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群经济,60后吴晓波说错了什么?

2016-02-17 黄章林 地产课堂

感谢头图小伙伴,新年快乐


自媒研究,营销观察,这里是地产课堂。昨日早间,我在写《猴年开工!自媒体年入百万是怎么做到的?》,恰遇吴晓波频道发文《吴晓波:我所理解的社群经济》,忍不住要说两句。


怀疑精神据说听宝贵的,所以,我保持怀疑。现场听过吴晓波跨年演讲之后,越发觉得他说的好多道理都不对。这一篇,尤其如此。好吧,让我斗胆来逐条“批判”。


从连接者看过去的世界,和从内容者看过去的世界,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景象。


在连接者看来,世界是平的——而且必须是平的,由此他们才可能碾平一切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内容无差别,只有商业估值的不同而已。所以你看,近年来,腾讯系与阿里系在内容上的收购,让人眼花缭乱,其实他们心里也没有底,于是便索性分别押注赌“赛道”,这便是所谓的“赛道战略”。


而在内容者看来,世界是圈层的,唯“不平”才能有差异性,连接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内容的价值只有构筑城池,才能会凸显出来。对连接者的抵抗,不是再建一个连接,而是用连接营造内生的消费者关系。(左侧有竖划线的小字号文字,为吴晓波原文引用)


硬生地分开两个世界,绝对是超没有互联网思维的旧式思维与复古语境。并且,将内容者与连接者相提并论,真真是司马昭之心,此为吴晓波老师往自己脸上贴X的做法。言下之意:吴晓波频道,互联网内容者,牛逼!


我的观点:


1.连接者是分为不同能级的。BAT,微信,京东,那些个是“基础设施”,这词儿吴晓波老师也是常用。河狸家,SMART NWTT FAMILY,优客工场,空间研习社,都是连接者,小规模荡气回肠~


2.内容者必须依靠连接者才有价值。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任何将内容者与连接者对立或者并列的说法,要么自欺欺人,要么被自己蒙蔽了。


3.内容者,必须善用连接。不论是超级基础设施,还是细分连接平台,若是如吴晓波这般“略有自嗨,对立视之”,我想,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自爆”。我也是奇怪了,吴晓波投资了不少自媒体,自己还做大头频道,把冯仑秦朔这些前辈搞在一起做内容,这也算小规模荡气回肠的连接者吧?SO,连接者做到极致就是内容者,内容者做到极致就是连接者。




能够将人从广场上拉到社群里的,只有内容,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手段。因此,社群的红利属于内容者,而非连接者。


“拉”,本身就是“连接”!


内容是魅力人格体,是IP,是产品,若是离开了“连接”,什么也不是。若说社群红利属于内容者,而非连接者,我总觉得这话颇有点“XX”余孽的非你即我的老思想老作风。也难怪,吴晓波老师生于1968年,作为互联网移民,传统人士的转型先锋,对于新物种的思考有些走老路,也算正常的。


我的观点:社群时代,孤芳自赏要不得,“在一起”“多做”“爱”才是真谛。连接者与内容者,都是社群红利的拥有者,重点是必须承认内容要在连接之上。




阿里或京东并没有改变商品与人的关系,微信也没有改变信息与人关系,但社群模式也许可以。


我们甚至可以把社群经济,看成是一种后市场经济模式,即所有的交易互动,先是建立在价值认同的前提下,“商品—人”的关系倒置为“人—商品”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内容的大规模定制和生产的柔性化终于实现了。


黄章林认为:关于谁改变了人与商品、信息的关系,这个按下不表。我总以为马云与马化腾的改变,要比吴晓波的描述更深刻一些。如果说微信没能改变人与信息的关系,那么吴所说的社群可以,我就更不敢信。因为我理解的是:没有微信,社群无从谈起。


在社群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将马化腾的公式优化为:互联网=连接+价值观+内容。


很有意思的是,内容者吴晓波,在连接者马化腾的公式基础上做了微添加,得出他的社群定义。连接+价值观+内容=互联网。我总以为+,加号,马化腾说可以的,因为他说的就是互联网+,连续三个加号,连在一起表达为互联网,似乎弱了很多!原谅我读书少,我以为乘号更为合适。


社群=(空间+社交)*价值观。


这是空间研习社黄章林+陈敏的实践心得版本,请各位吴晓波老师的粉丝一起批判。在我们亲自去学习的吴晓波频道年终秀中,吴老师是这样说的:


社群=连接+价值感+内容。

社群经济=圈层+电商。


昨日文章,请注意,吴老师写的是:连接+价值观+内容=互联网。不是=社群了。这么说,吴晓波老师是认为社群与互联网都=连接+价值观+内容?这是一个神一样的问题。莫不是编辑小朋友出了差错?



“屌丝经济”已经成为过去时。


吴晓波为什么要反屌丝?


因为我不是第一次听现场,也常常围观吴老师文章和视频音频,我不意外。相信读到此处的亲,昨晚现场的亲,尤其是拿着赠票的亲,未必知道吴老师的“新中产”说,差异化定位之道,以及“追热点反其道”的营销策略。


我的观点,先说三点:


1)不反屌丝,新中产很难说。

2)不反屌丝,屌丝也不会爱大叔。

3)不反屌丝,不激怒,无传播。


以上文字,节选自我的另一篇文章《吴晓波,下课》(阅读原文,查看全文)。我真的认为,吴老师有点过于拉仇恨了,若是出于营销目的,故意为之,可以理解,若是真的吴老师这么认为,我觉得他老人家可能理解有误。


屌丝与中产,原本就不是一个分类标准的概念。非此即彼的错误,吴老师前面说的连接者与内容者的,一样一样的。




这是昨天早上我码字时刻,投票结果。现在再看,吴老师的文章阅读量已经10万+,投票也是千千万了。不过,比例和上图基本一致。你看,你看,可怕的群众认为:朋友圈是社群。OMG,简直了,我选择的是“教堂”。


我的观点:朋友圈就是社交,微信群就是空间,(空间+社交)*价值观=社群。教堂的重点是什么?不是空间,不是社交,而是价值观。



小结一下,点一下题。社群经济,吴晓波说错了什么?


1.吴晓波关于社群的定义,不够准确。连接+价值观+内容=互联网=社群。连接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属性。与其强调连接,不如称为社交。黄章林认为:社群=(空间+社交)*价值观。强调一点:空间不只是实体空间,还包括虚拟空间。


2.吴晓波将内容者与连接者相提并论并非此即彼,显然错误。吴老师一定是当下最为杰出的内容者,如此说法有故意抬高自己之嫌。黄章林认为:连接是互联网文明的基本属性。连接者是内容者的基础供应商。连接者能级不同,从微信到空间研习社,为内容者服务。社群经济,是内容者在连接者平台上的新模式。


3.吴晓波说屌丝经济已成过去时,要么是不自信的故意为之,要么是真的不懂啥叫屌丝。吴老师既然说“过去时”,就是承认屌丝经济曾经正当时。那我就奇怪了,吴老师说的“新中产经济”啥时候过时呢?黄章林认为:社群细分,屌丝也好,中产也罢,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搞好了,都有戏,搞不好,都抓瞎。举个栗子:地产总裁内参和地产课堂,两个房地产业自媒体公众号,典型的内容者,都有戏嘛~因为潘永堂和黄章林这两位,一个针对总裁,一个针对中层。屌丝?基层?多数挚爱真叫卢俊!


最后,强调一句,吴老师昨日社群经济文章,51%我是赞同的。尤其是引用凯文.凯利说的“产销者”,改日连同《中国式众筹》一起,再议。



黄章林过年闲作系列文字:

猴年开工!自媒体年入百万是怎么做到的?

史上最美赣州城,私人路线小推荐

讲述一个开发商自我救赎的故事

江西男人,娶了一个上海媳妇

留在老家VS去大城市

过年了,孩子们对大人最大的期望就是......

营销头条:房企过年哪家强?

【年话热议】凭本事与靠关系

【过年大礼】假如随你泡,地产圈男神,选谁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