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零废弃种子(十五)|卖力生长的根与芽
你可以在文末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支持零废弃众筹,募集的资金将有可能帮助他们实现环保梦想。
一起来听听罗文对这段经历的讲述:
“起初堆肥栏的泥土里面有很多塑料垃圾,砖石水泥等建筑垃圾,还有不少蛴螬等害虫。大家清理垃圾,收集落叶和厨余非常辛苦。我们把材料堆放在一起,很快堆肥开始升温冒热气并开始下沉,这就是微生物在分解原料了。我们使用的堆肥方法是“通气式堆肥”,原料是落叶和生厨余垃圾。武汉春秋两季落叶非常多,学校食堂的厨余垃圾也没有单独的收运渠道,都是与其他垃圾一起进入市政混合垃圾之中。而通过堆肥,这些落叶和果皮菜叶等生厨余垃圾都可以成为最好的有机肥,也能大大减少清运垃圾的负担。
堆肥初期,大部分树叶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顺利变成肥料。如果不能转化,堆肥栏就真的会变成垃圾堆。翻检内部,估计是因为湿度不够,厨余比例偏少。而取水的地方很远,没办法把落叶和厨余垃圾充分打湿,只能寄望于下雨。心里着急,每天翻开查看进度,大约半年后,才发现底层的树叶真的有部分变成黑色泥土,第一次堆肥算是获得成功。
我们取出一些堆肥土来改良土壤,并种上植物。一开始只有零零星星几株小花,但孩子们很珍惜,怕被人踩到还用石头树枝围起来,每天去观察有没有开花。慢慢地,植物更多了,长得也更繁茂。但也引来一些不速之客,隔三差五就有花苗树苗丢失。我们制作了七八个标语牌,插在被挖走植物的坑旁,写着“这里曾有一棵花”、“请珍惜我们的劳动”之类,后来情况有所改观。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土壤改良初见成效,原本板结贫瘠的土壤变肥沃了,香草和花卉欣欣向荣。小组得到学校认可,在评选武汉市绿色学校时发挥了作用。学校改建了一个比较结实的新堆肥栏,还报销了部分工具费用。
经过一轮又一轮堆肥,肥堆里的微生物更丰富,发酵速度也更快。我们还对堆肥的温度进行测量,并改变材料比例和菌种类型观察变化差异,慢慢掌握了更高效的堆肥方法。同时,肥料越做越多,我们自己的小花园已经用不完,就分享给本地花友。花友们来学校挖走腐殖土,相当于帮我们翻动肥堆,促进通气式堆肥的效果;花友们还送给我们各种植物,这样小花园的内容更丰富了。我们的活动也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园艺爱好者开始收集自家的生活垃圾,加入堆肥的行列。
经过近六年的努力,目前我们的堆肥栏占地面积约十多平方米,每年可以处理大约2吨左右垃圾(因为量太大且投放时间不定,很难计算准确),包括食堂全部的生厨余和校园大部分的落叶碎草等园林垃圾;种植总计超过六十种的香草、花卉、果树等;每年分享给本地花友数百斤有机肥。我还外出做公益讲座,把经验传授给其他社区和学校,帮助汉口唐蔡社区和武昌紫云英幼儿园建起了堆肥栏,指导他们开展堆肥活动。
除了垃圾减量、土壤改良等成效之外,我们的小花园也成为“环境教育基地”。丰富的植被吸引来越来越多的动物,日常可以观察到鸟类十余种,昆虫种类也日益增加,还有黄鼠狼等小动物出没,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我还带领同学们开展自然观察、做“自然笔记”,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增进情感交流。孩子们一起劳动玩耍,与花草树木为伴可以令他们身心放松;劳动之余认识一些植物昆虫,这一点点成就感,也能极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今年罗文希望做的有两件事,一是邀请专家指导,完善堆肥理论方法,提供适合居民的堆肥教程,向社区推广;二是结合堆肥,种植,自然观察等设计学校环境教育课程,与中小学老师合作在学校推广。长期目标是实现武汉的厨余和园林垃圾分类回收,短期目标是帮助至少一个社区和一所学校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从2010年起,成都根与芽就开始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面对成都主城区每日超过8000吨并不断在增长的垃圾产量,根与芽认为如此严峻的现状不仅关乎政策和技术,而是人人都应承担的环境责任。所以根与芽不仅定期举办与垃圾议题相关的环保讲座、表演环保儿童剧、展示“垃圾之旅”微旅行、编撰学校垃圾减量分类科普教程,进行“零废弃”校园的实践;还扎根社区,发展培育垃圾分类家庭、社区环保自主小组,推广垃圾减量分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根与芽还进行与垃圾减量分类相关的调研、案例数据收集、信息公开,政策建议,希望以此推动垃圾管理系统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