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7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饿得不能动弹”的劳动模范——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⑯

2016-03-07 韩笑 尽知天下事


韩笑爸爸的生日报

 

钱钢老师附言

读爸爸的生日报,最好的导读人莫过于爷爷奶奶。韩笑在演示时打开微信,里面传出奶奶的语音。这让我想起唐建光先生组织、我也曾有份参与辅导的学生写史比赛,想起一众年轻人对老人的采访和那本《课本上不说的历史》。失踪的真相,在老人心里。别错过!去和他们聊聊,弃伪,寻真,从这开始。

 

“他是劳动模范,公社里也知道。这一段时间饿得不能动弹了,没法治了。他的媳妇也骂他,弄得他,就好像有了病似的,死在这一气上。——嗨,这死了,还是劳动模范好。”

 19631020日,我的父亲出生在山东省莱芜市。奶奶三十岁,父亲是她的头胎子。前几年正值饥荒,满眼荒地,她剥过树皮、挎个包袱去山里讨饭,饿而浮肿,手脚关节一度胀大如碗口。

 

“儿生日,娘苦日”,她以前这样提过。今年,奶奶八十有三。我请她一起看爸爸生日那天的《人民日报》,听她的回忆。

 
1963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第二版

 

这天人民日报上报道了全国劳模吕鸿宾的“增产”事迹。吕鸿宾是山东莒县人,第一到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报道说他虽身为劳模经验丰富,仍亲身参加劳动,“今年头八个月,实际劳动了一百多天”,也就是说,参加各种会议之余,吕鸿宾有一半时间都在地里干活,半点没有官架子。作为著名劳模,吕鸿宾和申纪兰一样,都是人民日报版面上的常客——在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过27次,全文中出现139次。

 


对 吕鸿宾的报道

 

从这些报道中,我看到,1952年,他曾访问苏联斯大林”集体农庄学习经验和“集体主义思想”;1953年,吕鸿宾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丰收写公开信“向毛主席报告生产成绩”;多届全国人大上,他积极发言,大赞人民公社的好处。

 
吕鸿宾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言

 

不仅他自己全身心投入农业,吕鸿宾的女儿也在人民日报上宣誓“要在农业上干一辈子”。1962年一篇《吕鸿宾教女儿务农》,他以十多年前的照片教导女儿“忆苦思甜”,并说,“你认为农业不重要吗?毛主席说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啊!”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直到1982年还和老伴一起住在草棚屋里,1987年村里要给他划宅基地,他“坚决不同意”,说要“把宅基地留给群众”。(人民日报1987425日《全国劳动模范吕鸿宾风范感人》)1990年,吕鸿宾去世,人民日报报道《吕鸿宾的遗产》,说他的家当“寥寥无几”,唯一的一辆自行车“车身的铁锈退了一层又一层,有好多处不得不借助于铁丝的捆绑”。

 



吕鸿宾如此高的觉悟从何而来?从1957年人民日报一篇《吕鸿宾谈勤俭持家》的文章中,我看出了一点端倪。吕鸿宾在接受采访时说,“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这三者是互相关连着的,在农业社里发扬省吃俭用的作风,开展勤俭持家的教育对贯彻勤俭办社、勤俭建国的方针,十分重要”。

 

“勤俭建国、勤俭持家”,是“增产节约运动”在1956年提出的口号。而“增产节约”这个词,我们可能不熟悉,它贯穿了新中国的历史,一直到我出生的1991年,人民日报标题上都还有这个字眼。

 
增产节约奖状

 

“增产节约”最早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是1946年,当时是为了“增产自卫支援前线”。建国后,增产节约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任务,仍被持续宣传。1952年,中国支援朝鲜战争第二年,毛泽东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援人民志愿军。

 
1952年,毛泽东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发言

 

1957年,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时任副总理的陈云提出,增产节约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而具体到农业上,由于1956年经历了农业灾害,粮食收支紧张,为了“保证全国人民必需的粮食”和“支援灾区人民”,政府要求全国人民在政府规定的消费标准上,“每人每月节约半斤或一斤粮食,并克服一切浪费粮食的现象”。

 

1957年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为达到经济目标,一个全国范围的增产节约运动由是开始。吕鸿宾这样的劳动模范也成为了运动中的标杆人物,他不仅充分领会了运动的精神:“社员借社的钱,社再借国家的钱,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多费了粮食,也减少了国家购粮的数量”,也要在具体工作中表态:“如果家和社真正做到勤俭,爱国社少向国家借一两万元钱,多卖给国家几万斤粮还是可能的。”

 

爸爸生日报上另一个“勤俭”的榜样,是上了头版头条的上海打包工人彭昌宗。他的“事迹”现在看来没什么技术含量:建议公司把包装茶箱的麻布门幅改窄,杜绝浪费。但报上夸他“从几厘米麻布着眼”,两个多月“节约了麻布一万多米”(这个数字在19631122日一篇文章中变成了两万多米)。他的精神,也因此被称为“几厘麻布精神”。

 

1963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

 

如果说“勤俭建国”是男人们的责任,那么“勤俭持家”则要靠妇女,当时许多女劳动模范都被当作“勤俭持家”的榜样,比如刘胡兰的妈妈胡文秀,就在人民日报上介绍了一家人省口粮的技巧——不禁让人想起张燕在生日报中提过的“粮食食用增量法”。

 



这些劳动模范们都有一颗“红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政策而来。正如钱钢老师所言,在50年代,这颗“红心”意味着对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无条件拥护,意味着克己、灭私。这个1958年产生的语词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涵——它的语义,是“听话”和“奉献”。

 

报上的模范们甘心奉献,无怨无悔,谈话间带着振奋人心的调子,可奶奶讲给我听的故事,却不存在这样温情脉脉的底色。距吕鸿宾的“爱国社”一百七十公里外,生活在莱芜的奶奶从没听过这位劳动模范的名字,她说,我们那里没有姓吕的,倒有个姓韩的。

 

“劳动模范韩玉义 — — 人家整天打的粮食,满瓮里有,满仓里有。肥得,他说,‘三年不下雨,我也不断顿’ — — 人家吃不了。大队里、小队里,人家都知道他是个勤快人。”

 

口子街的韩玉义,是奶奶年轻时村里号召学习的榜样,勤快、壮实,干活不惜气力。他好酒量,正当年时,二斤白酒不在话下。

 

年青时,韩玉义“小地种大”:一块崎岖不平的土地,每年多垦一点,慢慢整成可耕作的大一点的地块。也有别人异议:“你看你这地,耕到哪里去了!”言下之意,都快耕到我地里来了!他脖子一梗,“放在那里不种,不是瞎浪费!”他收成自然好,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更评上劳动模范。

 

爸爸出生十年前,韩玉义已是七旬老翁,可奶奶说他“还不老。人家,嗨,呼呼地架车子。早晨,别人都不起来,他就去拾两趟粪。可能干了。”

 

那一年正是“抗美援朝”形势最胶着的时候,“增产节约”已无法弥合经济上供不应求的现状,“统购统销”来了。19531010日,陈云在全国粮食会议上做了《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报告;两个月后,政策落地实施。

 

所谓“统”,即以国家名义向农村统一征收粮食,然后统一销售至城市。城市居民只能凭购粮证或者户口簿购买定量的粮食。而农村的粮食收购,价格和数量由政府制定——这个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

 

国家政策到了家门口。韩玉义家余粮多,乡里都知道。收粮的人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劳动模范,要处处带头体现积极性啊。天不怕地不怕的韩玉义,也挨饿了。

 
人民日报报道《真缺粮还是假缺粮“不是缺粮,是缺少点社会主义思想”》

 

“这回一下子,来了个统购统销,把他的粮食,都抠出来了!人家是劳动模范,他说,饿死的是懒汉,勤快饿不死人。这回,可把他饿了个样!”

 

“插地瓜,地瓜秧这么长,他就去掐那地瓜叶,掐来,洗洗炒炒,搁上点盐,就吃这么一大汤碗。”

 

“他这才知道——原来动弹也落不着吃,(他)也(就)不动弹了 — — 他动弹不动了,饿得走不成溜了。”

 

1960年初,韩玉义死了。这是大饥荒的中段,统购统销政策开始的第七年。说到这,奶奶语气淡淡的,也许几十年前,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她并不以为意。

 

国家的历史从每个人身上流过,但时间终将洗去发烧般的重彩,还生活以本来的颜色。

 
全家福,后排左二是奶奶

 

作者介绍

韩笑,2014届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硕士毕业生,目前在港大工作



下期预告

1963127日,程一祥爸爸出生一天,也是人民大会堂有史以来最熠熠生的一个日子。正,国家领导里接了各界的科学家。出席的有竺可华罗庚、、翦伯叔湘……任何一个名字放到在都如雷耳。

 

然而文革的雨正在酝酿其中的一些人将要遭受比另一些人更残酷的命运。我都知道人文和社会科学将在十年浩劫中成最容易攻象,那么自然科学家是否能幸免于呢?

 

迎关注311日第十七期“钱钢师课上的生日”:《学好数理化,文革来了怕不怕?————程一祥爸爸的生日》。



回复下列关键词,可获取“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系列文章:

BD0:如约而至!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演示

BD1:在万劫不复的"大右派"们身后,"大跃进"的门打开了

BD2:"五亿农民不是好惹的!"——啥情况?

BD3:冷酷的狂热

BD4:靡靡之音的前世今生

BD5:小米粥加榆钱儿,北京人的荒年食谱

BD6:“被失踪”的英雄

猴:你分得清六小龄童家族这些"猴"吗?

BD7:童子牛怀了孕,娘子军分外红

BD8:红"旂"下,那些命悬一线的孩子

BD9:护田地 揪瓜贼 王六斤成了党报大典型

BD10:真假"第一夫人":王光美、江青和哈蒂妮的1962

BD11:八届十中全会的春风,寒意袭人

BD12:武则天“变形记”

BD13:要说姓党,谁比“铁打”的申纪兰更有资格?

BD14:侨汇:侨眷困难时期的救命稻草

BD15:变味的“忆苦饭”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为我们加油!


长按图片,关注"尽知天下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