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好看、能护滩?可惜都是榜上有名的外来入侵植物
上周末,小编盘点了看似“美味”、实则危害广泛入侵物种,福寿螺、非洲大蜗牛和罗非鱼(看这里→盘点看似美味,却酿成灾难的入侵物种)。
昨天,我们让大家一起猜猜看。还没猜的小伙伴,快来试试看你能猜对吗?
答案在这里:沙龙 | 护生与生态保护:北大巴西龟放生事件引发的关注(10月26日)(在文末哦)
今天,让我们到植物界去瞧一瞧,有哪些“表里不一”的外来入侵物种生长在我们周围。
原产中南美洲的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一棵8米左右的树会在三年内因其覆盖而死亡
“地大物博”这个说法,对外来入侵物种与中国来说,(很不幸地)也适用。中国南北纵贯了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物种几乎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在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中,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有动物267种,植物352种,各类病菌引起的植物病害134种。
除了风、水流、动物迁徙等自然侵入因素,人为活动才是生物入侵的最主要途径。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万方浩就曾表示,一部分入侵生物是随引进的原木、苗木、花钵、土壤而被无意传入中国,但约有 50% 的外来植物和 25% 的外来动物是被有意引进的大陆地区的,它们最初或作为牧草、饲料、药用植物,或为养殖、观赏、生物防治等目的。然而由于缺少限制机制,这些引进物种不仅未能达到其预期使用功能,还在扩散到野外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
目前就剩南极洲的物种还没成功入侵中国……
本期,自然之友从环保部公布的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29种植物中,选择了7种有意被引入、最终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植物来介绍。它们或是“味道好”,或是颜值高,有的还曾被希冀成为“护滩小能手”。可惜“相聚”在此,它们都成了“外来入侵物种”。
许多曾是猪饲料
凤眼莲、大薸和空心莲子草
提起入侵植物,你最先想到会是什么?
.
.
.
.
.
.
没错,估计八成以上的朋友想到的都是这货——“水葫芦”
没开花的时候,长这样,眼熟吗?
原产于巴西的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就是“大名鼎鼎”泛滥滇池的“水葫芦”。以无性繁殖为主,凤眼莲繁殖有多快?
来看一道数学题:
10株“水葫芦”×两个半月≈33万株……!!!
如果不及时打捞,水面就会变成这样:
凤眼莲绵延岷江水面
我国引入凤眼莲可追溯到1901 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观赏。那时,凤眼莲还因其净化水体的功能而被誉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
上世纪50年,饲养生猪的饲料严重缺乏(猪:怪我咯?),凤眼莲、大薸(音飘)、空心莲子草等如今名列《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外来植物,由于养殖要求低、繁殖快,除做饲料外还兼有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的功能,在全国许多省份被推广栽培。
有小伙伴说小时候曾揪过“水花生”玩,没想到竟是“入侵”物种
这些原产南美洲的植物,换了块大陆就疯狂地蔓延开来。结果就是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导致水体缺氧、富营养化等问题。
2007年,湖南长沙捞刀河一段 700 米的水域内长满了凤眼莲,其密集程度能使村民在水面自由行走
(图中的村民可不是站在没水的河床上,而是“漂”在3米深的河水上,打捞“水葫芦”……这样的“水上漂”,小编宁可不要学会)
人们认识到这个危害后,却难以根治,原因就在于“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这些植物,简直是“见水就活”。除人工打捞外,除草剂往往只能见效一时,而引入新的动植物与其竞争或捕食,科研人员必须评估是否会形成新的物种入侵。
漂亮杀手不留情
马缨丹、加拿大一枝黄花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这绚烂的红黄花可是会让这片地上长不出其他植物
如今的世道处处要论颜值,原产自美洲热带的马缨丹(Lantana camara)很可能是最美的入侵植物。
至迟明代末年,马缨丹由西班牙人(一说荷兰人)引入台湾,此后在中国南方各省有广泛栽培,部分省份如福建、广东等野外有大量逸生。
马缨丹有赤、橙、黄、白、粉、紫等单色花,也有混色花,依种植环境及阳光照射程度等因素不同,花开愈盛则颜愈深,还有些花的花序外围与中央颜色不同。
因花色繁多,马缨丹又有变色草或五色梅之名
马缨丹是名副其实的“臭美”,林清玄曾在《马缨丹翻身》一文中提到:
在乡下, 我们叫它 “死人花”, 那是因为马缨丹的花会发出一种怪味, 似香非香, 又经常盖满了坟地. 其次, 是它的生命力太强了, 稍不留意, 就会抢去作物的生机, 对于这种除之不尽的花, 乡人都会感叹地说:“有够臭贱!”
马缨丹的茎、叶、果实对哺乳动物来说都有毒性,会对肝、胆等造成伤害。虽然一般人类误食中毒的事件并不常见,但是上世纪60年代初,香港曾发生过有儿童误食而中毒致死的个案。
马缨丹还会分泌某些次生代谢物质排挤其他周围的本土植物。加上它花量大、结实率高,很快就能形成厚密的植被层从而减少下层植被光照,阻止覆盖层下其他植物的生长,这就使马缨丹下往往寸草不生。
说完了绚烂的马缨丹,再来看看另一种容貌出众的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
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L.
是不是名字和样子还挺可爱的?没开花之前这货长这样,跟普通蒿草差不多
然而放任其发展,就会长成这样……
加拿大一枝黄花:让我高过姚明不成问题……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1935 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上海、南京等地,至上世纪80年扩散蔓延成为杂草,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对生态系统形成危害。
因为色泽亮丽,这种别名“幸福花”的植物也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依靠风,这些种子能被吹撒到各处。单株植物的种子能有2万粒,想想那么一大片花……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疯狂生长会导致周围其他植物无法生存,严重消耗土壤肥力。仅上海一地,当地植物专家统计已有30多种本土植物物种,因为它的“入侵”而在最近几十年消亡。
目前,还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可以推广开来,应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蔓延。大多数曾遭受“入侵”的地区,每年都会定期组织人工检查、清除这种“霸王花”,晾晒后集中焚烧以绝后患。
因为一旦这种植物结籽传播,第二年就会到处生长,不可收拾(真 · 割草无双)。
《真三国无双》可谓“割草游戏”的代表之一。今天加拿大一枝黄花成灾的地区,恰与三国时期吴的势力范围相似。
护滩未捷先变节
互花米草
最后要说的这种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在被定性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前,原是指望它能成为东南沿海的“护滩小能手”。
然而事与愿违,这种植物的超强繁殖能力、相对本土植物明显的竞争优势,使其所到之处其他任何物种再难生存,形成一片单调的“绿色沙漠”。目前北至天津塘沽,南至广西山口保护区,都能发现互花米草的踪影。
图中的互花米草摄于广东廉江市高桥红树林区
互花米草秸的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因此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上世纪80年代,为了保滩护堤,我国引入这种植物。经人工栽种和自然扩散,目前已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海岸潮间带。
虽然互花米草在海岸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因其环境适应性极强、种群扩散过快,反而对本土海岸生态系统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威胁,大片红树林因此消失。
互花米草的种子可随风浪传播,其根系分布深达60厘米的滩土中,单株一年内可繁殖几十甚至上百株
在互花米草的原产地美国东南部海岸盐沼地带,有多种昆虫、真菌控制着护花米草向周围扩散,本土缺少这些限制条件,也是互花米草在我国造成“入侵”危害的重要原因。
作为亚太地区迁徙鸟类或珍稀鸟类重要的中途停歇点和越冬栖息地,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达到了1%全球种群数量的鸟类。然而上世纪末互花米草被人工引入推广后,这片滩涂的芦苇带、海三棱藨草带都迅速被侵占。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连续三年(2004-2006)相同季节(8 月),从同一个方向对上海崇明东滩的同一地点进行拍摄,从中就可看出互花米草的入侵速度有多快
海三棱藨草锐减,致密的植株阻截泥沙后堵塞潮沟,而潮沟是鱼类以及底栖动物丰富的地方,这些都将直接威胁到迁徙鸟类的食源和栖息地。
护花米草叶片比较尖锐,鸟类无法停歇,鸟类生物多样性会因此大幅度下降
凤眼莲“味道好”,被我们引入想用作饲料;马缨丹颜值高,被我们推广想当作观赏;互花米草抗风浪,被我们引入想用来护滩。然而当我们把这些外来物种人为地引入到一个没有天敌的环境中,便开始了它们的肆意生长与当地生态系统的失衡。
对于这些入侵植物,曾有人建议把它们“流放”到荒地“自由发挥”,说不定还能“发挥余热”绿化荒地呢。殊不知荒地往往是入侵物种的重要入侵路径之一。
目前的科学还没发达到能准确预知后果的地步。外星生物入侵地球使不少科幻电影的热门题材,其中的人们会对外星生物有种本能的恐惧,担心ta们毁坏我们的家园。有些讽刺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似乎没那么担心,从大洋彼岸引入一个新的物种,很可能威胁本地的生态平衡。这些“外来户”之于本土物种,难道不就像是所谓的“外星生物”之于人类吗?
对于外来入侵物种,我们不仅需要更多知识认出它们,甚至尽己力阻其蔓延,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观察物种与环境间相生相依的关系,寄予大自然更多的尊重。
文:柚子
自然之友相信: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必能带来环境的改善
生态保护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和所有的环境保护议题一样,我们真得坐下来好好学习些知识、多一些讨论。所以,我们将在明天下午(10月26日)2点,在北京大学组织一场主题为《护生与生态保护:北大巴西龟放生事件引发的关注》的沙龙(了解更多内容,点这里→沙龙:北大巴西龟放生事件引发的关注),趁着现在还没截止,快来报名吧!
请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
快留言吐槽你发现的入侵物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