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7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谁谓河广?驾机驾艇皆可到——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㉙

2016-04-28 刘乐凯 尽知天下事


刘乐凯妈妈的生日报

钱钢老师附言

刘乐凯和冯梓莹曾组成“乐莹莹组合”,在课堂上讲述同一主题的不同故事:同胞间,驾机驾艇,你起义过来,我叛逃过去;大气中,则有或刚或柔的攻心广播。这是两岸军事对峙时期的特有景观,愿它永远成为历史。


我妈妈1964108日出生在重庆市。开始我想去查重庆日报,但发现重庆1997年才成为直辖市。于是我转向四川日报,不巧196312月至1980年的资料也缺失。最终,我选择了妈妈生日当天的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头版

 

当天的头版依然是政治和外交为先,国庆刚过不久,领导人们忙着接待来访的兄弟代表团,比如朝鲜呀罗马尼亚呀。驻华的大使馆也纷纷举行国庆招待会。

 

但更吸引我注意的是左下角的一条新闻:

 


 

标题是“海军驻华东地区部队首长接见赵宗礼”。赵宗礼是何人,能上头版?

 

当天的新闻大意是:解放军海军驻华东地区部队首长、海军中将刘浩天在前线接见了一名驾登陆艇起义的蒋军下士,他就是赵宗礼,来自台湾海军“大金门水面侦察队”。

 

头版新闻中还有对赵宗礼更详细的介绍:赵宗礼,山东安丘县人,三十八岁。全国解放前,他被迫参加了蒋军海军。十几年来,他“逐渐看清了美蒋的黑暗统治,经常思念家乡”。十月四日晚上,他“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只身驾艇“起义归来”。

 

在“祖国的怀抱里”,赵宗礼受到了怎样的待遇呢?刘浩天中将对赵宗礼驾艇起义的行为表示欢迎,表示驾艇行动再次为蒋军海军人员和蒋帮军政人员指出了“光明的道路”。他不仅受到海军中将接见,福建前线海军部队领导机关还为他举行了电影招待晚会。

 

赵宗礼当月20日离开福州前往上海,新华社25日刊登了另一条关于他的新闻:驾艇起义的赵宗礼在上海参观。参观期间,赵宗礼会见了原蒋军海军起义、投诚人员“中兴号”士官长于国藩、“重庆号”士兵管杰等。

 

原来,“起义”投诚的不只赵宗礼,还有其他蒋军人员。除了开船来,更惊人的逃离方式是驾驶军用飞机。在人民日报资料库中,我以“驾机”为标题关键词,共检索到61条和台湾“弃暗投明者”有关的记录,标题里,这些弃暗投明者要么“不满台湾当局统治,向往祖国大陆”,要么表示“和平统一人心所向”。最晚的一次是1986年,不是军人,而是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个名叫王锡爵的货机驾驶员因为思念大陆亲人,驾机降落到广州。在鲜花和亲人的迎接下,他激动地表示,祖国提倡两岸三通,那么“今天可以说是大陆与台湾的首航”。

 

关于“驾机起义“,冯梓莹同学已经讲了很多故事,相信也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我就从数据上做一些补充。下图是一张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飞往大陆的统计表:

 


数据来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空军》,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

 

蒋军人员驾机飞回大陆,从1946年至1989年间计共有41起(其中由台湾起飞者21起)。我发现,尽管有像F-86F这样装载飞毛腿导弹的拉风机型,最多的“起义”飞机型号还是AT-6,一种教练机型。再看这种型号对应的飞行员,确实大多数都还是刚入伍不久、仍在训练期的飞行生。像徐廷泽这样的上尉飞行员“叛逃”案例,是少之又少的了。

 

这则新闻中还有几个关键词引起我的兴趣:在称呼对岸政府和军政人员时,除了“蒋军”,用的最多的是“美蒋”和“美蒋反动派”,从侧面可以看出当时与美国和台湾的敌对态势。当然,对岸报纸也是动不动就提“匪军”,在表示鄙视的手段上,两方半斤八两。

 

重 视“驾机起义”的年代,召唤“弃暗投明者”也是一场宣传战。除了梓莹提到的赏金和宣传资料,当时还有广播喊话。播音时,先会播放一段音乐,如果是台湾的广 播,开场白往往是“亲爱的共军兄弟们”,大家可以感受下台播音人员在金门呼唤大陆人员投奔台湾时带点台湾腔的柔声曼语:

 


图为视频截图,完整视频需墙外观看。地址:


1991年,台湾方面甚至邀请到了歌星邓丽君在金门向大陆同胞喊话,邓丽君用比她的“靡靡之音”还要动人的标准普通话,对着麦克风说道:“我希望大陆的同胞,也能够跟我们一样享受到民主和自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1304be9gvb&width=500&height=375&auto=0
邓丽君在金门


根据统计,在1960年至1989年间,一共有13架中共飞机,16名空军飞行员驾机飞去台湾,被称为“反共弃暗投明者”,皆获颁黄金。

 

两岸关系缓和后,中台两方不仅停止了喊话广播、海漂和空飘宣传品,也终止了对“弃暗投明者”的物质奖励。但取消奖励规定后,仍有飞行员驾机飞回大陆。台湾空军第737联队中校林贤顺198921日驾机飞往广东,但大陆没有重金奖励。而解放军空军中尉蒋文浩当年916日驾驶飞机飞往金门,台湾也把对他的奖励降低了六成。此后,两岸飞行员再未出现对飞的事件。

 

时光荏苒,当年一度有大陆人员投奔而去的金门,在今年的两会又成为热门,因201635日,中国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及要建设北京至台北的高铁线路。想一想当年王锡爵的豪言,虽是些台面话,但底下藏着的渴望交流的心情,何尝不是大势所趋呢?

 


作者介绍
刘乐凯,2014级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硕士毕业生,目前为凤凰卫视翻译



下期预告

1963年和1964年的生日报,谈到中苏关系和国际局势,总绕不开一个词,“9评苏共”。
王萌爸爸出生的日子,正值“9评”第一篇发表。这洋洋二十万言到底说了什么?为什么每一篇都从人民日报头版整版起多版刊登?它们又是如何诞生的?王萌将为我们揭开“9评”神秘的面纱。
继续关注4月22日第三十期“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9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仗”——王萌爸爸的生日报》。



编辑丨王一苇


回复下列关键词,可获取“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系列文章:

BD0:如约而至!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演示

BD1:在万劫不复的"大右派"们身后,"大跃进"的门打开了

BD2:"五亿农民不是好惹的!"——啥情况?

BD3:冷酷的狂热

BD4:靡靡之音的前世今生

BD5:小米粥加榆钱儿,北京人的荒年食谱

BD6:“被失踪”的英雄

猴:你分得清六小龄童家族这些"猴"吗?

BD7:童子牛怀了孕,娘子军分外红

BD8:红"旂"下,那些命悬一线的孩子

BD9:护田地 揪瓜贼 王六斤成了党报大典型

BD10:真假"第一夫人":王光美、江青和哈蒂妮的1962

BD11:八届十中全会的春风,寒意袭人

BD12:武则天“变形记”

BD13:要说姓党,谁比“铁打”的申纪兰更有资格?

BD14:侨汇:侨眷困难时期的救命稻草

BD15:变味的“忆苦饭”

BD16:“饿得不能动弹”的劳动模范

BD17:学好数理化,浩劫来了怕不怕

BD18:西哈努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BD19:输出的革命成功了吗?

BD20:1963,中苏两党“撕得正嗨”

BD21:红色中国与黑人革命

BD22:1963:报上已“无”毛主席

BD23:爸爸这样诞生,“好干部”这样炼成

BD24:少将叛逃

BD25:文革前夜,毛主席在微信朋友圈里说了什么?

BD26揭开“邱小姐”的面纱:中国“蘑菇云”如何升起

BD27:文革和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代的对外援助:打肿脸充胖子?

BD28:“驾机起义”背后的两岸宣传战


长按图片,关注"尽知天下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