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上海4个)


1

浦东新区塘桥街道


 

 

人人公益,打造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上海市浦东新塘桥街道区地处陆家嘴金融城南端,辖区面积3.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916人。塘桥街道秉承“人人参与公益,人人享有公益”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社区志愿资源,使社区志愿服务遍地开花。街道先后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全国十佳优秀文化站、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上海市平安社区、上海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互联网+志愿服务”,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依托“塘桥热线”社区大管家,24小时全天候运作,以“一网、一线、一微博、一平台”为载体,打造推出“塘桥公益”网络志愿服务线上对接平台,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间公益组织和个人等社区主体开展公益服务,实现单位部门、志愿者等公益资源与公益项目、公益岗位等的对接功能。如:针对未成年人,每年在社区学校开设免费青少年围棋培训,培育和扶持东方小学的“写作”、浦南小学“少年军校”、塘一小学“书法”等青少年文化特色项目;针对老年人,邻里志愿者结对关爱,提供老年人心理咨询、教授健康操等服务;针对残疾人,为新区残疾人合唱团、智障青少年学唱民歌、表演等提供支撑。针对困难家庭孩子,每年举办爱心暑托班,免费提供家教等志愿服务内容,形成了公益集群和多层次的业态。

“志愿睦邻点”,邻里守望一家亲

针对社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及纯老户等特殊老人,设立了50个志愿服务睦邻点,每年开展活动600余场,受益人群7800人次。2014年2月1日,《新民晚报》头版头条以《邻里守望相助,关爱困难家庭》为标题,报道了浦东新区塘桥街道春节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闻。2014年2月20日,在“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推进会暨华东地区志愿服务工作交流调研会上作为上海市社区的唯一代表介绍了社区开展志愿活动的经验。目前志愿服务睦邻点已覆盖辖区所有居委,在社区影响力较大,居民反响热烈。

“志愿自治联盟”,志愿服务专业化

利用“塘桥居民自治支持中心”,培育、挖掘和激励一批社群志愿领袖,发挥领军人物在志愿服务中的纽带作用。先后培育出“戴老师议事厅”、“东方离退休干部理事会”、“五老先锋宣讲团”等自治志愿组织代表,以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自治方式,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的“急难愁”问题。目前,塘桥基层各处已涌现出自治组织、自治团队50余家,各类自治领军人物30多人,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品牌的示范、凝聚、影响作用。

“志愿公益岗”,志愿服务常态化

塘桥社区遵循“因需设岗”的原则,相继推出了孝亲岗、睦邻岗、平安岗、环保岗等12个公益岗位,每年实施常态志愿服务项目106个,活动5500场,参与志愿者达8500余人次,受益人数达到近24万人次。同时深化公益岗,整合信息服务中心、驻区部队、辖区内外企事业单位等多元社会主体力量,推动公益项目对接认领工作。“塘桥-仁济健康讲坛”、“助力社区青少年成长”、“屋顶菜园社区互助融合项目”及“学雷锋”服务万名白领、爱心环保暖童心、物业党建联建、“校园长联谊会”等公益项目受到了社区广大居民、企业员工的欢迎与追捧,成为每年定期化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人人公益”已经成为塘桥社区志愿服务的生动写照



2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



临汾路街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最北端,是一个纯居民居住型社区,辖区面积2.12平方公里,注册志愿者8607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15.3%。街道始终将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培育各类志愿服务团队350多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十多项。街道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等市级以上荣誉100余项。

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构筑社区志愿者家园。街道将党组织建在志愿服务团队上,培育了“红十字老妈妈服务队”、“夕阳洗衣队”、“爱乐宜服务队”等品牌。开展“党员双报到”,动员社区党员率先垂范,成为志愿服务骨干,如带领中小学生参与清洁家园的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带领退休干部开展绿化养护的青青护绿队等。开展区域化党建“一走访三清单”,54家社区单位和两新组织认领公益项目。发动社区中的文明单位参与助学帮困、慈善义卖等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每月开展“便民巴士”学雷锋公益活动,组织更多区域单位参与,如居家养老服务社公益培训、盛德护理院便民义诊、幼教联合支部学前教育、邮政局的高中生“一日公益”等,体现了志愿服务的文明风尚。社区爱心美发志愿服务队通过社区党委搭台,从一家社区理发店到拥有20家美发单位、300多名志愿者的爱心美发联盟,14年来坚持每年举办社区美发节,公益理发服务居民达60000余人。

坚持社区公益,崇德向善,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街道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1个社区志愿服务中心、4个街区志愿服务基地、20个居民区志愿者服务指导站的志愿服务网,街道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公益项目孵化基地,针对婴幼儿、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等不同群体,通过开展邻里守望、法律援助、家庭文明等多领域活动,形成了“孕育希望、活力青春、沐浴阳光、融融夕阳”等四大系列十多项公益项目,打造了“车轮食堂”、“红帆船”等十个特色品牌。如,开开集团的老字号产品社区直供与社区公益相结合,每月将20多个老上海品牌、成吨的直供商品送到社区,深受居民喜爱。街道每年还开展100名“临汾好人”评选活动,实施“1+5”志愿者激励计划,反哺志愿者,使志愿者更有归属感。

坚持居民自治,激发活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街道于2009年注册成立社区志愿者协会。多年来,在居民自治中积极引入社区志愿者协会的力量,把志愿服务融入到社区治理中。通过居民自治,结合社区特点和需求,形成了“一居一特色”,涌现了“百灵议事”、“爱我家园”,“久久读书会”等社区微公益项目,服务内容涵盖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计生、治安、医疗等各方面。如每周日的社区“巧手课堂”,是父母们十分喜爱的亲子服务项目,活动室常常被挤满。“无声心桥”是社区聋哑人士的活动平台,每周的手语教学、心灵交流,他们总是早早就到。“老年乐园”项目的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帮助身边老人排忧艰难,让老人感受晚年幸福。通过这样一个个社区微公益,串起了社区的和谐与文明。我们相信,学雷锋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



3

青浦区朱家角古镇社区


朱家角,俗称角里,位于风景秀丽的淀山湖畔,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批全国文明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卫生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境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近年来,全镇志愿服务结合水乡特色,以完善机制为保障,打造成别具一格、融古铸今的古镇志愿服务社区,走出了一条别样的“公益路”。

二、特色亮点

(一)注重制度建设,夯实志愿服务基础。形成了由1个社区志愿服务中心、1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1条志愿者服务热线,36个志愿服务站、48支志愿服务队伍、10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10个志愿者服务基地,16693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网络。与上海政法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暑假均有20名大学生参与古镇社区志愿服务。

(二)创新社区治理,结合志愿服务功能。依托文体中心、尚都里、珠溪汇等阵地,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创业、政策扶持等公益支持,让广大志愿者成为协同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枢纽。引入和培育各具特色、各个领域的专业社会组织,为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引入上海青浦区乐思汇公益发展中心等社会资源,吸纳社会组织志愿骨干,开展系列活动。

(三)聚焦项目发展,充实志愿服务团队。利用世博期间“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多年来志愿者全年无休为中外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文明宣传、环保倡导等服务;连续多年开展了“爱心点亮希望·知识成就梦想”公益助学项目,主动对接贫困地区学校学生,依其所需,通过爱心义卖等形式,每年为其募捐物品5000件以上、资金10万以上,资助学生500余名并定期组织爱心人士前往当地考察体验。

三、主要成效

(一)典型引领,激发志愿服务热情。已开展两届“最美角里人(家)”评选活动,通过“群众评、评群众”,评出身边道德模范,如,在冰冷河水中勇救四名落水者的“最帅民警”陆佳尉;年逾80连续35年为社区服务的“热心阿姨”夏婵娟;连续8年送报近16万份的“送报老伯”薛根富等好人好事,以表彰奖励、视频拍摄、文艺创作、展板宣传、故事巡讲等方式加大宣传,提升民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荣誉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居民自治,营造良好社区氛围。依托“网格化+”文明创建工作新模式,充分运用网格化平安志愿者发现及时、处置有力等工作优势,不断完善文明创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立了“啄木鸟”、文明劝导员、监督员、老党员谈心等志愿服务队伍,倡导文明理念,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市民文明居住“十不”规范,推动居民群众自治工作。

(三)资源共享,共创最美服务社区。志愿中心与青年中心、群团工作站等实行“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围绕“习惯养成与价值观培育”这一核心,为社区家长设立“珠溪讲堂”,定期讲授家庭教育相关知识。为古镇居民开展《角里讲堂》、读书会、文明礼仪等各类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居民自身的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引导居民为文明古镇贡献力量



4

徐汇区长桥街道体育花苑社区



徐汇区长桥街道体育花苑,居住着598户居民,却有476位志愿者,可谓家家都有志愿者,人人随手做公益。体育花苑犹如一个放大版的“五好家庭”,这里的“好心人”各凭所长志愿服务他人,这里的“好人榜”自发评定志愿民星,这里的“好馨愿”卡回馈志愿者;这里的“好伙伴”议事会共解治理难题,这里的“好家园”尽显友爱互助的氛围。体育花苑曾获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称号;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宣传片也以这里的志愿故事为素材拍摄,在各大电视台滚动播出。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领导曾莅临并慰问社区志愿者。

一、共评志愿民星,激发社区志愿服务源动力。体育花苑每半年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每年年末在小区的爱心花园里张贴“好人榜”。居民都将服务身边人作为日常自觉行为,都将上“好人榜”视作被社会认可的价值体现。上榜的26位好心人已成为社区志愿领袖,激励和带动着更多居民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目前网上注册的志愿者已达476人。体育花苑居民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充分发挥枢纽平台作用,组建“好伙伴”议事会,集合居民区附近单位的能人加入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如邮局的年轻人定期来清扫楼道卫生,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为小区居民免费义诊等,社区的志愿服务从单一的居民被服务转为多元共服务。

二、有效项目组织,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建立规范化小组,将小区50个楼道分成5组,并根据各自服务特点命名为邻里亲服务社、便民服务社、育谐联谊社、小区治安社和美丽家园服务社,实现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开展常态化服务,每月25日为便民服务日,理发、修伞等摊位始终人头攒动,截至2016年9月服务已超万余人次。开通“体育志愿一家亲”微信群,哪家的马桶堵塞了,马上有专业师傅主动接活;哪家的空调不出风了,制冷专家原来就住在隔壁楼,实现需求与服务的快速对接。组织“邻里守望”专项活动, 30余支志愿服务队,通过独居老人“情满空巢”结对服务、残疾人“代理家政”居家服务等,每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可达50余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志愿服务故事在小区内传唱:新上海人单连粉,二十余载照顾孤老;外来媳妇宋志军,便民义诊千余次。

三、注重激励回馈,形成社区志愿服务新循环。设立“志愿基金”,将服务时收取的材料费用于资助小区困难家庭。点亮“微心愿”,由共建单位认领志愿者们的需求,形成互助互馈的友爱氛围。举办“好心节”,每年以“感动体育”为主题的好人故事会总会感动着很多人。发放“好心卡”,用于感谢常年为小区服务的老年志愿者,不仅有志愿服务随叫随到,其子女探望时还可以在社区免费停车。这点点滴滴,你付出我回馈,让一股邻里守望互相助、志愿精神齐弘扬的春风在社区内荡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