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牧区县城,应对气候变化可以做哪十件小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乐与永续 Author 乐续共编
30周年 ▪ 一路有你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乐与永续”
原文标题:《一场高原牧区的气候行动讨论会》
主创:王国慧、交巴东知(玲珑计划三期伙伴)
虚无缥缈的气候,切身焦虑的热浪,眼不见为净的垃圾,被加速灭绝的生物……环球同此凉热,我们是否在同一条船上——或彼此视而不见,或永远争论不休?
面对气候变化这样一个庞大到近乎缥缈,但又和我们每个地球生命息息相关的事儿,作为个人,我们能做些什么?
玲珑计划三期伙伴王国慧与交巴东知以联合国《170件日常小事:改变世界》的倡导背景为蓝本,分别在上海(沿海城市)和玛曲(高原牧区县城)组织了两场讨论会,并邀请多位伙伴参与共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10件小事” 。
图源:联合国环境署《170项日常行动:改变我们的世界》
本文根据讨论会(玛曲站)参与者共编实录转载编辑,关于本次讨论会的完整版阅读,请点击这里。
王国慧
『乐与永续』(live heritage)创办人
《汉声》杂志前编辑
交巴东知
玛曲县生态环境
保护协会 秘书长
- 时间 -
2022年11月17日
- 地点 -
玛曲县首曲生态基地会议室
- 参会人员 -
三木知、益西拉毛、桑迪、斗格、才让扎西、吾老吉、交巴东知
1
利用厨余垃圾堆肥
玛曲县是甘南州唯一一个纯牧业县,目前堆肥基础设施和技术人才缺少,不符合当地需求和实际情况。在传统生活里很少有人浪费食物,也不会有厨余垃圾。如有剩余的食物会给流浪狗、银黑狐和其他爱吃的鸟类即可。
▲牧民给饥饿的银黑狐喂食物。
2
出行少开车,尽量步行、骑行
多乘坐公共交通或拼车
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有个非常传统的交通工具,就是河曲马或牦牛。运输工具也是牦牛。现在社会越来越方便化,牧区也开始有了自备的摩托车及货车。
▲牧人骑着摩托车去山上煨桑祭祀。
3
购物时带上可重复使用的袋子
在传统生活里,牧民购物时会带自己的褡裢或者手工编织的布袋子。在当地,很多人还没有形成购买时带上可重复使用的袋子的习惯。去集市买东西会装到红色或绿色的环保袋里。
4
让头发和衣服自然干
在传统生活里,不管是头发和衣服,其他的奶酪、帐篷、羊毛、褥子、被子等都是晒太阳自然干。
▲晒奶渣。摄影:国慧
▲晒羊毛,玛曲草原。摄影:国慧
5
避免交通高峰期驾车
当地县城比较少出现交通高峰期。
6
保养车辆
一辆保养良好的汽车
排放的有毒气体更少
目前,在当地每家每户都有车子,大部分人的车况也不怎么好,因此按时保养的车主也相对比较少。
7
每年组织学校或公司植树
树木可以释放氧气
并吸收二氧化碳
协会和当地有关部门,每年都会有组织学校和当地群众在黄河流域种树活动。
▲除了种树也种草,玛曲社区参与式草原黑土滩治理活动。图源:玛曲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8
不使用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时
拨掉电源
目前,在生活当中和身边有发生长期没拔电源所导致着火和受伤的情况发生之后,很多人开始慢慢引起重视,也在生活当中有了一些好的习惯和做法。也有人开始科普如何正确地使用电源及安全事宜。
9
宣传如何防止全球变暖
在传统的游牧生活当中,现在回头一想,可以说牧人们的所作所为都是防止气候变暖的行动,比如,现在草原上流行的防灾救灾帐篷,其实很不适应扎营于草原上,它是不透气、反射能力极强、里面居住也很闷热、对地下草皮也不好。因此,这不合适扎营在草原上。它的材质不切合实际情况,现在很多牧民也慢慢发现这些不好的现象,因而重新慢慢开始恢复黑帐篷。
▲所谓的“白帐篷”。摄影:国慧
传统的黑帐篷,玛曲草原。摄影:国慧
10
只买必需品
我们所购买的20-50%的食物
最终进入了垃圾填埋场。
现在很多年轻人士和尤其是女性同胞们,在网络平台或其他服务平台购买各种不必要的东西,也增加了垃圾填埋场的压力和破坏生活环境。
▲2021年9月,捡垃圾活动。图源:玛曲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第三期持续更新中:
▶ 每天骑行10公里,我在第69天达成了一个“碳中和”小目标
回顾阅读#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第一期、第二期请点击这里。
此外,我们的伙伴机构“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也正在通过有趣的漫画进行关于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科普,欢迎阅读:
🔹D碳说01 | 为啥地球越来越热?全球升温1.1度竟因为这些!
🔹D碳说02 | 陆地消失、病毒肆虐、极端天气、物种灭绝,全球变暖多可怕?
🔹D碳说03 | 为什么是2°C和1.5°C?《巴黎协议》这样说
🔹D碳说04 | 一图读懂“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
合作伙伴
特别致谢
感谢能源基金会、北京险峰公益基金会、社区伙伴和自然之友月捐人对本项目的支持和对公民气候行动的大力支持。
动动手指 点亮星标★
I want a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