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立新前进民国骑楼街区*
1
概况
立新前进街区是闽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民国骑楼街区,街区位于泉州南安市官桥镇旧镇核心区域,骑楼街长约1000m,宽约12m,由前进街、立新街、横街组成,街区总用地约23hm2,涵盖曾庄、金庄、立新等社区,街区南临美人溪,由东向西呈带状分布,福厦公路从中间穿越。2012年,立新前进骑楼街由南安市文物部门核定为不可移动文物。2
街区发展与空间特色
街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宋,发展于元明,鼎盛于清至民国时期。后梁平开二年(908年)晚唐闽王右谏议大夫翁承赞,于横街东端建石板桥——“翁厝桥”,又称“官桥”,亦是官桥镇名称的由来,也是现横街的起点,并且与泉漳古驿道相连,成为集镇对外交通的主要出入口。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兴建打铁街,后逐步发展到横街,并形成横街连续六个间面的“六间张”的商铺,奠定了具有一定规模商业街区的雏形。清乾隆年间,在横街的北侧形成墟集,以牛墟为著,蜚声八闽,清乾隆三年(1738年)建曾庄街,即立新街前身。1926年,曾庄街拆除,道路被扩宽,前进立新街由此形成。民国骑楼街建成后,打铁街商业气氛衰落,商业功能完全转移至前进立新街,两侧街区居民进一步增多,并逐步向街道两侧扩展。
立新前进骑楼街区一直是官桥镇区及周边乡镇主要的商贸活动聚集区域。清末民初时,街区内已有柴火铺、土特产店、杂货铺、钟表店、粮油店、裁缝铺、照相馆等多种商铺。解放后,其粮油贸易成为官桥、晋江、安溪、同安的粮食供销中心。现在店铺使用率达77%,主要经营服装、日杂等,街区市井生活气息浓厚。
3
建筑特色
立新前进骑楼街区文物建筑共225间,沿街均为2~3层红砖水泥或纯水泥的骑楼建筑,其后为南洋风格的番仔厝、手巾寮、闽南古厝。此外,街区中散布吴家祖屋、柯氏祖厝、宗祠、宫庙等传统建筑。在建筑平面上,建筑进深在18.5~36m不等,沿街单间骑楼规格基本一致,二落(第二进房屋)平面空间布局差异较大。典型一层平面包含有门店、天井、正厅、大房、厨房、后房、后院。骑楼作为商铺、作坊场所,后院格局中生活起居的功能齐全,采用前店后厝或下店上宅的模式。
建筑装饰相对简洁,多在山花、窗楣、栏杆、柱子等处进行点缀式装饰,如罗马式的券心石、巴洛克风格的曲面山花与壁柱、希腊风格的柱式与猛兽雕塑顶饰、装饰主义色彩的山墙面处理方式等,体现了南洋风格的建筑特点。同时装饰纹样中也出现中国传统纹样与瑞兽、符文图案。总之,其骑楼立面整体连续、富有变化、红灰共存、西洋杂染、本土取材、创意融合。
4
存在问题及保护建议
首先,骑楼街区的总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但街区现存大量的危房亟待加固修缮,同时,街区消防隐患、环境脏乱、业态低迷、设施缺乏等诸多问题突出,居住生活条件亟待提升;其次,从古镇政府部门到街区居民,对骑楼的认识与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再次,缺乏良好的保护管理机制,保护工作开展艰难。建议保护包括立新街、前进街、横街前段两侧传统街巷、商铺在内的传统空间与街巷肌理,维护其完整性与原真性,传承街巷价值特色。尊重区内人口意愿,疏散现状人口,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居住舒适度,使其成为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街区。另外,要进一步做好保护文物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把街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提高到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使人人为骑楼街区的发展出力、献策。
* 国家社科重大基金“涉台传统村落资源整理与保护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1&ZD215)资助;国家社科艺术基金“移民文化下闽台传统聚落空间特征与营造技艺研究”项目(编号:20BH154)资助;上海社科专项基金“明清海防卫所空间特征与营造技艺研究”项目(编号:2019ZJX002)资助。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