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案!首部《环境公益诉讼观察报告》昨在京发布
44起个案,有起诉书、判决书,也有背后的分析,从理论探讨到实务,更有他山之石。本书为研究者提供实践资料,为实践者提供诉讼指导,对违法者是警示,对决策者是镜鉴。
没能到发布现场的朋友也不用太遗憾,本书已经在各大书店、网上书店上架了。
44起个案记录环境公益诉讼元年法治进程
首部《环境公益诉讼观察报告》昨发布
中国首部记录环境公益诉讼个案进程的报告《环境公益诉讼观察报告(2015年卷)》(以下简称《报告》)于昨天(2016年12月16日)下午在京发布。
报告搜集整理了环境公益诉讼元年即2015年开展的44个环境公益诉讼个案的资料,回顾了1995-2015年环境公益诉讼开展的整体情况,并对环境公益诉讼实践开展中的多个关键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对于我国环境立法、环境司法和环境执法的实务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研究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建设生态文明、倡导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为了推动新环保法中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自然之友联合多家机构编写了本报告。
《报告》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2015年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件实录,资料翔实,囊括了来自一线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44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起诉书、判决书等主要文书,客观再现了案件事实。
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整体情况的观察与综述,回顾了1995年至2014年的公益诉讼发展状况,对2015年环境公益诉讼的整体情况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存在的立案标准不统一、社会支持少、检察院和社会组织分工待明晰、其他环保法律需与《环境保护法》相衔接、修复费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第三部分专论围绕2015年环境公益诉讼领域的重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从公益诉讼主体资格问题的理论探讨到环保案件的审判思路和方法等工作实务均有涉及。
本书最后收集了三个有代表性的美国公民诉讼的案例,一窥美国公民诉讼的发展概况。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认为,《报告》提供了多个观察视角,内容很丰富。它可为研究者提供实践资料,为实践者提供诉讼指导,对违法者是警示,对决策者是镜鉴。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环境法专家孙佑海教授认为,《报告》对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好公益诉讼案件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公益诉讼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的经验还不多,我们的认识可能还不到位,特别是我们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在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今天,相信在社会各界不懈努力下,我们公益诉讼的法律制度会越来越健全。”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认为,2015年,环境公益诉讼实践首次在全国展开,本书将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的一手资料做翔实的梳理,并对整体情况和重点问题进行了剖析,不仅对实务工作者帮助很大,而且也为法学研究者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素材。
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总监葛枫认为,通过个案实践推动环境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告编写组统计,1995-2014年,全国各地法院审理了72个环境公益诉讼个案;2015年,法院受理了由九家环境保护社会组织依据新环保法提起的37个个案。本书收录了2015年开展个案的资料,并对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选案标准、诉讼请求设计、修复费用的管理等,因此,本书对于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的法律倡导工作具有很大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本书由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合作编写完成,李楯教授担任主编,作者包括资深律师、法官、大学法律专家、一线NGO法律工作者、资深媒体人士等。
各大网上书店已上架
扫一扫买书
快讯 | 自然之友和中国绿发会就常州毒地事件提起的第一起诉讼,将于12月21日(下周三)上午9点在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本案在2016年5月16日获得立案。请关注此案进展,并欢迎旁听!
了解中国环境法治进程,
你不能错过这些资讯(合集2014-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