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8.9,这部国产剧阵容吊打一众国产片

东瓜 看电影杂志 2021-02-23

谁能想到,疫情的顶流会是特朗普。


在新冠病毒爆发近一年之际、国内疫情已经稳定之时,特朗普以一己之力,再次刷爆了微博服务器(目前大有一锅端美国政府高层的趋势……)

其实特朗普确诊这一爆炸新闻也是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疫情并没有结束,第二波即将到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海外确诊人数仍在以每日30w新增激增着,累积死亡人数早已突破100w。

要知道2009年的甲型H1N1,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也不过近20w人,还不足新冠的1/5,而单美国死于新冠的人数,都已超过了这个数字。


就算第二波疫情没有到来,海外的局势也不容乐观。

在疫情安稳很多的国内,一部口碑爆棚的国产剧则将人们拉回了那个残酷的冬天。

“时代报告剧”是今年2月底,国家广电总局专家提出的概念。

“时代报告剧”,这是一个让人头大的头衔,总让人联想到“宏大叙事”、“集体主义”等伟光正的内容。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这部讲疫情防控的时代报告剧,重新定义了这个概念,同时打破了人们的偏见,这剧就是《在一起》


这部剧所处的时机很好,没有太早,也没有太迟,能达到痛定思痛的效果。

它在回忆寒冬之肃杀的同时,也在重现,寒冬中人性所带来的希望之光。

它最大的闪光点就是,足够真实,关注的是平凡人和他们身上不平凡的那一面。

01

《在一起》共20集,每集45分钟,由10个单元剧组成。

和献礼片一样,有着“时代报告剧”的头衔,这部剧阵容当然不会差,但实际阵容是能打破你心里预期的那种好:

包括张黎(《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汪俊(《苍穹之昴》、《如懿传》)曹盾(《长安十二时辰》)在内的12位著名导演指导。

演员中则既有张嘉益、周一围、谭卓等实力派老戏骨,赵今麦这样的小戏骨,这样的演技派小花,也有杨洋、邓伦等当红偶像小生。

《在一起》没有浪费媲美电影的神级配置,因为它确实拍出了电影感。

公众对此剧也很买账,豆瓣3.5万人打出了8.9的高分。


当然,也有对手太垃圾所带来的神助攻。


虽然是“时代报告剧”,但《在一起》最显著的优点却在于,敢拍得平凡、敢拍得真实,没有强行伟光正、没有强行大时代。

真实,首先体现在选材上。

《在一起》的十个单元分别是:

《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

无论是直接还原真人真事儿,还是取灵丹一粒,点铁成金的,背后都有真实依据。

有按着真人来拍的,比如《生命的拐点》里,张嘉益所饰演的张汉清院长,

原型是隐瞒渐冻症病情、顾不上确诊新冠病毒妻子,始终坚持在抗议前线的张定宇院长。

张定宇(左),张嘉益(右)

比如《同行》中赵今麦所饰演的容易,原型是四天三夜从荆州骑行到武汉的甘如意。

甘如意(左),赵今麦(右)

也有在现实世界中多个人物身上汲取灵感,凝聚成一个角色的。

比如《摆渡人》中雷佳音所饰演的外卖小哥,实际上结合了为前线金银潭医院配送“弹药”、为老百姓配送“生活物资”的外卖小哥,和夜里接送医护的出租车志愿者们。

雷佳音所饰演的辜勇,是多个小人物的集合

这些人物原型有些是已经引起过关注的,比如张院长、甘如意,有些则是默默无闻、处于公众认知范围之外的,比如勇于承担的外卖小哥、滴滴司机。

《在一起》的真实并不止于此。

毕竟真事改编都已经被说烂了,再好的牌,也都有可能被打得稀烂。

出自被骂到关闭评分的《最美逆行者》

对于真事改编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原型材料有多么好,而是如何去处理才能不辜负这些材料。

《在一起》成功之处就在于,处理得到位。

聚焦在平凡人的真实事件上,《在一起》采取的视角是平视。

这很难得,既没有对大英雄的那种仰视,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慢——别以为拍这种题材的就没有傲慢的。(《最美逆行者》之所以扑街,就因为太傲慢)

《在一起》以拍普通人的视角去拍所谓的“英雄”。

我们早就知道抗疫最前线的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这部剧让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到底有多“平凡”——

医护人员也有家人要牵挂,也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而心有余悸,他们不是钢筋铁骨,他们也会因为不被患者理解而伤心,也会因为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倒下而崩溃。

雷佳音所饰演的外卖小哥,一开始也是医院的单一个都不接.

倪妮所饰演的年轻护士,一度崩溃到辞职、大哭大闹,就算他们最后没有改变,也没有谁能够去指责他们。

我们都知道,这是那种情况下的人之常情。

没有谁是天生的圣人,更没有谁是真正的圣母。

他们内心深处的仁义,是在角力中胜出的;人性的光辉,也是在和黑暗的摩擦中点燃的。


真实,平视,这非但不会消解他们的伟大,反而让我们更加具体地感知到,他们下定的决心有多难能可贵,他们的牺牲到底需要多少代价。

也许这就是某种影视作品的魅力与意义。

平视的视角决定了《在一起》没有避讳“英雄”的平凡人身份,也决定了《在一起》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样的。

拿最典型的《摆渡者》来说:

雷佳音的表演尽量“去雷佳音化”,开拍前看了大量的真实影像资料,十天不洗头,不特意做造型;

导演沈严则尽量做到“去戏剧化”,克制。

因为他们都清楚,他们要表现的是“普通人的善意”

克制,可以说是《在一起》整体的基调。

无论是演员的表演风格还是导演对于镜头语言的运用,都在体现出克制、不煽情。

真实的力量,已经足够打动人心。

曹盾在指导第四单元《救护者》中,大量运用长镜头,也是为了凸显一种“真实感”。

这对导演的调度、演员的演技都有很高要求。

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刚开始几分钟就把病房、ICU里那种“人间炼狱”的氛围创作出来了,让观看者能够迅速被代入情景中去。

高级而恰当的拍摄手法,也是《在一起》呈现出电影感的一大原因。


02

《在一起》足够好看,也足够真诚。

作为一部根正苗红的“时代报告剧”,真正抛下了姿态,做到了面向人民群众,这很难得。

它直观地表现出了:人性的光辉最耀眼的时刻,不是在英雄身上发出的,而是在一个平凡人身上,发出的不平凡的那道光。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时代报告剧”,这部剧还是有一些不足的,或者说,没有完全实现人们的期待和“时代报告剧”所赋予的重任。

这更像升级版的“感动中国”,对于“报告”两字,没有足够的表现。

《生命的拐点》中张院长吐槽的“别等他们(疾控中心),等他们就晚了”;

《摆渡人》中小护士哭喊的“我来保护他们,谁来保护我们呢?是烂掉的口罩,还是套在身上的垃圾袋?”其实涵盖了对现实情况的婉转倾诉。


可惜还不够。

普通人的善意凝聚成一个特殊时期的希望之光,这在《在一起》中展露无遗;

但时代的“报告”不该仅限于此,若是痛定思痛,那么应该有“自省”的成份;

为人民交上的答卷不该只是歌颂人民,还应该有“如何更有效地减轻疼痛”的思考。

因为对煽情的克制,并不能代替理性的反思。



影迷互动


你喜欢哪部现实题材影视剧?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推荐阅读


点在看为平凡的英雄打call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