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妈祖】 底蕴深厚的葛沽东茶棚

传媒部 中华妈祖 2019-05-07

    作者:天津   李卫国


2018年9月27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弘扬妈祖精神讲好天津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主题活动,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津南区葛沽镇举行,葛沽东茶棚花会的表演博得了现场的数百位海内外妈祖宫庙代表、妈祖文化专家和新闻界朋友的好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津南区葛沽镇作为漕海民俗文化特色的历史名镇、华北“八大古镇”之一、“北方妈祖文化之乡”,葛沽宝辇花会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到了民国时期基本上形成了八辇、两亭的格局,如今已发展成由8座宝辇和4驾亭组成的辇会。

在葛沽,有一户名为张少泉的大家居住在东大桥以西的四合院内,以经营往来于天津、福建之两地的漕运货物为主的“玉厚堂”,在葛沽东大桥一带颇有名气。


相传,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葛沽张姓船只在运送货物至福建的途中遇到了暴风天气,全船人员求助妈祖,祈祷平安度过灾难,随人心愿,货船平安到目的地。全船人员来到湄洲岛上的妈祖庙,决定请回一尊妈祖神像到葛沽供奉。吉日由张姓家人将妈祖神像背至船上,请到张姓家中供奉。也由此葛沽东茶棚流传下背娘娘的传统。


逢年过节,海河沿镇的航运商户都来张家敬香,香火鼎盛。后来,由于香客众多,只好把妈祖神像请到院中的八仙桌和佛龛中,供妈祖香客上香,这样还是满足不了香客需要,张家就在家族院落的对面的大桥河中利用航运商户的木板、苇席、船桅等搭成一座席棚,将妈祖神像请到席棚中,供香客们祭拜,张家人还在茶棚内摆放茶桌及茶具,沏茶招待香客,由此,搭建的席棚称为“茶棚”,由于座落在东大桥内,又称“东茶棚”。


第二年,张少泉家召集木匠师傅,将八仙桌和佛龛加以融合修造,做成直腿凤辇,为葛沽第一驾凤辇,也是东茶棚的第一代凤辇。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以张家为主,与木匠进一步修造凤辇,将凤辇的直腿改为弓腿,并将花草、飞禽走兽、葫芦万代、万字不到头等吉祥图案雕刻于辇身,同时增加灯火、彩绘等装饰,形成了东茶棚的第二、第三代凤辇。


葛沽东茶棚的第三代凤辇毁于文革时期,1986年秋,在妈祖信众的呼吁、支持下,修造了第四代妈祖凤辇。2001年,成功地制作了驾前圣母海亭,同时,又增加了一驾凤辇,从此,东茶棚拥有了“两驾凤辇一驾圣母海亭”。

东茶棚搭建在东大桥南侧水面上,是葛沽镇的水榭灯棚,岸边垂柳成行,水中倩影莲荷。文人墨客坐于桥上,吟诗、答对。茶棚悬挂楹联意深,品味出群,棚前鼓乐齐奏,星月交辉,神人共悦良宵夜,棚内奇灯异彩,一高二低的席棚花门,二龙戏珠二道花门,牡丹花、葫芦万代等雕刻成的三道花门,壮观美丽中盛出凤辇。


凤辇上梯形倒立八角灯格外透亮,辇后设摆围屏中的群仙和扇屏中的天后妈祖救海图,造型工艺考究,字画描制装裱精湛,名扬海内外,造就了东茶棚的盛装一目。



中华妈祖  

欢迎投稿至邮箱3297781920@qq.com


   妈祖保佑!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