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确认感染!男子扫墓后就进了医院,原因竟是......

直播日照 2024-04-23

浙江宁波60岁的王师傅

怎么也没想到

上周六上完坟之后

他竟然住进了医院

罪魁祸首就是上坟时吸入的杂质、尘土


“坟头一年没有打扫,堆积了不少枯枝腐叶,还有大片的杂草,我就想着给清扫下。”4月2日,仍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住院的王师傅回忆说:“打扫过程中,我也的确被扬的尘土呛得咳嗽了几声。”


等回到家之后,王师傅就干咳不止,晚上也睡不安稳。到了第三天,他发现自己还出现了胸痛、发烧的情况,便立刻赶到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就诊。接诊的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世茉副主任医师仔细询问病情后,从王师傅的CT片子上发现,其肺部长出了一个个“小树芽”


“因为形状特异,我怀疑患者是患上了霉菌性肺炎。”沈世茉告诉记者,考虑者肺部感染已经影响到他的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也掉到了90%,就将其收治入院了。


为了确诊病情,沈世茉给王师傅做了气管镜,发现其气道壁上缀着大量白色菌斑。经过化验,沈世茉确认王师傅感染了曲霉菌。目前,经过雾化吸入和抗真菌治疗,王师傅体内的霉菌已被清除,胸痛得到了缓解,血氧饱和度也恢复了正常。


沈世茉解释,霉菌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坟地常年无人清理,大量落叶覆盖土壤,气温回暖成了霉菌生长的温床。


当下,正是气温回暖的时候,也是霉菌滋生的季节。过敏体质的人群吸入霉菌后,会引发过敏反应,医生也建议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幼儿和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在扫墓过程中尽量远离尘土,少接触潮湿腐败的泥土,扫墓过程中最好戴上口罩,穿好长衣长裤。


此外,清明正值潮湿多雨时节
在户外活动时
一定要警惕被蜱虫叮咬的风险
↓↓↓

蜱虫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诸如森林脑炎、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传播力强,病死率高。每年的4月到9月,正是蜱虫叮咬的主要季节。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蜱虫多生活在低矮的灌木丛或林间草地中,寄生在动物体表。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吸血后胀大。蜱虫并不属于昆虫纲,而是隶属于蜘蛛纲,外形上有8条肢足,与蜘蛛有着亲缘关系。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蜱虫个头虽小,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夺命吸血虫”,严重到可致命。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等,可传播多种疾病。其中,近年国内较关注的当属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俗称蜱虫病,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又称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virus,DBV)引起的一类蜱传感染性疾病。SFTSV于2010年在中国首次被分离命名,广泛分布于中国和其它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其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烧、肌痛、胃肠道表现、局部淋巴结病和血液学异常(如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病死率约为16-30%,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但是SFTSV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也没有针对其感染的特定疗法或疫苗。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1.保持家庭周围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庭院内外的杂草、垃圾,打扫禽畜圈舍等,避免蜱虫孳生。


2.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方式,减少野外放牧。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药剂进行喷洒涂抹。


3.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停留。蜱虫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通常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因此应尽量远离野草和灌木丛。


4.野外劳作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野外作业时建议穿长袖、浅色、表面光滑的衣服,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不穿凉鞋,裸露在外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的驱避剂或花露水等。


5.户外游玩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6.户外活动返回家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虫附着,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耳后、腋窝、腰部、腹股沟、大腿内侧及腿窝等部位。

如何判断是否被蜱虫叮咬



1.红斑:特别是有没有游走性红斑,它往往是莱姆病的一个特征。


2.黑痣样:被叮咬处就像突然长了一个黑痣,蜱虫的前肢和口器咬住病人皮肤,叮在皮肤上不松口,甚至叮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只露一个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边,看上去就像长了一颗黑痣。


3.明显红肿:蜱虫会咬噬皮肤和吞噬血液、表皮细胞和皮屑,所以蜱虫叮咬的周围会出现红肿。


4.质地坚硬:由于蜱虫属于甲壳虫性质,蜱虫叮咬处的皮肤表面摸上去是硬硬的。

被蜱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1.如果就近有医院的话,强烈建议去医院处理,不要自行处理。蜱的口器非常特别。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把它的口器留在皮肤里,造成潜在的危害。


2.自行处理,取的过程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蜱的口器留在皮肤里。用尖头小镊子轻轻地缓慢地把蜱取出来,稳定、压力均匀地向上提拉。扭转/猛拉动蜱可能会导致蜱的口器残留在皮肤中。拔出蜱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和手。


3.被蜱叮咬后,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并告知医生被蜱叮咬和叮咬时间等。

来源:观海新闻、青岛疾病控制、广州日报等

编辑:杨洋  校对:葛彦斌

责编:于坤帅

■ 这个春天,总要来趟日照吧!■ 实拍日照海上“春耕”!看渔民们在“种”啥?■ 下架、辞退!知名品牌,紧急道歉

直播日照新闻热线:0633-7989666 
加小编微信“直日声”(微信号 zhiborizhao-),爆料有现金红包!

点亮持续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