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分享】数字时代城乡空间重构的若干实证

点击关注 > 城市规划
2024-09-04

王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分会委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关于网络时代城乡生活生产空间重构的影响特征和机制,我为大家分享城市和乡村两个实证案例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城市案例。通过POI大数据探讨了上海市眼镜店近年空间分布变化的特征和原因。通过上海市眼镜店的区位变化研究发现,在宏观尺度上店铺分布更为均质化,城市中心区位和地铁站点对眼镜店的吸引力均有所减弱,尤其是城市最中心地带的店铺数量急剧下降,并在垂直空间上出现“上楼”现象,黄金地段沿街店铺的占比下降,而高层写字楼内的眼镜店比例大幅提升,完全改变了原本“金角银边”的区位选择特征。进一步通过大众点评等网评APP调查,发现“上楼”店铺的线上评价人数更多,店铺星级更高,线上消费金额也更高,由此认为店铺通过网络运营,提升网络可达性,在虚拟空间中形成新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覆盖了实体空间上的交通区位劣势。其次是乡村案例。以陕西眉县(猕猴桃生产大县)某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探讨了乡村电商发展影响下的村民生活生产活动变化和相应的空间变化。研究发现,在空间重构方面,随着猕猴桃网络销售渠道的拓展,镇原本的农资售卖功能逐渐转变为农资售卖、物流仓储、快递服务功能,村内部的生活空间也已经转变为生产、生活功能复合的空间载体,部分居住空间承担包装、存储等生产功能,村内部分商店和闲置房屋被利用为快递发货空间。在乡村购物行为和空间结构方面,食品生鲜、生活用品这类需求频率较高、价值较低的物品购物空间仍然呈现“镇分散”,而服装鞋帽、数码家电等这类购买频率低、价值相对较高的物品的购买空间则由“县集中” 转向“互联网集中”。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乡村休闲行为和休闲空间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独处型休闲活动的比例逐渐增高,社交型休闲活动的比例减少,相应地对县、镇、村三级的休闲娱乐消费空间产生显著影响。以上两个案例的实证折射出移动互联网影响下城乡生活和空间变化的部分特征,有助于理解数字时代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交互所形成的空间重构。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2023年第11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延展阅读(点击标题阅读文章) 

数字时代的城乡新空间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体验一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规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