习生:王晓彤、姜俣、胡思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