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一种人工智能精细识别城市用地的方法探索——基于建筑形态与业态大数据
1
引言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城市职能向服务流通中心转型,除了为生活服务的零售商业、餐饮娱乐、文化服务等快速发展外,金融证券、贸易办公、财务法律咨询等知识型服务业也在不断上升,这些服务行业逐步向城市集聚,同时参与城市中心体系的调整与重组,使各大城市的空间集聚在规模和复杂度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城市用地日趋复杂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是大势所趋。
规划用地分类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将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划分为8大类、35中类、42小类。理清城市用地的各种使用类别,成为规划编制工作的必要条件。然而,城市经济水平提高引发的业态多元,导致中国城市出现超大规模和高复杂度的用地类型集聚,如何高效科学地识别大规模空间用地类型,不仅成为各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大难点,也是科学监测城市发展状态的基础。
2
既有研究方法
2.1 传统用地识别方法及问题
传统的城市用地识别方法为通过车载、骑行或步行的人工现场踏勘,结合现状地形图,根据各地块的建筑、业态、风貌、公共空间等综合判断的结果逐一手工标注,再逐一在矢量数据库中划分用地并标注用地类型,这样的识别方法调研时间长、投入人力物力大、依靠人脑判断识别标准不统一、混合复杂地块易判断失误且随意性大。因此,在城市尺度的大规模用地类型识别中,采用自动识别为主、人工校核为辅的方法是必然趋势。
2.2 基于POI的自动识别方法
的进步与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将业态POI数据与建筑形态数据相结合,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从业态数据自身分类到国标用地小类的深度学习和精细识别。
3
人工智能识别城市用地的工作流程
3.1 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构
以网络开源数据采集业态POI数据及建筑空间矢量数据,通过膨胀法和空间连接法进行地块与业态点的自动空间关联并校正偏差。其中关键一步是业态数据的加权变换,本研究需要对案例城市的业态数据和用地类型进行深度学习,这就要求各类业态点的数量在同一或邻近数量级,然而真实的城市空间中各类行业数量差别甚大,无法保持在同一量级。因此,本研究以TF-IDF方法对业态特征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进行数据库建构,将建筑形态相关指标与加权后的业态点数据在地块上进行空间关联,以建构包含加权的业态特征、建筑形态特征的数据库,并将其纳入到机器学习的训练模块中。
3.2 基于有监督分类学习的
城市用地自动识别3.3 人机智能规则嵌入及优化
4
案例实证——深圳
采用有监督分类学习算法对样例城市数据库(包含各样本城市的加权业态特征、建筑形态特征)进行机器学习训练,将其组合形成城市用地自动识别模型簇。输入深圳的“目标城市数据库”,识别并输出深圳市各个地块的用地性质。
在对深圳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进行实地调研后,对照所识别的结果并统计每类用地的识别准确率。可以发现A、B类用地识别已精确到小类且准确率整体达到80%以上,R、M、W、S、U类用地已精确到中类且准确率整体达到85%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R、A、B、M类的用地识别准确性,融入指标类、形态类的智能交互规则,对R2、B2、A3、M等类型用地进行进一步算法优化。
5
总结与讨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稳定发展,城市用地布局也变得愈加复杂,这为城市用地性质的测度加大了难度及时间成本。在大数据日益丰富的今天,高效科学地识别大规模空间用地类型、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已成为可能。本研究探讨一种综合提取城市业态点的数据分布特征及城市空间三维实体的多维度形态特征来进行城市用地自动识别的方法,与传统的通过实地勘察来识别用地的方法相比,本研究能够有效避免调查时间长、投入人力物力大、建设复杂地块易误判等问题。
原文介绍
《一种人工智能精细识别城市用地的方法探索——基于建筑形态与业态大数据》刊于《城市规划》2021年第 3 期第46-56页。
杨俊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邵 典,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王 桥,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主题负责人。张宇豪,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中心区空间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51578128)。【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首发,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CSGH202103008&v=e0VWQrSXHmRwVyEsiJduXSPZaAsGHneqR0cmGpBeE9vmeoJt%25mmd2Bo3od8x2AtL%25mmd2BTQu%25mmd2F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