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李力:愿意永远为环保当知心姐姐
做老师,桃李满天下
“砂锅炖鸡”带来了环保新感悟
生命的际遇有时会在不经意间到来。1996年以前,李力可能不会想到,一本无意中翻到的杂志,会改变她的命运。
“当时我在北京市海淀区地大附中当生物老师,无意中在一本中国青年杂志(绿色专刊)上看到了环保故事、认识了环保人士。” 李力回忆道,“环保的种子从那时候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
心里有了环保,就会希望更多的人也了解环保。李力把每堂课的前3—5分钟巧妙地利用了起来,每次给学生读一个故事、介绍一个人物或者讲解一个环境事件。学生们由好奇、震撼到感动,最后纷纷按照杂志上的地址给北京地球村写信。
现在人们常说青少年环保教育十分重要,但当初李力却并非刻意为之。“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环保从娃娃抓起’的概念,直到后来看到学生们的改变,才意识到从小培养环保意识有多重要。”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砂锅炖鸡事件”。
有一天上完环保课,一位学生的妈妈来找她,问为什么不能吃砂锅炖鸡?李力也被问糊涂了。后来才知道,这位学生利用课上学到的环保知识,分析了砂锅炖鸡和高压锅炖鸡所需的时间和煤气量,得出结论:用沙锅炖鸡比用高压锅炖鸡浪费煤气十几倍。“只有拒食沙锅炖鸡,妈妈才能改变做饭方式。这就叫‘节约能源,从源头抓起’。”学生自豪地说。
谈及这件事,李力笑得爽朗,“孩子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非常快,而且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比较有话语权。孩子们在学校接受环保教育之后回家宣传,带动了一批家长一起做环保。有很多学生家长后来都成为了环保组织的长期会员。”
调到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做专职环境教师后,李力手把手带着学生调研、写论文、提政策建议,大部分学生后来都选择了环保专业或者和环保有关的职业。桃李满天下的同时,也为世界增添了不少‘绿色’。
“我很欣慰,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让环保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她感叹道。
做NGO,成知心姐姐
NGO工作者中最会讲课的
老师当中最懂环保的
一边当老师,一边做环保,在很多人看来是不错的选择。但02年,李力毅然辞去近30年教龄的公职,开始全心全意投入NGO(非政府组织)事业。她自我调侃道,“辞了职,就像后面有只老虎追着,不努力会被抓住。”
没了包袱,有了动力,李力开始在环保领域大步前进。06年,她自己出资组建环保NGO——环友科技,在机构长期设立《一线NGO之家》,对外地新建和边远地区的NGO提供食宿、实习、培训、心里咨询等。“大家都称我为知心姐姐。” 李力自豪地说。
做老师和做NGO,看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规划,却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大部分NGO都从宣教做起,在社区、学校以宣讲为主。我当过老师,课讲得不错,这些经验就能变成NGO工作的优势。” 李力笑着形容自己是“NGO工作者中最会讲课的,老师当中最懂环保的。”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她在转变身份时显得从容不迫。李力发现“艺多不压身”,教书时的本领,比如做主持人、排练节目,在组织环保活动时也能用得上。
走出校门,创立NGO,李力并不后悔,因为环保是心之所向。然而,进入环保领域20余年,李力还是有不少感到遗憾的地方。“刚开始接触环保时,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专家呼吁我们不要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现在看来,我们依然走上了这条路。” 虽然感到惋惜,但李力从未想过放弃,“自然之友的创始人梁从诫先生说过,即便民间环保力量有限,也还是要坚持做下去,不作为只会让情况更糟。对于环境,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很重要,聚沙才能成塔,集腋方可成裘。”
点滴努力,也能改变环保现状。“每当看到大家的环境意识有所改善,我就特别开心。”谈起这些年来的经历,李力十分感慨。2004年时,提到气候变化、CDM(清洁发展机制)和碳交易,即便在NGO内部也鲜有人知。但现在,就算是普通民众,也能或多或少说出个所以然。“以前,不少人认为环保就是植树、打扫卫生。但现在,公众的认知普遍提高了。环保不再仅是口号或讲座,而是发展得更加专业,形式也更加多样。”
李力(左三)荣获“2014-2015年度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大概是当过多年教师的原因,李力身上有种温和但坚定的力量。虽然环保之路依然漫长,比如不少企业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环保阶段,但她坚信,NGO和政府、企业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而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一个人做不了环保,大家合作,才能让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有时候,合作不畅是因为有误解,而有误解是因为交流少。我愿意为各方环保力量作‘翻译’,促进沟通,永远为环保当‘知心姐姐’。”
了解更多会员故事,请点击自然之友微信公众号菜单“身体力行-->会员风采”,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