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和比较探析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规划教育必须反映当前规划实践的需求。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结果能否获得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其对规划专业设置行使约束力的关键。目前,我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即“专业评估”)工作已开展20余年,由于快速的规模化发展和参差不齐的办学质量,多数院校还不具备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
1
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历程
1.1 英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
▲ 表1 | 英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历程
资料来源:根据牛慧恩. 《英国城市规划教育》,FRIEDMANN J. 《Planning Education for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An Initial Inquiry》,吴晓松,张莹,吴虑. 《20世纪以来英格兰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演变》,笔者自制。
1.1.1 课程认证阶段(1914-1990年)
1.1.2 能力导向的综合评价阶段(1991-2000年)
1.1.3 多元化导向的综合评价阶段(2001年-今)
此阶段专业认证在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导向下展开综合评价,以成果清单的方式关注五项核心指标:管理体系、教学、学校支持及资源配置、质量保证体系、平等与多样性(为处于不同学术或职业阶段的学习者提供相应课程)。认证过程中实行校内自评与校外审核相结合。随着内部监控机制的建立,RTPI由提供具体方法转变为提供方向性指导。
综上,为确保规划人才的培养符合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英国规划教育专业认证根据不同阶段的城镇化需要进行变革,调整认证标准和内容。RTPI转变角色,通过引导的方式鼓励规划院校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和地缘优势,培养差异化的规划人才。
1.2 中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
我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与国家战略方向吻合,评估委员会在中央政府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表 2)。
1.2.1 起步阶段(1996-2008年)
1.2.2 完善阶段(200-2017年)
1.2.3 优化阶段(2018年-今)
此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做了相应内容增补,但专业认证的整体框架和侧重点未变。如何优化专业认证,引导规划教育进一步强化空间和多学科的互动实践,保障人才适应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值得思考。
2
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比较
2.1 现行认证体系的比较
2.1.1 认证委员会
英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由RTPI以同行评议的方式独立开展工作,认证结果的行业认可度颇高,与其发展成熟度及社会公信力紧密相关。我国的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建、委托和授权。当前我国第三方行业认证机构信用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认证发展路径的选择。
2.1.2 认证范围
英国现行的认证面向硕士、本科和学徒制等所有层次的规划教育开展。我国现行的认证面向硕士和本科两个阶段的规划教育开展,其中本科阶段只面向5年制规划专业。
2.1.3 申请条件与认证标准
中英两国现行认证体系的申请条件和认证标准对比(表 3)发现:在形成良好的自我监控文化、平衡校内与外部审核的前提下,英国的实践证明规划教育及专业认证必须与行业保持密切联系,才能获得各界广泛的支持与认可;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进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复杂且多元,简单的移植英国路径很难适用于我国国情。
2.1.4 与执业认证的关系
▲ 图1 | 英国不同教育背景下的执业认证条件和路径(2019版)
资料来源:https://www.rtpi.org.uk,笔者自制。
▲ 图2 | 中国不同教育背景下的申请注册考试的条件和路径(2017版)
3
启示
3.1 宏观与微观兼顾
3.2 内部与外部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需要与内部需求(教学规律、办学定位与特色、教学对象等需求)和外部要求(国家、社会、行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相适应。规划专业的教学实践涉及政府、行业、社区等多方互动。国家政策的调整、区域间发展的差异、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等,都是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主要依据,具有多变和多样性特点。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 宏观层面的前瞻性培养目标更有助于在满足现阶段用人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可以强化思维,并尝试通过内部学生反馈和外部社会行业反馈进行适时调整,满足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只有在专业认证的各方面都积极争取多方的参与和支持,认证结果才能得到广泛认可。
3.3 价值导向
3.4 拓展与精细管理
4
总结
文章首先以认证标准(内容)变革为切入点,梳理了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历程和各阶段特点:英国专业认证在行业协会的主导下开展工作,以成果为导向,密切联系执业认证,营造自主监控的氛围;我国专业认证在政府主导、行业参与下开展工作,结合国情和发展现状初步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认证体系。其次,在对中英两国现行认证体系的多方面对比中发现:由于两国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不同,中英采取了不同的认证机制,都是各自环境背景下的选择;两国赋予专业认证和执业认证的责任不同,两项认证间的紧密程度有区别,但都在各自体系中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两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不同,专业认证的申请条件和认证标准的侧重点不同。通过以上梳理和分析,建议下一阶段我国规划教育专业认证在兼顾宏观与微观、内外部因素结合、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拓展与精细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确保培养符合现阶段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规划人才。
本文撰稿:蒋天洁 陈冰
原文介绍
《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和比较探析》一文已在知网首发。
蒋天洁,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与规划系博士研究生,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SJD880110);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19062);西交利物浦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TDF-20/21-R22-149);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研究项目。
【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发布,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CSGH20220815000&uniplatform=NZKPT&v=dJ_x9KLE5VVv5QM06RlwzEExwSrN986xFyvZc92BbjGCpAAQRJTXsV0cKQMrN6jb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封面图片源自Pexels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