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雾霾,自然之友在做什么?
如果你曾经在公交车上、《穹顶之下》里看到过自然之友的雾霾主题短片,如果你曾经在街上遇到过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为环卫工人送口罩并大声疾呼大家重视雾霾,如果你曾经在两 会 新闻里听到过自然之友的提案,如果你曾经在微信上看到过一本《公众防霾手册》,如果你曾经听说过有很多环保组织和个人向环保部门提出大气污染源信息公开的申请……那么,你大概知道自然之友做过一些什么了……像自然之友一样努力保护环境的组织和个人还有很多,希望大家一样支持他们的行动。这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才会离我们更近。
以下为《公益时报》授权转载文章,原标题为《单双号限行有啥用?重霾之下该这样!》。作者李庆。
2015年12月7月,星期一,天气霾。大风走了,雾霾又回来了。北京市应急办于7日18时发布:将于12月8日7时—12月10日12时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视情况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可实行弹性工作制;全市范围内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提醒大家做好健康防护工作。
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锁城,我们是一边抱怨,一边等风来?还是应该做些什么?
11月30日,马云、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27名全球知名企业家联手发起了“清洁能源研究计划”,成立“突破能源联盟”,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研发。
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本次大会将完成2020年后国际气候机制的谈判,制定出一份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以确保强有力的全球减排行动。
面对气候和环境的日益严峻,政府和企业在行动!
那么,面对雾霾天气日益严峻,公益组织可以做些什么呢?自然之友是长期致力于环保工作的老牌公益组织,为此,《公益时报》记者专访了自然之友的总干事张伯驹,一起来听听他怎么说。
对话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
口述:张伯驹
整理:李庆
推动大气污染源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由于雾霾问题最核心的来源是工业污染的排放,所以近年来“自然之友”主要推动和开展工业污染排放的合法性和公众监督的有效性方面的工作。
首先,由自然之友、阿拉善SEE基金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牵头和多家环保组织一起,自2013年开始推动“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放企业的再现在线污染排放实时监控的信息公开体系”。
在2010年开始以后,全国重点的污染源企业开始加装了在线排放监督的设备,可以实时的看到企业的排放情况,但是这种排放的清单和排放的数据并没有让公众看到。我们所推动的工作就是希望让更多的公众看到这种污染源的排放,看到到底是哪些污染源在做哪些排放。
在我们看来,对于雾霾的治理绝对不是一个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工作,或者是由政府来承担的责任,应该有公众的参与和自下上而下上的力量参与进来。而有效的公众参与离不开两点,第一是公众得有能力和空间参与;第二是要有足够的信息公开来作为保障,让公众有这种知情权。
我们从2013年推动在线再现污染排放实时监控信息公开的工作有了很好的成果:
自2014年1月1日至今,中国所有的重点监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都实时公开在网上,公众可以通过这种公开的信息,监督企业的污染物排放。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了一款叫蔚蓝地图的手机应用,每次来雾霾的时候,大家可以通过这些应用工具看到雾霾最大的元凶可能是哪些,怎么去监督。
在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中为公众发声
公众的参与必须有足够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从2012年到现在,自然之友一直非常积极参与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过程,我们在立法的不同时间段,自然之友搭建了公众意见的入口,让公众能够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来。
从2013年起,自然之友就数次参加《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征集意见会和听证会,持续建议增加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益诉讼等方面的规定。
2014年年初,自然之友发起“我为《大气法》修改提建议”的倡议活动,面向会员和通过微信、微博面向公众征集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公众意见整理提炼,和自然之友的修改意见一同提交环保部和全国人大法工委。
2014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法》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把我们的观点发表出来给公众进行说明,并帮助公众了解参与的方式和渠道。同时,我们集合各地NGO伙伴共同行动。
在国家《大气法》意见征集过程中,我们也搜集整理出了全国各地公众对于《大气法》的100多条意见。
最终,我们把公众的意见建议,连同自然之友和协作的环保组织、学术机构的意见和建议送达立法机关。《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最新的征求意见稿中采纳了我们的数条建议,当然,我们还在为推动该法在公众参与和法律责任部分的进一步明确而继续努力。
“我为大气法提建议”公众参与立法倡导活动公众意见汇总
http://fon.org.cn/uploads/attachment/72571412405340.doc
《环境保护法》与《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内容对比
http://fon.org.cn/uploads/attachment/89401412405372.doc
成立环境公益诉讼团队
即便大气有立法,有污染排放的信息公开,也有公众的监督,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违反规定,一意孤行的排放污染源怎么办呢?我们有自然之友成立了专门进行环境公益诉讼的团队,我们会把这些那些制造污染的企业告上法庭,通过司法的手段去解决问题。
2014年6月自然之友发起环境公益诉讼网络项目,旨在通过搭建环境公益诉讼行动网络,在资金、专业能力及社会支持等方面推动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项目启动以来,对具备环境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的民间环保组织进行了调研,召开了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解释&案例研讨会。筹建了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
自然之友对于想要依法提起公益诉讼,但缺少资源、缺少资金支持的给予帮助,中国首个民间“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已经启动,符合环境公益诉讼条件的社会组织,如有需要,都可以申请基金支持。
2015年的1月1日新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新的环境保护法的其中第58条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的有关社会组织可以成为环境诉讼的原告,代表环境和非特定利益相关者的公众利益,去控告损害公众利益和损害自然环境利益的加害者。
今年我们已经有一起关于大气污染的案子已经结案,排放污染的企业已经公开致歉,并承担了整个污染治理的修复和赔偿的费用,达到了诉讼的目的。
开展“蓝天实验室”项目科普雾霾知识
我们去年2014年,我们开始做了开展了一个叫“蓝天实验室”的公众行动倡导项目,它并不是一个科学实验室,而是把一些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和一些专业人士以及广大的受雾霾之苦的公众联合起来,通过多种活动,比如测试不同的交通工具中的PM2.5、自制空气净化器、测试家中的各种绿植对PM2.5吸收的能力、不同雾霾天气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更适合出行、家里种植什么绿植更好的可以吸收、怎么样可以更好的防护自己等等。
自然之友“蓝天实验室”一百位最具实验精神的自愿者们于今年年初,带着对雾霾脑洞大开的想象,和空气检测器踏上一段对抗雾霾的未知旅程。以下图片和志愿者结论来自自然之友。
拍摄者:董董
北京志愿者
测试时间:2月15日
蓝天实验室得出的结论:
1.雾霾天待在家里,尽量不要出去;
2.家中需要不止一个净化器;
3.别整什么开放式厨房。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些工作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通过这些有趣的、不枯燥的活动慢慢的去认知雾霾,慢慢的知道怎么去保护自己,并且了解雾霾的由来,做到先从保护自己开始,逐渐的成长为愿意为了蓝天而行动的积极公民。
低碳家庭:让公众身体力行地参与到雾霾治理当中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项目,是为了让公众身体力行地参与到雾霾治理当中的,叫做低碳家庭。我们经常抱怨雾霾越来越严重,但防治雾霾也可以从每个家庭入手,具体怎么做呢?“低碳家庭”今年将招募25名志愿者,志愿者们会在一年当中由专家团指导,做家庭的能效记录,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做节能减排的改善、现有能源效率的提升。
这个项目已经开展六年了,在这六年的时间里,自然之友的“低碳家庭”项目在北京通过参与式的方法去帮助这些家庭,自主的去检测家庭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专家的一系列协助,自己给自己制定家庭提升能源效率和能源改造的方案并按照方案去实施。并且我们积累了大量不同户型构造、不同人员构成、不同朝向的家庭节能减排案例,可以进行复制和推广。
今年5月9日,自然之友开展了2015自然之友“低碳家庭实验室”住宅节能改造入围家户见面会,并整理出了温室气体的种类及其产生的影响。
在北京,截止目前已经有72户家庭完成了这样的改造,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改造的过程在不影响生活舒适度的前提下,可以平均节能超过30%。
加强公众的传播
面向公众的科普工作。无疑,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受害者,但是更多的人是埋怨,而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我们认为,雾霾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制造了更多的雾霾,进而才有可能采取行动来改变,小到随手关闭电源、少开一次车,大到参与环境信息公开、污染源调查、参与立法等等。
我们第一步是唤起社会对雾霾的重视,我们从2013年初开始,组织了“我为北京争口气”、给骑车人送口罩等活动,呼吁公众重视雾霾。一年过去了,我们注意到,公众对雾霾的成因、对自身的健康防护了解得还不够。
于是我们在去年2014年制作了微信版的《公众防霾手册》,以对公众的健康防护为主,提示公众如何获得空气污染信息、如何理解数据和在不同空气污染条件下如何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今年10月,我们对这部手册进行了修订发布。
每当雾霾严重的时候,我们的微信、微博和官方网站都会再推荐一下。我们发布这个手册的初衷是发现大多数公众深陷雾霾,却不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健康,于是想要做一个基本的科普工作。《公众防霾手册》的具体内容就是从雾霾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谈到怎么知道空气是污染状态了、空气污染的分级,环保监测部门发布的AQI指数应该怎么解读,谈到不同的污染物对身体的影响、哪些人应该特别防护,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可以做哪些事。我们还给大家推荐了一本在雾霾严重到不能出门时可以读的书《洛杉矶雾霾启示录》。这本书里面记录的很多情节,和如今的中国非常相似。
图为自然之友推出的《面对雾霾受害者?行动者!》漫画作品
你愿意吗?
从此往后,今生永远与它为伴,
不论富裕、贫穷,健康或是疾病,
永远在一起,除非死亡,不,即便是死亡
也不能把你们分开。
今年1月15日,我们在阿拉善SEE基金会的支持下,又制作发布了雾霾系列短片《你,是雾霾的受害者吗?》《你,雾霾的制造者!》《面对雾霾,你我在行动!》。后来《穹顶之下》制作团队注意到这系列短片,于是我们受邀又制作了《我为空气做点事》小动画,在影片中播出。《面对雾霾,你我在行动》这部短片在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的支持下,从3月起每日高峰时段在北京市区域内的所有公交移动电视上播出。
加入我们,请点左下角“阅读原文”
- 感谢您关注自然之友、关注环保 -
关注和分享也是一种支持
长按二维码选扫描关注
自然之友(2014绿色主题十大微信公众号)
回复“自然之友”可了解全国的自然之友哦
(提示:以回复方式获取信息,请确保已关注认证公众号【自然之友】,并在自然之友微信对话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