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o封面(四)| 省网的出路

2016-04-21 eo 南方能源观察
Tips

送送送!eo近日所推送的《浙网怎么办?》封面文章得到了读者的诸多反馈。现将为在本系列文章中入选精选评论的读者赠送《南方能源观察》2016年4月刊《浙网怎么办?》一本,欢迎大家继续参与讨论!


前文回顾点这里:

eo封面 | 一个绝无仅有的省级天然气统购统销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eo封面(二) | 中石油落空,中海油退败,中石化卡位,省网面前无强者

eo封面(三)| 浙江省网错了吗


全文较长,建议收藏观看!


浙网怎么办(四) 

eo记者 周慧之

资源短缺时代,一个强有力的行政主体往往能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巨大投入支持。然而在市场历经培育期步入加速发展阶段之后,行政主体的历史使命也到了需要改变的关口,计划经济属性强烈的“统购统销”模式也应当替换为更为多元投资主体的共同参与。而最初行政垄断下的臆想,也终究敌不过市场规律的鞭笞,毕竟天然气归位于商品属性正在形成大潮。

重回买方市场

在供需基本面逆转和投资品属性下,原油的超预期价格缩水,不仅让石油公司大耗元气,也给天然气公司带来态度转变。亚洲LNG重要买家日本重启核电,美国成为又一个LNG出口国,中国经济低迷消费持续放缓,使得天然气市场从卖方市场跃至买方市场。而眼下LNG市场价格正在接近甚至低于管道气的管制价格。某种程度上,LNG正在打破管道气曾经的强势垄断。


国内上游管道气供应商的门站价格大幅削减,作为负责省域内天然气调控的省天然气公司,也从对市场的绝对主导台阶上缓缓走下来,在上游寻求更多合作可能的同时,也在下游苦苦开拓市场。


国家发改委发布规定从2015年11月20日起,门站价格将降低0.7元/方,并给资源方留有20%的调整权限,而企业通常会用这部分权限来考虑效益、社会责任和调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在省天然气公司看来,中石油给终端地方企业让价,“能起到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不过其依旧担心政策上的漏洞,尤其是中间管道部分会存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据浙江省天然气公司人士透露,该公司直到2014、2015年才开始出现利润,然而此时天然气市场的基本面又由紧转松。2015年11月的天然气调价政策,管道气上游供气方做出让利。而浙江省的管输费也由0.15元/方“让利”为0.12元/方。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可能是基于经营策略的调整,以降低管输费的方式来换取更多的运输量,反而有机会赚取更多的销售收入。


降价期间,省天然气公司需要和下游客户重新协商签订供气合同。在供不应求时期,省公司在与下游的合同谈判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在供给宽松阶段,为获取客户,省公司会在与下游谈判时留有更多余地,“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2016年4月18日,浙江省物价局发布了关于降低企业用气价格的通知,“要求非居民用户用气省级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下降0.1元。所有煤改气用户气价控制在省级门站价格加价每立方米0.6元以内。城市燃气管道输配价格下降20%以上,全省终端销售价格不得高于每立方米3.4元。”据了解,该项举措正是浙江省为了缓解经济下滑而以降低气价的方式来为民营经济削减能源成本的途径之一。


这种转变,不只在买卖方市场之间,还在于改革风口的不期而至,省天然气公司在放下身段贴近市场的同时,对于自身未来多了些宿命的担忧。

改革倒逼时

国内经济下行倒逼着能源革命的推进,结构性改革正成为顶层设计者手中激活经济的重要工具。放开能源行业的竞争性环节,促进能源成本的降低,也成为顶层设计者和下游用户的共同诉求。而清洁能源更被推上朝阳产业和环保“拯救者”的角色。


2015年12月31日,浙江省政府率先在国内印发了《浙江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行动计划(2016-2017年)》。其中对于天然气领域的总体要求是:努力扩大天然气供应,全面实施天然气“县县通”工程,2016年新增管道天然气通气县20个以上,到2017年底力争全省70%以上的县通气。”


对于省级主环网建设的规划是:2016年开工建设上虞—新昌天然气管线,完成浙沪联络线一期工程,2017年开工建设西北干线工程,基本完成主环网建设。在调峰储备设施和LNG接收站方面则“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温州等LNG接收站建设,推进省级管网调峰LNG接收站前期和建设工作。”


上述规划足见浙江省在提速推动清洁能源使用、提高气化率上的决心。然而单一管线建设主体能否担当“提速”任务?国家门站以下由省级行政主体担纲“统购统销”角色又能否降低能源价格激发下游市场活力?


资源短缺时代,一个强有力的行政主体往往能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巨大投入支持,这是市场起步时期的阶段性产物,既必要也是不可否认的贡献。然而在市场历经培育期步入加速发展阶段之后,行政主体的历史使命也到了需要改变的关口,计划经济属性强烈的“统购统销”模式也应当进阶为由更加多元投资主体的共同参与。而最初行政垄断下的臆想,也终究敌不过市场规律的鞭笞,毕竟天然气归位于商品属性已形成大潮。


西气东输国家主干线在投建之初饱受质疑,正由于国家投资主体为打破当时对市场前景认知不明发挥的战略决断力作用,才得以为步入“天然气大时代”提供先决条件。直到从国务院2013年1月1日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开始,伴随天然气市场加速扩大而来的,恰恰是对于天然气改革呼声的逐渐高涨。


为“增加资源供应、加快管网和LNG接收站建设、抓紧储气设施建设”,《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要“加强油气管网建设,稳步推动天然气管网独立运营和公平开放,保障各种气源无歧视接入和统一输送”。


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监管司提出专门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并规定“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在油气管网设施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管网设施”、“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在互惠互利、充分利用设施能力并保障现有用户现有服务的前提下,按签订合同的先后次序向新增用户公平、无歧视地开放使用油气管网设施”。


《办法》特意指出,在油气管网设施中,天然气管道干线和支线包括了“省级承担运输功能的油气管网”,正涵盖了省天然气公司主导下的省级管网。然而省网到底怎么改革?与国家主干网怎么融合?与市场怎么对接?至今的讨论仍严重缺位。


对于省网改革,某省天然气公司销售总监表达过这样的看法,“其实现在大家也是在看国家的管网怎么分割,但是要涉及到省网这块,步子就不是想象中那么快了。”


不过有更多省天然气公司人士表示担忧:这两年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迈的步子非常大。对于气改感受到的威胁一方面是自身是不是资源的唯一对接方。另一方面是定价方式发生了改变,将由市场竞价来决定配气价格。在他们看来,“国家可能不会直接干涉你,但是会间接影响你,比如建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简称‘交易中心’)。”


试运营于2015年7月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承担着国家改革的先行者和呐喊者角色”,交易中心一位负责人说。交易中心不仅在推动三桶油和下游用户参与平台交易,也在积极推动一个重要主体——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的参与。


部分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的“统购统销”角色正是横在上游供给方与下游用户之间的一道坚固屏障。省域内市场完全由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主导,下游用户难以与上游供给方之间发生直接交易,其中的层层加价也成为下游难以承受的成本之痛,政府对上游的降价调整能有多少传导至下不得而知,省域内的一体化经营更是阻碍天然气市场化进程的痛中之痛。


迫于改革力导者的压力,心态极度抗拒的部分省天然气公司依旧参与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平台上。进入2015年冬,北京出现了近十二年来的两次极寒天气,加上浙江省连下大雪,中海油宁波接收站LNG告罄,浙江省正是通过交易中心购买到紧急用气量。


而对于围城守卫最为严格的浙江省天然气公司而言,受到上下游和改革推动方的压力比任何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都要大得多。然而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在交易平台上的交易并没有长效机制,“除非用气不够有需求,或者三桶油无法批准用气量”。


尽管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但上游批发商与下游客户之间的直接见面行为依旧让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感受到了威胁。


有某省天然气公司人士在回复对“省级管网分开”持什么态度时感叹:现在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谁也挡不住。

试点破题?

对于省级管网改革,也绝非粗暴的“管网分开”所能解决。


管网剥离之后,如何形成市场化的气价?上下游之间在哪交易?如何构建交易平台?是否有合适的交割地存在?管道运载量与管容能力如何平衡?运输协议签订方是否会成为新的垄断者?正成为从业者担忧和机制设计者逐渐预见到的问题。


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开始建议,以试点的形式,将拥有环形管网的省域市场打造为省级交易平台。在省级管网独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日平衡市场,让上游批发商和下游用户直接见面,用市场化的机制发挥省级管网的平衡功能。


由于中国的国家主干网连接着很多省网公司,每个省级管网公司相当于一个资源池即平衡点概念。“每个平衡点可以发挥日平衡的透明作用,于是日平衡市场的价格也能实现透明,国家主干网的日平衡也就很简单了。”一位业内人士解释道,与现有的下游将需求层层上报给上级的模式相比,平衡点将真正实现市场价的气价。


这种平衡点,实际上将省级管网作为交割点,只要在省级管网控制的范围内,到处都可以实现交割,因而也被称为虚拟平衡点。具体的参考模式正为著名的英国交易中心“国家平衡点”(National Balancing Point)模式,也被称为NBP模式。在NBP模式之下,用户将通过独立的运输商来预定入口运力和出口运力,在每个进出口点上的天然气流量支付相应费用,并如同“买票”般支付运输费用。


浙江省的环形管网形状和省级管网成分的单一性,使其成为先行打造省级NBP模式的有利试点样本。而“省网试点”的方式,也将在很大程度为纷繁复杂的天然气管网改革提供容错空间。


一位天然气从业者对于当前浙江市场的发展给出过一段有力评价:“是抛开历史产物轻装上阵?还是雨天背稻草?这是浙江省政府的选择。浙江数十万家中小型企业的原料成本才是浙江省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不然,浙江的民营企业将输在和临省企业竞争的起跑线上。”


全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