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入主白宫:美国总统对航天军工产业的重大影响

2016-11-11 邢强 航空知识

本文作者:邢强博士


特朗普与希拉里的选战如火如荼,终于在现在揭晓了答案。如今,波音、洛克希德·马丁、SpaceX等企业的炙手可热使人们对美国航空航天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倍感兴趣。小火箭将目光转向过去并逐渐回到当下,梳理出美国航空航天战略的几个重要拐点,以便摸出美国相关产业政策发展的脉络,探讨不同时期的美国总统的决策对美国航天和军工产业的重大影响。


1.从犁头到刀剑


1961年1月20日,时任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全体美国民众发布了他的离职演说。在这场演说中,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德国移民后裔家庭的艾森豪威尔提出了整合全美国的军事工业的构想。



艾森豪威尔提出,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美国没有专门用于研发和生产武器的大产业。但是因时代的要求,为了赢得战争,美国过去的那些只能生产“犁头”的制造商们开始大规模生产“刀剑”。



虽然这个说法在今天看来稍微有些自谦的成分在。但是,作为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的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的体会自有其独到之处。卸任之前的老司令指出:“美国再也不能冒全民国防紧急动员的风险了,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大规模的、能够在平时长期运作的真正的军事工业体系。


美国的工业体系,在艾森豪威尔任内(1953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真正实现了由生产犁头到打造刀剑的巨大转变。



而这其中最有标志性意义的,莫过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成立了。1958年7月29日,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国家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缩写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太空计划,开展航空科学与太空科学的研究,引领所有的民用太空研究并与军用太空研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1958年10月正式开始运作以来,美国的航空航天尖端技术研究开始从零散的大学和研究所中走出来,按照NASA制定的中长期规划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和生产。同年,民间军事咨询委员会(Civilian-MilitaryAdvisory Panel)在加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成立,负责向国会提供航空航天产业与军事战略相关的咨询服务。


至此,无论是航空技术(NASA的前身NACA专注于此),还是太空探索技术,亦或是航空航天技术的军事应用,都拥有了专业性极强并且能够直接向总统和国会负责的机构来负责组织管理。美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研发与企业生产开始走向系统化和规模化的道路。



58年来,NASA在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上的贡献有目共睹。NASA的建立对美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整合产生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多年来,NASA与道格拉斯、波音、洛克达因的深度合作更是催生了无数航空航天相关的技术与经典型号。


2.尖端技术国有化


1957年10月4日,苏联的斯普特尼克1号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成为了世界上第一颗进入环绕地球的近地轨道的人造卫星。当时正值冷战时期,斯普特尼克1号的成功发射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华尔街爆发股灾、民众出现恐慌,这场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作“斯普特尼克危机”的事件惊醒了美国人。美苏两国之间的太空竞赛正式拉开帷幕。


1958年,NASA成立之后,美国的航空航天产业开始走上快车道,但是,其发展速度依然不及苏联。另外,在政策上面,美国的航空航天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阻碍。艾森豪威尔本人虽然提出“从犁头到刀剑”的战略,但是,他同时也创造了“军事工业复合体”的概念。他认为,今后的军工产业(无论是航空还是航天)一旦发展壮大,那么,军事和工业的利益链条就会变得难以控制。国防承包商(私有产业)、五角大楼(军队)以及美国政府(立法部门及行政部门)构成的三巨头利益链会形成联合垄断复合体。这个复合体会以发“战争财”来获取暴利。


处于复合体的利益考量,复合体会发动不需要(甚至有危害)的战争或军事行动,在国际关系上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军备竞赛及武器扩散,做出与公众利益原则相违背的事情。


为了让民众在战争与和平这类核心政治议题上拥有最终决定权,美国政府在1958年7月29日的美国航空与航天联邦法案中,对有关专利权的细则进行了广泛的修改,将民间承包商的发明和它所带来的与航空航天相关的权利收归政府所有。该法案在实际上让政府垄断了航空航天(尤其是航天)的技术资源。


3.阿波罗计划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首次进入太空的人类。这次成功地发射终于让美国人坐不住了。


1961年5月25日,时任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在参众两院的特别会议中宣布了阿波罗计划:


我相信我们能够齐聚一心全力以赴达成这个目标,即在1970年以前,让人类乘坐宇宙飞船登陆月球并且安全返回。没有任何一个太空项目能够超越它对人类的影响,超越它对宇宙远程空间探索的重大作用,也没有一个太空项目开发如此困难,花费如此昂贵。


肯尼迪做了一场豪赌。在他说出这个计划的时候,美国载人航天飞行只有15分钟的经验,美国能够拥有的最大火箭的推力只有登月火箭所需推力的不到5%。

但是,阿波罗计划团结起了超过400万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超过120所大学和2万家企业对阿波罗计划进行各种各样的支持。在尼尔·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在思考阿波罗计划成功的原因了。一个叫做“管理革命”的理论还是成形。



借助阿波罗计划,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大学的如此大规模的分工协作。阿波罗计划的总投资为194.08亿美元(至1973年)。1960至1973年,NASA总预算566.61亿美元。1960年至1973,阿波罗计划的年度预算和美国航天局的年度预算的最高峰都出现在1966年。1966年美国GDP是8 150亿美元,而当年阿波罗计划的年度预算29.67亿美元,占美国GDP的0.4%;当年NASA年度预算45.12亿美元,占美国GDP的0.6%。



阿波罗计划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管理上,向更深远的层次来说,可以说也是政策上的成功。美国的航空航天产业从此开始真正冲破束缚,开始蓬勃发展。


4.失去市场份额


然而,美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战略也是走过弯路的。回溯到1958年的那部让NASA成立的法案。在使美国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化的同时,政府收走了高端技术的专利所有权。


在世界其他国家仍未介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时候,该法案有关专利权的附属条款尚未表现出不利的一面。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美国所有的商业发射都要通过政府指定的航天器来搭载。



在航天飞机正式入役之后,美国准备让航天飞机承担几乎全部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到1981年4月,受政策限制,美国各大军工企业都已经暂停了一次性运载火箭的生产。


1986年,“挑战者”航天飞机出事了。就在这一年,欧洲的“阿丽亚娜”火箭开始成为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明星。仅1986年这一年,就有原本签给美国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改签为由“阿丽亚娜”发射。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美国彻底失去了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市场份额由70年代的80%降至36%,而“阿丽亚娜”火箭的市场份额则飙升至52%。


5.商业太空时代



上世纪80年代,第40任美国总统里根宣布了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展示了美国在太空与苏联一决高下的计划。实际上,里根的计划不仅仅包括人们熟知的在太空和地面部署核武器和弹道导弹防御武器的内容,还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一个是鼓励私营企业投身太空事业,二是开拓太空的商用价值。


也就是从里根总统任内开始,美国的航空航天产业开始由军用民用的两类变为军用民用和商用三类。里根时期,决策部门对商用航天的理解与其“高边疆”战略深度契合。上世纪80年代,美国赫赫有名的战略家丹尼尔·格雷厄姆提出了“高边疆”的概念。


他指出,美国应该通过开辟和利用空间技术以发展经济和加强军事实力,以便在美苏的全面竞争中继续占有战略优势。格雷厄姆认为,美国具有开拓边疆的传统。而在人类历史上,一个国家若能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 最有效地迈向一个新的领域,就能取得巨大的战略优势。因此,在太空领域,美国决不能让别人掌握主动权。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美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持航空航天产业。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开始成为火箭技术研发的巨头,分别拿出了“德尔塔”“大力神”“宇宙神”等运载火箭型号。


而早在阿波罗计划时代就参与研制“土星”5号火箭的波音公司更是卯足了干劲。虽然此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美国的份额依然落后于欧洲,但是其追赶的势头非常迅猛。仅用了3年时间,美国的市场份额就已经由36%恢复到了39%。



进入21世纪,美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商业化气息愈发浓厚。除了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资深”企业之外,以SpaceX、蓝色起源、内华达山脉、轨道科学等私人航天企业的崛起为标志的商业太空时代已经到来。


如今,SpaceX公司的可回收运载火箭正在逐步改写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业态。而该公司与轨道科学公司接到的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长期订单也让很多人打消了对私人航天公司技术水平的质疑。


2010年,奥巴马政府宣布放弃以重返月球为目标的“星座计划”。然而,这样的“放弃”并非是直接砍掉了重返月球的未来。实际上,完整的计划还包括改进和升级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设施并向私人企业开放租赁,从政策上鼓励私人企业参与航空航天事业等扶持细节。


小火箭认为,这样的政策造就了当今的局面:NASA更加关注月球以远的探索,将注意力集中在深空探测领域。而以SpaceX为代表的私人企业则努力探寻近地轨道运载的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


当年里根政府提出的军用、民用和商用的三栖发展模式在如今终于开始初具规模。


虽然“冷战思维”在现今的美国部分政治家中依然很有市场,但是如今更多出现的声音是“太空探索领域的合作”。依然以SpaceX为例,该公司如今不仅仅为美国发射卫星,还广泛承接世界各国的卫星发射任务。



太空不仅仅是过去占领制高点的“高边疆”,还是一块利润丰厚的商业宝地。自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意识到自己走了弯路以来,大量的扶持政策使得美国的航空航天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使美国重新成为太空商业化的焦点。


另外,2010 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了《美国法典》的第 51 编(国家和商业空间项目),正式将联邦空间法编入法典。这一举措打破了《美国法典》只有50编的历史,使空间法成为了独立的部门法。这部法律使私人航空航天企业的成立和运营得到了规范。比如,在保险方面,该法规定申请人须通过购买第三方责任保险等方式证明其有能力赔偿有关活动可能造成的第三方伤亡或财产损失。同时给出了政府与企业的权利与责任,使得私人航天发射活动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在保险理赔方面也得到了规范。


在1958年NASA成立以来,美国的航空航天产业由规模化到专业化,由军民两栖到商业航天的迅猛崛起,由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败北到如今的奋起直追,走出了一段独特而又有代表性的发展道路。



巴拉克·奥巴马,这位亲手把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葬送掉的时任美国总统近日发布了他对人类将来能够乘坐飞船前往火星的计划。


奥巴马的声明如下:“我们定下这个明确目标,计划在2030年将人类送上火星,并能安全返回地球。这是美国的太空故事重要的新篇章。”


6.未来会怎样?



在票选中获胜的唐纳德·约翰·特朗普即将宣誓成是美国第45任总统。这位生于美国纽约市皇后区的企业家能否在美国的航天产业乃至整个军工产业的发展中作出如同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亦或是里根等历任美国总统的决策还未可知。小火箭和大家一起静静等待特朗普对太空探索以及人类航天事业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