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直面挑战,行动不息
(我们为大家准备一份新年礼物放在文末
进入2023,自然之友来到了自己的而立之年。在每位“大自然的合伙人”心中,什么是自然之友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什么是绿色公民的精神?作为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过去30年中国的环境治理进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自然之友对于中国社会和环境保护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对自然之友的未来又有什么样的期待?……相信都有着独一无二且色彩各异的答案。
在辞别旧岁、万象更新的此刻,自然之友的理事团队写下他们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这也是一份给即将到来的春天和伙伴们的祝福,在此,与每一位自然之“友”分享。
杨东平
自然之友四位发起人之一
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名誉理事长
如同人的年龄,机构的年轮也在持续增长,时而稠密,时而舒展。自然之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生长,成为中国30年社会发展的重要坐标。从植树、观鸟、捡垃圾开展,“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地保护环境,那是一场“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的绿色启蒙。从对野牦牛队、滇金丝猴等紧迫的西部生态问题的关注,然后开枝散叶,通过志愿者、项目、地区、机构的多样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
历年为自然之友庆生的文字,记录了些许轨迹:
🔹2007年
自然之友已经成为13岁的小小少年,进入了有欢欣也有烦恼的“青春期”。
🔹2008年
在未来的岁月,自然之友的航向也已确定,在治理结构、制度和能力建设方面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成为对自然之友15岁生日的最好献礼。
🔹2011年
自然之友就这样悲壮地前赴后继、重新出发了。春天里,仍然有梁先生的身影。梁先生晚年开启的组织治理结构的转型,也在继续进行。
🔹2014年
在持续的转型和探索中,我们建立了有效的治理机制,完成了管理层的新老交替,踏到了更为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就是回归自然,这就是回归生活,这就是回归志愿者。扎根于生活方式的绿色改进,成为对环境灾害的一种“源头治理”,是自然之友活力和生命力的来源。
🔹2015年
在布满荆棘和鲜花的道路上,自然之友跨入了20年的门槛。一路上有风景也有风险、有坚守也有也有煎熬,度过少年期的懵懂和青春期的徘徊,自然之友进入了最为精进勇猛的青年期。关键是,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这就是发现、培育、支持、团结更多的中国绿色公民,推动绿色公民更多的自组织环保行动。
🔹2017年
“做大自然的合伙人”是一个连续的链条。最终,只有我们意识到每一个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通过改变我们自身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去影响环境,才可以说完成了“绿色公民”的塑造,从浅绿进入中绿和深绿。
🔹2018年
行进在“绿色马拉松”的征途上。
年复一年,我们跋涉着、耕耘着,没想到这个“小小少年”已然长成了一个阳光俊朗的大小伙子。自然之友是一所大学校,我们在这里学习保护和修复自然,建立与自然的深层连接。它所孵化培育的绿色NGO和领袖人才遍及中国大地。
一个个孤立的个人聚合成一群人,一群人发展为一个组织,发现、培育、支持更多的中国的绿色公民。
这是又一次检阅,又一次新的出发!
* 理事会寄语按姓氏拼音音序排列
海蓝
北京企企科技有限公司CFO
资深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专家
十一年前,一篇纪念梁从诫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文章让我知道了“自然之友”。这十一年,我从自然体验师学员到环境教育志愿者,到盖娅自然学校的发起人之一,再到自然之友的监事、月捐人,还是自然之友的管理信息化服务商,我的人生轨迹已和自然之友交织得如此紧密,这是当年无意读到那篇悼文时怎么也想不到的。
为什么对自然之友如此“倾心”?反复回想自然之友打动我的瞬间:之一,十几年前深爱圆明园大小湖泊和弯曲河道的我,在一个春天惊讶地看到湖水被抽干铺上塑料膜,虽然对环保一无所知但直觉地感到心痛,觉得我的那个圆明园要消失了,后来知道自然之友深入参与了反对防渗膜,顿时感觉自然之友就像我失散的家人,和我有同样的爱憎却比我多了一分行动。之二,怀着好奇心报名了自然体验师,然后被课程中异常丰富的体验震撼,自以为亲近自然的我突然发现自然还有那么多面,能带给人喜悦、平静、惊讶、反思……之三,几位体验师伙伴和我商议以社会企业的方式做自然教育,时任总干事张伯驹和理事长梁晓燕和我们反复沟通确认自然学校的目标、宗旨、与自然之友环境教育的关系等,并推动理事会批准成立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让干劲满满的伙伴们乘风而起,振翅高飞。之四,在张伯驹的总干事届满之前一年多,理事会就启动了继任者计划,筛选、辅导、并行、交接,每一步都有责任人,有总结,有理事会的记录和决议,真正实现了“后创始人”时代公益组织的管理层平稳过渡,并形成了可复制的工作方法。
算起来,我跟自然之友一起走过的正是它从成年到而立的青年时光。青年的自然之友,脱离了创始人的呵护,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成为这个时代的民间环保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在地球上大多数人和国家已经行动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题的今天,在生态文明成为国家战略的中国,自然之友的使命未变,但如何顺应时代,用三十年前的初心凝聚网络时代的人心,将三十年的积累转化为对现实有益的行动,自然之友需要不断思考、行动、总结、再行动。答案未必能让所有人满意,但努力不会停止。
贾西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
自然之友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第一批NGO,它经历了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草根生长、制度成型、社会创新、法律规范各阶段,见证了公民参与、政社合作、NGO国际发声、环境议题的全球转化,通过在环境领域的公民教育、环保活动、生态社区、公益诉讼、政策倡导等的践行,始终如初地坚持着自己的理念,通过绿色公民推动生态价值。
从一群人,到一个组织,再到专业化、职业化的制度性运作,自然之友及其中的每个成员身体力行地守护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价值,也在探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组织的价值。2023年自然之友迎来成立第30周年了!其实难得,更为可贵。诚挚祝贺自然之友三十岁生日快乐,并祝愿它延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一直走下去。愿更多人加入自然之友,做绿色公民。
康雪
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退休)
有幸在1993年6月5日与自然之友相遇,并逐渐成为其中一员。30年一路走来,自然之友于我——
是有洞见兼行动力的梁从诫先生和几位伙伴,他们走出书斋,呼吁人们不要只是抱怨污染者、抱怨管理者,而是要承担起作为公民的个人责任,从我做起,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是高质量的采访对象。从城镇到荒野,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而努力的人们用生动的声音讲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通过话筒传播促使更多人加入进来。
是一个热爱自然、个性鲜明的志愿者群体。在这片我们赖以生存并将传递给子孙后代的土地上,他们植树造林、深入乡村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在各地监测家乡水源质量、空气质量,在城市长期坚持对野生鸟类的深入调查,不仅为改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数据,更在这个过程中探索了公众参与社会公益的实践方式。
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机构。自然之友来自民间,长于以教育影响人,以行动守护大自然,以法律制止污染保护环境。30年来,自然之友一步步创造性地实践,一次次苦苦寻找发展方向,建立起一个相对专业的工作团队,在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在历史长河中书写了一页篇章。
我相信这样的实践和寻找不会停止,自然之友,未来可期!
李劲
沃启基金会理事
基金会中心网理事
自然之友的30年,是光荣与梦想的30年。30年以来,自然之友从由一批率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发起的志愿组织,成长为一个完全由独立社会人士集体治理、专业团队运营管理的公益组织。30年以来,自然之友所经历的光环,挫折,成长和成就,正反映了我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发生和成长历程。30年以来,自然之友所尝试的工作方法,无论是当年的志愿者小组还是今天的公益诉讼,都在探索最有效的公民行动。30年以来,自然之友对中国人最大的启发,大约就是关切与行动:它不仅体现在发起人的血脉之中,也体现在当代有担当的行动者身上。自然之友的精神,最反映中国知识分子身处江湖之远而心忧天下的情怀——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能没有这样的人群,不能没有这样的精神。躬逢其盛,与有荣焉。
刘金梅
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今天,面对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哪怕是在公益行业,谈及“使命”“价值观”也似乎在变得奢侈。年届30却依然活跃的自然之友,却依旧把使命、愿景、价值观作为从治理、管理到业务的北极星,这让自然之友不只在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历程中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中国民间的独立公益组织在“公共治理”的探索上也有着诸多独特的意义。
自2018年加入自然之友,再到2021年开始担任总干事,在自然之友的这几年,我也逐渐在从一个懂得些许环境议题的律师,向着心怀使命的“绿色公民”在努力成长中。这份成长来自于守护使命的自然之友理事会,来自于这一路上我遇到的许多优秀和善良的同事们、月捐人和志愿者们,来自于很多次污染现场调研和艰难的谈判与庭审,也来自于四季之下盖娅沃思花园的春耕与秋收。
自然之友30年的历程,犹如四季,雨雪风霜艳阳彩虹,都是风景,都是自然的馈赠。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人,像我一样,通过和自然之友的相遇、相知,成为绿色公民。
卢思骋
红杉气候基金会项目总监
曾任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1999年,我从香港只身前往北京,为绿色和平在中国开始工作。抵步不久,前往拜访自然之友梁从诫先生,向前辈讨教。当时,自然之友创立短短几年,通过广泛开展的自然教育,以及轰动社会的藏羚羊保护,已经在社会大众、尤其是知识份子和青年中赢得一定影响力。
那天梁先生的嘱咐,至今历历在目,他劝诫我说,在中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不要做armchair environmentist(坐在沙发上的环保份子),切忌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年少气盛的我,当时以为我明白了,绿色和平正是以直接行动对抗污染者而闻名于世,有一句琅琅上口的口号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大意是 “行动胜于万话千言”),貌似與梁先生說的,不谋而合。
此后,我在工作上经常与自然之友的同事互相交流,偶有合作,尤其是在薛野、李波当总干事期间,对自然之友朴实无华、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精神深感敬佩,不单成为月捐成员,过去十多年来出任理事,能够贡献绵力,实在与有荣焉。
在环保路上经历了许多磨练以后,我才逐渐意识到,梁先生那番话的深刻含义。绿色和平以小搏大、以正义化身对抗污染者的敍事方式,源于圣经中大卫与巨人哥利亚的故事。巨人凶桿无比,每天威胁村民,可是却没有人敢于挑战他,年轻牧童大卫聰明勇敢,最后以小石子击中巨人额头,打败巨人。
绿色和平无畏权力,直面巨人,以行动带来改变。梁先生却心里明白,大卫虽然英勇善战,可是防范更多破坏生态的巨人来袭,有赖于村里的每一个人自我觉醒,敢于行动,保卫地球家园;而且,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出行,既是污染的源泉,也是减轻地球重负之所繫,每个地球村民心里都住了一个哥利亚,所以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梁先生所嘱付的“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当一个堂堂正正的绿色公民,地球面对的生态危机方能化解。
三十年来,自然之友孜孜不倦,在中国推推动绿色公民责任,普及环保教育,让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尤其是青年朋友,加入环保行列,开创了一个绿色时代。梁先生的祖父梁启超曾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正如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所言:“一个绿色中国,同时也必然是一个少年中国!”自然之友三十而立,同时也是立人卅载,为绿色中国培育绿色公民,身体力行,任重道远。
梁晓燕
自然之友四位发起人之一
学者、民间公益行动领袖
自然之友成立三十年了,对一个组织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回顾“初心”、检视历史、追问使命的重要时刻。
此时,我想起1998年,在编辑第一本“自然之友书系”时就书名与梁从诫先生的讨论。这本书想展示的是: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伙伴们走到一起,究竟想干什么?在干什么?我们需要提炼一句话,清清楚楚、响响亮亮地告诉此书的读者。讨论的过程并不顺利,数日纠结,事后多年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一次对“初心”的认真探讨。在经历了十数个提议频频被否后,一句“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脱口而出,瞬时点亮了我们的眼睛。“这句好!”“就是它了!”我们俩击掌和鸣,兴奋不已。
这句话,凝练地表达了“自然之友”们在目睹大自然的千疮百孔后的不忍之情、不忿之气;亦概括地展示了这群人“心痛,不如行动”的人格特质;更是体现了我们与大自然命运与共的郑重承诺。虽然在后来出版过程中,“请命”一词因某些干预而未能面世,但这句话却在“自然之友”们的心里扎下根来,成为我们组织使命的基石和内核。
三十年来,自然之友把“请命”的含义,具体化为我们的组织使命、战略规划、干预路径、工作手法、项目内容以及凝聚众多伙伴情感与价值的组织文化。我们从这个“初心”开始,与中国社会转型之路同步,在既艰难波折又情怀激荡的环境保护大业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毛达
环境史博士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执行主任
如果只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心目中的自然之友,那就是“大家的组织”。自然之友从一开始就是开放性的,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和活力。更为可贵的是,随时间的推移,那些在组织、项目或活动关系上已离开自然之友的人,总感觉自己从未真正离开——只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做着践行自然之友理念的事,这背后又是因为什么呢?
我想至少有三个“不仅仅”在起作用。其一,自然之友不仅仅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环保志愿者和各式各样的自发行动,更聚集了一大批能够呼应行动、指引行动的生态环境思想者,这使得“自然之友们”无论在哪、做着什么事,只要有需要都能找到他们的精神港湾。其二,自然之友不仅仅只在不知疲倦地回应层出不穷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很注重研究总结环保行动的策略方法,力求行动更有成效。不同环保组织所做的议题都有不同,但策略方法可能是相通的,自然之友正越来越成为策略方法的研发者、支援者。其三,自然之友不仅仅注重行动的外在影响,也一直在追求内部治理的可持续性。尽管有过阵痛、低谷,一个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组织必然要在机构治理层面完成其制度化和专业化探索。而一个运营更加成熟、可持续的自然之友,已经为很多公益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毛建伟
湖南湘潭环保协会副秘书长
2000年,一篇“自然之友”创始人梁从诫的文章,让我成为一名“自然之友”,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一直投身环保事业。30年来,我们“自然之友”始终致力于更好地保护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引导更多‘绿色公民’行动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人人都是保护者、建设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未来,需要我们,每一个“自然之友”一起努力!
王灿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主任
虽然“自然之友”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但我本人知道和熟悉自然之友则是在1999年我们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法律帮助热线开通以后。由于都是从事民间环保工作,一些机构召开有环保组织参加的会议,本人就有机会与梁从诫先生一起参会,聆听他对自然之友工作的介绍。在梁先生去世以后,自然之友逐渐把推进中国环境法治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自然就与我这环境法学者有了更多的联系,两家还共同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法律支持网络。后来本人还担任了自然之友基金会的监事,时常参加自然之友的理事会议,对自然之友的了解更加深入。
以本人的观察,自然之友确实是绿色公民的先行者。在绝大多数国人对中国的环境危机尚无充分认识时,以梁从诫先生为首的一批绿色公民先行者就聚集在玲珑塔下讨论怎样以自身之力为环境保护添砖加瓦的问题;当环境教育尚无普遍开展基础时,自然之友就驾起羚羊车深入乡村和学校进行环境保护启蒙教育,开办盖娅学校,让环境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当国家法律尚未规定公益诉讼制度时,自然之友就提起多起环境公益诉讼,以实践推动立法健全。自然之友这种从自身做起、带领他人一起做、监督责任人必须做的实践生动地诠释了绿色公民的内涵,而且先人一步。
汪婷
ABC美好社会咨询社研究院负责人
八年前,与自然之友结缘,从咨询顾问,到机构理事,很荣幸这一路专业发展的旅程上,有我;
三十年前,与大自然结缘,从环保先锋,到绿色公民,很感恩这一路真心实意的历程上,有你;
在这个脆弱又多变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大自然 共生,共荣,很希望这一路持续探索的征程上,有我们。
岳鸿声
北京建亚世纪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北京市政协委员
而立之年,意指人活到30岁须自立、有担当、事业有成。2023年6月5日,自然之友也30岁了。同道中人邀我说说她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一言以蔽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0年前,我有幸结识梁从诫先生受其感召一起参与筹建自然之友,虽不太了解环保但也成为了第一批捐赠者,投入藏羚羊保护等一系列公益活动,继而每年为机构筹款搞一次公益拍卖,每年提交一篇环保政协提案……眼看着“她”从呱呱坠地到风姿绰约,成长起来。
从藏羚羊保护、爱鸟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庄严国际承诺,自然之友的愿景和使命,正在越来越多环保人士的拥趸和不懈努力下,成为具有普世价值的社会共识。
衷心祝愿:自然之友百尺竿头蒸蒸日上。
张伯驹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自然之友的30年,与中国的社会变迁关联紧密。
最初的10年,从最初的绿色启蒙,到介入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再到力推环境教育——自然之友的创始人们看到了中国正在面临环境风险积聚和公民精神缺乏的双重挑战,因此和早期会员们共同“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地播撒绿色种籽,回应急迫问题。
随后的10年,自然之友充分诠释了一家“公共组织”应该有的自律和坚守:从理事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到启动第一次战略规划;从创世会长退居二线,到全国招募首任总干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与各种变革阵痛,然而,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一位位挺身而出的领导者,自然之友终于用10年的努力初步完成了组织治理和管理层面的蜕变,并在此过程中依然推动了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的解决。
第三个10年,自然之友明确了“绿色公民”与“环境法治”的推动方向,在有效治理的基础上,直面中国可持续发展最尖锐的真实问题,用更聚焦的策略和更专业的手法,在环境公益诉讼、政策倡导、绿色公民成长支持等方向上为行业和社会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并在理事会发挥作用、战略落地、组织结构创新、月捐筹款等方面为行业贡献了富有价值的案例,还开始了从传统生态环境破坏向应对气候变化的再一次转型升级。
30年间一直在变化,但有一些东西从未改变:第一,坚守价值观与底线;第二,直面真实问题;第三,相信治理的有效性;第四,与绿色公民们在一起。
愿未来的自然之友,依然坚守自己的相信,发展更多的人和行动,为自然与社会创造独特价值。
张世秋
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理事长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10年10月底,得知梁从诫先生去世,我以挽联“宽厚儒雅赤子真情守护自然 耿直锐利身体力行铁肩拓荒——悼梁公从诫”,发给自然之友,为梁先生送行。这是当时的我对自然之友及其创始人的理解和印象。
正式加入自然之友理事会后,对自然之友有了更多和更深入的了解。自然之友从其初创开始,即将“与大自然为友,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和存在权利”,“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健全是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的重要保障”作为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以“推动公众参与,推动并践行‘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绿色公民理念,与社会各界共同守护大自然”为使命,用每一个脚步和行动守护人类共同体的自然之本,并与社会共同进步,以实现“每个人都能享有清洁美好的环境和自然资产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社会”的愿景。
自然之友一直在持续探究和践行绿色公民之道,践行包括梁从诫先生在内的创始人所秉承的“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理念,借助提升公众环境意识、通过各类公益活动推动社会各主体环境行为改善、守护环境权益、倡导绿色公民精神与实践,并与环境保护部门以及环境社会组织一起,共同探索中国的绿色善治之道。
在如此极速变化的时代,面对包括新冠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为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更需呼唤致力于以和谐的方式与自然共处、共存、共生,并将之视为当然使命的绿色公民。绿色公民不仅是应有的理念,更该是即刻的行动、推动和践行。
源于自然、回馈自然、融于自然——愿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做自然之友。
2023
新年礼物大放送
在2022年12月31日刚刚举行的“我们的时代,自然有我” 自然之友30周年线上故事会中,在跨议题视觉协作者长歌的帮助下,一张把共“话”变共“画”的神奇手绘长图诞生啦!
快把手机横屏过来一睹为快吧!
绘画 / 长歌(自然之友志愿者)
我们为大家提供了这张图的完整高清版,它不仅是故事会的现场实录,也是自然之友30周年许许多多珍贵事件的梳理,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8RmrX4cGJImxyRz_rWRrw?pwd=znvv
“我们的时代,自然有我” 自然之友30周年线上故事会的直播现已在自然之友的微信视频号开放回看啦!
微信视频号搜索“自然之友”,在主页点击“直播回放”,第一个就是啦!
动动手指 点亮星标★
I want a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