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敏感的美国电影,虽大腕云集,中国一定不会引进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可谓是高手如云、雨露均沾。

既有为边缘群体发声的《水形物语》、《逃出绝命镇》。

又有政治正确的《敦刻尔克》、《至暗时刻》。

还有看完分分钟认老公老婆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伯德小姐》。

不过在一众提名名单中,有一部电影虽然显得有点不起眼,却是最不容忽视的最佳影片热门选手。

它的特立独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注定了这是一部勇敢的电影,一部伟大的电影,就是它了——《华盛顿邮报》

除了题材足够出挑,引人注目之外,影片的阵容堪称豪华。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男主汤姆·汉克斯,女主梅丽尔·斯特里普。


在前段时间奥斯卡最大风向标的金球奖上,甚至还发生了很戏剧性的一幕,主持人仅仅只是念出了《华盛顿邮报》的名字,颁奖司仪便捧了一对奖杯上台,场面甚是尴尬。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也是美国政治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政治丑闻事件之一——水门事件前不久的“五角大楼文件事件”

“五角大楼文件”指的是美国国防部对1945年到1967年间美国在越南政治军事卷入评估的秘密报告。

这份报告明确体现军方高层对越南的战事持悲观态度,尽管如此,四任总统依旧坚持陷在战争的泥潭之中。

换句话说,白宫早就知道这场战争美国输多赢少,依然源源不断地将年轻的士兵送到远方的战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住国家的颜面,以及时任总统不希望在任内背上战败的锅。

美国民众一直都被瞒在鼓里。无数年轻人被征召从军,送至越南作战。启程时他们对自己的光荣使命——


给越南人民带来民主与自由坚信不疑。

但事实上,这不过是美国政府粉饰的谎言,他们为之奋斗的其实是政客挣扎着逃避的责任。

越南战争是一场伤亡惨重的噩梦,白宫不负责任的欺瞒则导致更多无辜生命的白白逝去。

而整个事件,甚至整部《华盛顿邮报》背后,却是一个大众不怎么熟知的名字——丹尼尔·艾尔斯伯格。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的主角丹尼尔·艾尔斯伯格

他是在五角大楼工作的军情分析师,五角大楼文件正是由他泄露给《纽约时报》的。

这位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起初因为政府效力而感到骄傲,在认识到真相后渐渐幻想破灭,最终决定放手一搏,捍卫真正的正义。

政府秘密文件的泄露,矛头自然只有一个——白宫和总统尼克松。

事实上,真实时间也本就如此,《纽约时报》刚开始报道,就被勒令停止并准备被告上最高法院。

眼看阴谋无法被揭露,丹尼尔将泄密文件交给数家媒体,却因惧怕官方,无人敢发。

这时候,《华盛顿邮报》的故事就拉开了帷幕——

整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当时只是地方报纸的《华盛顿邮报》接过《纽约时报》的大旗,冒着可能背上叛国罪和坐牢的风险,将整个文件曝光给公众的故事。

在斯皮尔伯格的运镜下,整部电影就像一出活生生的历史大戏,要么说,真正的历史远比电影更加精彩。

影片刚开始,越战镜头,丛林混战,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战场。

镜头切换,丹尼尔静悄悄得从五角大楼偷取文件——

因此,美国司法部发出禁令,禁止媒体披露这些机密文件。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动用司法力量禁止媒体发表文章。

然而,《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先后以头版头条的位置,披露了大量“五角大楼文件”内容。

美国政府一怒之下将这两间报馆告上法庭,如果罪名成立,这两间报馆的负责人、主编、记者都将遭受牢狱之灾…



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官司从地方法院一路打到联邦最高法院…与此同时,美国《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太阳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几家报纸纷纷加入了发表“五角大楼文件”的行列。

从而使得五角大楼文件案不再是《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与美国政府的对峙,而是美国整个新闻界对政府的一场对抗。(引用自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



1971年6月22日下午2点,美国新闻界与美国政府之间的世纪对决,拉开帷幕。

 

而这场对决的焦点在于:为了保护国家机密,公权力是否可以干涉媒体新闻自由?



政府方面的观点是,五角大楼文件中有“危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属于国家机密,政府有权力禁止媒体公布。

 

而《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则认为,政府的权力不能超越宪法第一修正案对新闻自由的保护。新闻能不能发表,是不是会危及国家安全,由新闻界自己判断,而不是政府说了就算。否则,政府大笔一挥,文件都盖上保密章,新闻界就无可奈何的话,新闻自由就没有了,民众的知情权就被剥夺了。(引用自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




而《华盛顿邮报》的律师甚至宣称:政府想单方面保守秘密,不仅不合法,而且是做不到的…全国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在报道,政府不可能封上所有媒体人的嘴。


就在20多天前,这部由老牌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华盛顿邮报》,在美国公映。豆瓣8.1分,IMDB7.4分,作为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纪实电影来说,口碑相当不错。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道:这是一部献给真正成熟的人的超级英雄电影。


1971年6月30日,下午2点34分,联邦最高法院以6:3做出历史性判决:解除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发表五角大楼文件的禁制令。

 

其中一位大法官在判词中写道: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禁制令,每拖延一秒钟,都是对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冒犯。


他还在判词中写道:新闻是为被统治者服务,而不是为统治者服务…只有一个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新闻界,才能揭露政府的恶行…



在最高法院的裁决公布之后,整个美国新闻界都在欢呼。即使是最胆小的报纸,也开始刊登关于五角大楼文件的报道…

 

而《华盛顿邮报》负责人凯瑟琳·格雷厄姆为此发表公开声明:我们无限感激,不仅是为了报纸,也是为了政府,为了有一个好政府,为了民众拥有知情权。(引用自林达著《如彗星划过夜空》)


在这场惊涛骇浪中,《华盛顿邮报》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从发行人到主编,到主笔记者,差一点就被投进了监狱。他们的股票,差一点就一文不值。这份伟大的报纸,差一点就此夭折…


但这群平凡而软弱的人,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了当时看来并不明智的选择,并最终改变了历史。


虽然这是一个美国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但它所涉及的主题却属于全世界。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的:活到斯皮尔伯格这个年纪,他早就不需要任何人任何奖项来证明自己,他是在为整个人类社会拍电影


更多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