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两会三连评”,聚焦这三个目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华社”(ID:xinhuashefabu1),原文发布于2023年3月6日,原标题为《新华社“两会三连评”,聚焦这三个目标》。



增速5%:释放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信号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2023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一目标高于去年3%的实际增速,释放出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回归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信号。

保持5%左右的增速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上120万亿元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但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抓牢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保持合理经济增长。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是开局之年稳经济强信心的需要,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需要。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展现经济运行方向。保持合理增速能够改善民生福祉,提高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有利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振发展信心。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更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要坚持以质取胜,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要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我国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和可能。尽管受疫情冲击,我国在过去三年仍实现了4.5%的平均增速,远高于1.8%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多家国际机构在下调全球增长预期的同时,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当前具备合理增长的条件。5%左右的增速目标设定和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潜力相适应,今年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将潜力化为实绩,完成年度目标。

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为此付出努力。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前行,奋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记者:韩洁、王亚宏)


新增就业1200万:传递稳增长保民生的坚定决心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生计,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置为1200万人左右,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是稳经济惠民生的重要部署。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的设置基于现实。今年以来,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业形势持续回暖,但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662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规模均创近年新高;同时劳动者的技能素养与岗位需求存在落差,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促进就业的任务更加繁重。

在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今年的就业增长预期目标较去年有所提高,体现对民生的高度关切,更透出稳增长的坚强决心。各地各部门要着力落实落细各项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切实把这个民生头等大事抓好。

稳企业才能稳就业。量大面广的各类经营主体是稳经济的微细胞、稳就业的主力军。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助企纾困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倾斜支持,为经营主体带来“及时雨”,也让劳动者吃下“定心丸”。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农民工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促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这次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拓展各类企业、城乡基层等就业机会,创造人尽其才的空间,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广开就业门路,着力兜牢困难人员的民生底线。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创新创业浪潮中,新的就业增长点也不断涌现。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积聚增强,各项稳就业、保就业政策落地见效,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持续保持稳定。(记者:姜琳)


3%:稳物价就是稳民生


物价关系经济运行,影响百姓生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定在3%左右,这一预期目标充分考虑影响物价的各种潜在因素,留有一定余地,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增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相对于全球高通胀的形势,物价涨幅定为3%左右,尤为难得。物价涨幅长期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为宏观政策调控留足空间,可以有效支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去年以来,我国精准把握政策保供稳价力度,物价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月份,国内物价保持平稳运行,CPI同比上涨2.1%,大幅低于美国6.4%、英国10.1%的涨幅,继续成为全球物价的重要“稳定器”。

受输入性通胀、翘尾等因素影响,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但从供给基本面看,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开局良好,生猪产能合理充裕,蔬菜在田面积和水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工业和服务业市场供给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部署,统筹做好保供稳价,如农业农村部启动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大培训,保障粮油稳产增产;宁夏、安徽等多地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等,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储备充实,市场价格平稳有序。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受供求关系影响较大,有时会出现一定波动。我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不搞“大水漫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具备较为完备的调控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效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能力。

物价涨幅3%,这个数字不简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价格调控能力和水平,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物价总体稳定。(记者:魏玉坤)



监制:夏宇

编辑:顾佳贇

制作:郭赛玲、史佳庆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