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创新】据胜:一种基于风景视角考量建设用地的规划理念*
1
何谓“据胜”
作为一种基于风景视角考量城乡建设用地的本土规划理念,“据胜”蕴含多层次实践要义:其首重“寻胜”,强调营城者要善于识别藏匿于地域环境中的特、异、巧,寻找和发掘具有优质地文景观条件的用地,如古人所谓“奥地”“旷地”“幽地”等,以及那些在风景秩序网络中占据显著势位的用地,如位于风景轴线、景观视廊沿线或关键节点处的“会景地”“凝秀地”等。在此基础上,以风景优劣作为建设用地选择的重要依据,遴选关键风景地布局标志空间,借由对标志空间的巧心经营,进一步凝聚和增益天然风景,实现人工杰作与自然之美的相得益彰。对此,清人李振裕在《镇皖楼记》中曾有精辟论述,“从来形胜之地,必有巍峨雄杰之观,以收揽其风物而吐纳其江山”;民国姜焯在《四宜亭记》中亦曾写道,“一若亭之适宜于此地,而斯地之宜于有是亭也”,皆深刻表达了此番道理。当然,“据胜”也并非一味追求用地的风景价值,其兼顾用地的安全性、实用性,强调建设用地的选择要在“景”与“用”之间合理权衡和取舍。
2
“据胜”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和实地调研来看,“据胜”在中国古代各地规划建设中应用广泛,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如宋代邠州(今陕西彬州市)学宫的选址营建,时任知州范仲淹考察山川地势,于城东南隅择“高明”用地,因循其地与城南紫薇山的风景秩序而巧施布局,遂成境内标志;陕西澄城,古人遍察内外环境,寻得“东有精进浮图之崒嵂、文贞祠庙之蓊郁,西有王官之址,雉堞参差,层楼倒影,文昌之祠,杂树青葱,南有佛图澄洞壑之清幽,北有登高峰烟峦之秀丽”之会景地,布局水东书院,形成邑内大观;河南宝丰,择城东向阳“尊地”和城西地势稍高之“静地”,布局祠庙等关键空间,营造“衣冠文物之攸会”的城市人文环境;江苏溧水,秉持“择胜地而迁”的理念,不断探寻“清静”“肃敬”“宁思”之地,迁建学宫,塑造人文景观;安徽巢县,择“长湖如镜,环峰如屏”之特色风景地,巧施人文建设,增益“湖天第一胜处”。
江苏常熟,城枕山麓,山多岩壑,蜿蜒起伏,至虞山而始大,灵秀之气聚而不散,当地据虞山之风景地布局系列人文空间,营造特色的揽胜抒怀之所。
陕西米脂,古称银州,“前对文屏,后倚凤凰岭,左黄河,右银水,北连榆林,南通川陕,为极冲要地”。古时营城者巧循地域山川形势,择风景要地经营关键空间,创造了极具特色的山水人文空间格局。论及其要:城踞凤凰岭而建,择岭上高地营建玉皇阁、魁星楼、城隍庙等标志空间;择城东面朝文屏山之地布局学宫,形成学宫轴线序列遥映文屏山景的特色秩序;择城外蟠龙山、翔凤山之揽胜处营建行宫、祠庙,与城内标志空间交相辉映。由此创造了山、水、城有机融合的立体式景观格局。
在传统村落营建中,亦不乏“据胜”的杰出创造。山西吕梁李家山村便是一例。该村兴起于明代,选址于黄土梁冲刷而成的三片坡面台地上。村东西台塬势如凤翼,“系凤凰形,砂环水秀”,被称为“凤凰山”。在村落的历史营建中,当地择“凤身”之高、低两处风景地巧布标志空间:于村北高处“凤头”布局李氏宗陵,其地地势“凌绝”而肃穆,可北望村梁圪垯、南望袁家坡等周边景致;于村南低处“凤尾”建天官庙,其地踞崖望河,形势颇佳。二者遥相呼应、点化山水,共同提振村落格局。
浙江杭州新叶村,于玉华、道峰山下,选址“揽胜地”布局宗祠等关键空间,辅以建筑营造、池塘倒映、匾额文饰等手段,强化既有风景秩序,升华人居艺境。具体而言,当地于村落周边众山景中遴选“形如卓笔、秀然挺立”之道峰山,以此为秩序基点,布局祠堂,并于堂前立匾“道峰会秀”,强化风景秩序。亦于堂北凿池蓄水,形成南塘,通过精心推敲塘之选址,巧将道峰山“文笔”倒映塘中,形成“文笔蘸墨”之胜景,寓意文风昌盛。由此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