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甄家湾村

点击关注 > 城市规划
2024-09-09

▲ 村落及周边环境关系

1

   村落概况

甄家湾地处延川县关庄镇,隶属于甄家湾村委会,清平河穿村而过。至元二年(1265年),贺姓人氏建居于河湾地形处,取名贺家湾。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前,贺姓迁出,甄姓迁入,村名改为甄家湾。清朝末期,村落开始大规模建设,村庄雏形逐渐形成。目前村中有甄、白、刘等姓氏聚居,主要以甄姓为主,全村204户706人,保存古窑洞97院258孔,是陕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村落。

▲ 村落鸟瞰1

2

   村落选址与自然环境

村落处于川道之中,南北为山,东西为川面,境内有三山两沟,三山底部靠近河流区域,形成坡度较缓的三处台地,村落便选址于此,便于取水亦避免水患破坏村庄,整体呈坐北朝南之势。三山最中间山体较两侧略向北收进,河流在此处形成小河湾,村落便布置于天然的“凹”处,体现了古人藏风聚气、泽水而居的理念。甄家湾村在村落选址上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解决了村落整体采光、御寒、避水患等问题。村落建设多就地取材,建房、铺地、制作器具皆使用当地河湾盛产的石板建造,土黄色的石头使得整个村落与黄土高原融为一体。▲ 村落布局依山就势▲ 甄家湾村庄主巷道 ▲ 甄家湾村庄次巷道

▲ 甄家湾村铺地

3

  村落布局与街巷空间

村落整体窄而长,与河道平行呈线性分布。建筑布局依据地势,从河流沿岸向北呈台状逐层递升,高低错落有致。在清嘉庆至咸丰年间,村落考取岁贡两名、拔贡一名、武生一名、廪生一名、生员两名,贡生文化由此形成,对村落布局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村落传统建筑以拔贡家为主体,分为拔贡家和普通农户区两部分。拔贡家院落布局分明,有厅房、书房、染坊、烧房、酒房、马圈等,中心建筑为砖石木混合结构、上下叠院,院落南侧正对村落戏楼,拔贡足不出户便可观赏戏曲表演。戏台前为进入村落的主巷道,宽约6~8m,是村庄主要公共空间,成为村民日常交往的场所。通往各户的次巷道,宽约1.5~3m,随地形蜿蜒曲折。巷道内台阶、铺地皆采用石板铺设而成,其中台阶以大块青石板为主,厚重古朴;铺地以小型不规则石板为主,采用平、立铺相间的铺设方式,以此增加地面粗糙度,起防滑作用。石板之间填土夯实,保证巷道透水性,体现了村落营建在生态方面的充分考量。

▲ 村落鸟瞰2▲ 院落布局1

4

  院落与建筑

甄家湾古村院落沿地形走势呈“一”字形布局,院落与院落之间以约1.5m高矮墙分隔,便于农户间沟通交流。院落为独立成院类型,由主体窑洞、围墙和院门围合而成。院门有纯石结构、石木混合结构两种形式,门顶由块状光滑石板及条状压顶石组成,坡度较缓,与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相适应。院内布置有厨房、杂物间、卫生间和牲口圈。夏季生火做饭常在院内厨房,冬季移至窑内,可利用烧饭余热取暖。院内常见一棵或多棵枣树,当地人将其视为“旺财运、兴家运”的一种象征,且枣树本身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特性,对陕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及地理特征适应性较强。枣树树池多用石板花插砌筑而成,粗犷且精致,其附近常配有一个石磨盘,使人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陕北农村粗犷、质朴的景象。

▲ 院落布局2

▲ 院落布局3

▲ 院落布局4

甄家湾古村落窑洞以独立式石箍窑为主。石箍窑主体部分由窑顶、女儿墙、窑檐、窑脸窑底、窑壁、基础等组成。窑顶覆盖1m左右土层,确保窑洞冬暖夏凉,窑顶土层种植浅根植被,防止窑洞渗水,增强窑洞稳定性,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石箍窑的生态特性,将所占用的土地还原给自然。窑顶土层下插入青石板形成窑檐,防止雨水浸湿窑脸,在青石板上部垒砌200mm左右片石形成女儿墙。窑脸底部为片石平铺垒砌而成,上部采用花插石片方式砌筑,既坚实牢固又精致美观。门窗为满堂窗,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室内采光,上部天窗可开启,利于室内通风换气。窑洞内部起居室布局以套窑为主,陕北俗称“过洞窑”。窑洞入口为门前炕,有一桌、一灶台、一炕头、柜子等,是父母居住的窑洞,穿过门洞便是其子女居室。▲ 石木混合结构院门▲ 纯石结构院门▲ 窑洞立面

5

  问题与建议

甄家湾村历史遗迹丰富,整体风貌保存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民生活融合度高,应充分挖掘其价值,保证活态传承。现对其保护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构建甄家湾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责任制度,明晰各方职责;(2)梳理村落整体风貌、空间类型、材料应用等多方面的历史价值,根据空间重要性及保护价值进行分级分类,制定保护与修复策略,对不利于人们生产生活且无价值的区域,在不改变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原则下进行现代化适应性改造;(3)突出村落地域特色,弘扬当地传统习俗及文化,提高村落知名度;(4)增强村民主体意识,鼓励村民共同维护古村落生态与空间环境,传承村落传统文化,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建议,并监督传统村落的运营与发展;(5)争取申报列入历史文化名村名录,立法并筹集保护专用资金。
主持:阮仪三图文:段德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授贺   俊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丹琳 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规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