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确认过眼神,你是最美的人:今天致敬威海12075名天使!

程永生 威海大众网 2019-07-12

护士,职业崇高,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春天,在她们温暖的轻声细语中,

患者忘了吃药的苦、打针的疼;

夏天,在她们热情的满面笑容中,

患者忘了生病的愁,住院的烦;

秋天,在她们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中,

患者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

冬天,在她们严谨慎重从容不迫中,

患者看到健康的希望和幸福的明天。

  今天5月12日是第107个国际护士节,也是威海12075名护士(其中包括248名男性护士)共同的节日!

大众网威海频道策划护士节报道,

深入了解威海一线护士工作状态!

市立医院血液内科护理团队:平凡见证感动

  护士节来临前夕,大众网记者走进市立医院,采访血液内科的护理人员,记录她们忙碌而又不平凡的一天。

▲护士长王志玲在为患者做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

让被“判死刑”的白血病患者重获新生

  谈“白”色变,治愈无望,是很多患者刚听到“白血病”的第一反应。市立医院血液内科是全市唯一一家独立的血液病专业特色科室。7年前,血液内科接诊一位白血病患者,家人连寿衣都准备好了。

  科室的护理人员耐心开导患者“不放弃,还有希望!”,王志玲带领护士实行一级护理,买饭、治疗、心理疏导……在血液内科化疗一个月,病情趋于稳定,一年半后,病情完全缓解。如今7年过去了,当年差点穿上“寿衣”的患者还能坐车从荣成往返威海,血液内科的医护人员也跟着感到自豪。


让29岁患者“重启”人生


  血液内科的护理,不单单是常规的扎针、输液,有时护理人员也要化身“心理医生”,对不愿意配合治疗或情绪低落的患者进行疏导,鼓舞他们面对疾病、战胜病魔。

  29岁的小李得知病情后情绪低落,护士长王志玲借治疗实例耐心开导小李不要有心理包袱。小李才又重新有说有笑,对医生的治疗也不再抵触。

  如今,在血液内科住院的患者,情绪不好了,有心事都愿意和护士聊。“倾听也是一种治疗,让患者放下压力。”王志玲说。


“我们的护理团队最给力!”


  血液内科是2004年开始专门收治血液病患者,一年收治住院病人两千多人次,血液病患者抵抗力低,极易感染,要求护士格外细致。有时半夜接到通知,也随叫随到。虽然工作辛苦,但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

  如今,护理团队又开启了家庭服务,帮助不方便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PICC维护,这样的善举已开展了6年。

  十多年来,血液内科治疗并恢复健康的患者数不胜数,收到的感谢信和锦旗不胜枚举。而王志玲和她带领的护士团队用爱心、细心真诚地温暖每一位患者,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威海卫人民医院阮凌云:微笑是一剂良药

  走路像小跑,微笑似阳光,插管、吸痰、翻身、喂饭、静脉注射、处理呕吐物……这些工作,威海卫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阮凌云做了21年。

▲无论面对什么人,阮凌云一直面带微笑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多,生活不能自理的多。为病人排痰、排便、尿管护理、口腔护理等就成了神经外科护士的日常基本工作。

  “分秒必争,生命至上”是阮凌云工作状态的写照。面对各种危重病人时,她总是第一时间参加抢救护理。2017年1月,神经外科接诊了因车祸受伤昏迷的一对老夫妻,“赶紧上呼吸机”,阮凌云顾不上吃饭,带头参加抢救。由于患者是意外受伤,全身及脸部都是血渍及呕吐物,浑身散发臭味,阮凌云立即打来热水,将患者擦洗干净,并给患者换上了清洁的衣服。

  自从2007年担任护士长,每年大大小小的节假日,阮凌云几乎就没有休息过。阮凌云说,自己的工作是同死神赛跑,是在争分夺秒抢时间。

市中医院毕建玲:燕尾帽下的责任情怀

  从2004年毕业戴上护士帽那天起,毕建玲就全身心的投入护理工作,用热情和细心关爱每一位需要呵护的病人。

▲毕建玲与护士长李惠君在交流治疗方案

精心呵护危重患者

  每天早上7点30分,在威海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病房,毕建玲所在的护理部门在护士长李惠君带领下开始交接班,耳鼻喉科一天的忙碌拉开了序幕。

  毕建玲在威海市中医院耳鼻喉科的14年间,护理过数不清的患者。2016年5月,耳鼻喉科收治了一例卢德维氏咽峡病人,病情凶险,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

  医护人员为患者做了脓腔切开引流及气管切开术,术后患者伤口流出大量脓液,伴有恶臭味。毕建玲和同事们为患者擦洗、翻身、扣背,毫无抱怨;病人恐惧手术,毕建玲和护理人员就跟病人家属谈心……经过10余天的精心护理,患者最终脱离了危险。

外籍患者语言不通 护士制作医学卡片

  2016年3月科室接诊了一位澳大利亚患者,语言不通沟通困难。毕建玲和科室的其他护士把患者治病会用到的医学用语记录下来,制成了交流卡片,方便沟通,让外籍患者感动不已。

  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耳鼻喉科的护理工作琐碎而繁忙,毕建玲从早上7点半开始,打针、输液、鼻腔冲洗、中药雾化,8点半左右,住院病房的走廊里挤满了患者,鼻腔里塞满纱条,喉咙里发不成声音,毕建玲和护士们仔细地护理,耐心地倾听,“让每一位患者都减轻痛苦,是我们护士最高兴的。”毕建玲说。

心灵沟通胜似良药 喉癌患者竟成朋友

  毕建玲回忆起10年前科室曾收治一位喉癌患者,情绪极不稳定,也不配合治疗,还对护士撒气。毕建玲和护士差点气哭,却坚持耐心劝导,精心的护理。后来患者意识到对护士的态度不友好,恢复健康后对毕建玲和科里的护士连连致歉。如今,8年过去了,患者跟护理部的护士们成了朋友,每年来复查,都要来找护士们拉拉家常。

  一次给扁桃体炎住院治疗的患儿输液,毕建玲发现家庭困难的妈妈因医药费发愁哭泣,就把情况汇报给护士长李惠君,护士长又发动科里的医护人员为其捐助,愈后出院的患者对医护人员感激不已。

  将心里的爱和美好的愿望,化作满腔热情,奉献给处在人生低谷中的患者,毕建玲和科里的护士们,无愧于那美丽纯洁燕尾帽下的责任与情怀!

海大医院王莉:时刻准备与死神赛跑的急诊飞人

  海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莉在记者采访的短短一个小时里,她就接了五六个电话,其间还有患者的咨询、医生的嘱咐,两次奔向救护车。她忙得像陀螺一样脚下生风,说话像爆豆子一样快。

  王莉从事急诊工作已有17个年头,24小时接诊各类紧急、突发、危重的急诊患者,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王莉直言,她们是时刻准备跟时间赛跑的人。

▲海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莉在急诊室为患者做护理

为救“玻璃心”少女 连续上班16个小时

  2017年3月,一次惊险的急救经历让王莉至今心有余悸,一位16岁的少女心脏停跳78分钟,海大医院6名医护人员接力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最终靠“人工心肺”将少女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王莉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忙活了一天脚都站不住了。

  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最初几分钟往往是关键,这就需要护士有过硬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护理技术。从2008年担任急诊科护士长,王莉靠着沉着、冷静,碰到紧急情况能够迅速正确处理,成为医生可靠的“左膀右臂”。“有时遇到危重病人的急救工作,作为护士长也跟着120出诊。”王莉说。海大医院急诊科每月参与急诊抢救100多人次,门诊手术100多例,输液人数过千,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为八旬患者寻家属 护士长变身“福尔摩斯”

  一个月前,急诊科接诊了一位年逾八旬的三无患者(无身份、无责任机构或人员、无支付能力的病人),当时患者病情危重,心率不到20,几乎测不到体温,王莉和医护团队从下午1点一直救治到晚上6点多,患者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

  可联系不到患者家属,王莉又化身成了“福尔摩斯”,她和护士找遍了患者的所有信息,最终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找到了老人的家属。“如果当时稍一犹豫,患者可能就没有生命了。”王莉说,送到急诊科的患者,她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第一时间展开救治,让患者康复。

护士长“火眼金睛”成功救治宫外孕患者

  海大医院曾接诊一位患者,当医生询问病情时,患者自述是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腹泻,王莉却判断病情没有那么简单。经诊断患者因宫外孕破裂导致大出血。如果不是护士长的“火眼金睛”,患者的病情极有可能会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

  在急诊科工作了17年,王莉从“小王”变成了“老王”,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骨干。17年来,王莉带领急诊科护理团队用快捷的速度、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与死神搏斗,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挽救回了无数垂危生命,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赞誉。

 结 语 

  面对患者渴求的目光,她们悉心呵护;面对惊险的意外,她们从容不迫;面对神圣职责,她们兢兢业业;面对扶伤救急,她们一往无前。

  当初戴上庄严的燕尾帽时许下的承诺,伴随着她们走过了无数个日夜,白衣天使们用最平凡的语言、最平凡的举动演绎了一个个不平凡的瞬间。


猜你喜欢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