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尴尬省网(一):千亿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是如何没炼成的?

2016-10-26 eo 南方能源观察

当天然气管输价格和成本监审改革的火势,从跨省长输管网延伸到了省内管网,被视作“中间环节”和降成本最大障碍的省级天然气管网,设立之初的目标实现了吗?总买总卖或者统购统销的省网模式还能继续吗?


eo微信即日起开始推送10月刊封面《尴尬省网》系列文章,现将为在本系列文章中入选精选评论的读者赠送《南方能源观察》10月刊《尴尬省网》一本,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eo记者 黄燕华


没有官方网站,数年来在股东中海油、粤电和中石化的相关信息披露里也无太多动态,在广州市萝岗区政府允诺赠予的建设用地被收回后,以300万/年的价格租下的、位于白云区科技创意园的办公场所,甚至不在同一栋楼里。


成立八年以来,年年亏损,管网建设里程大大落后于规划目标,“全省一张网”事实上成了“一省多张网”,强势的“总买总卖”商业模式默默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代输”,用气市场不断被上游企业直供蚕食的同时,甚至“代输”的合理性都遭遇了莫大挑战。


如此低调而无奈的存在,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广东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省网”),一家坐拥中国最丰富气源结构、最大省级天然气消费市场之一,且曾以千亿为营收目标的超级公司。


广东省网怎么了?当天然气管输价格改革的火势开始蔓延,成了多余的“中间环节”和降成本最大障碍的省网,该怎么办?


股权变更仍未落定

eo 获悉,广东省网的股权结构近期将发生重大变更。目前业内流传的变更方案有二:其一是“8633”结构,股权结构由原来的中海油、中石化和粤电4:3:3,变更为粤电、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占比28%、26%、23%和23%,即中石油正式参股广东省网,同时粤电变身第一大股东,但各家股比差别不大;其二是维持“433”结构,但中海油与粤电股比互换,这意味着广东省网的控股权由中海油转至粤电,由掌握上游资源的国家石油公司转至拥有下游市场的地方能源企业及其身后的省级政府。


不过,广东省业内人士猜测方案一的可能性不大,即中石油入股省网的概率较低。在2011年西气东输二线广东段正式通气的最佳时机都未下决心参与广东省网的中石油,在如今天然气消费不振、省网成为被改革对象、可能退出历史舞台的当口,再次入场的理由不足。


股权变更的同时,还伴随着资产处置。据悉,广东省网已经就荔湾海气干线输气管道的两条支线(从高栏港到荔湾港)和中广线广州段与中海油达成协议,将三条管线的资产所有权转交给中海油。尽管这三条管线总长度只有63公里,但每年代输的中海油气量并不小。


股权变更、资产置换的背后,是广东省网的窘境。


2011年底一期工程建成投产,5年多以来广东省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员工离职率高居不下。尽管省级管网组建后5-8年内亏损较为常见,广东省网的情况也实属不容乐观。相关行业内人士表示,在收益不见好转,管网建设又需要持续投入的情况下,一度出现了粤电和中石化两大股东都不愿为二期工程追加投资的情况。最终,管网二期的建设资金部分由大股东中海油投入,剩下部分则来自管道抵押给银行的贷款。


如今,在“和平时期”都一直未能盈利的广东省网,又遭遇了天然气管输价格改革的强力挑战,不断新增“出血点”。


2016年4月,广东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广东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代输价格的通知》,对广东省网代输的电厂用户和工商业用户代输价格分别下降了0.03元/立方米。


如果说这一降幅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那么9月18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管道天然气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则直指广东省网模式核心,同网同价将被打破,省网收益将直接受影响。


上述通知明确指出,“天然气主干管网可以实现供气的区域,不得以统购统销等名义,增设供气环节,提高供气成本;对没有实质性管网投入或不需要提供输配服务的加价,要尽快取消”。而这一文件,正是对国家发改委于8月底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的直接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是第一个正式下发文件要求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用气成本的省级政府。另有传闻亦有类似政策的河南省,并没有正式文件下发。9月,陕西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降低我省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坐实了省内长输管道管输价格和城市燃气配气价格下降。


从实际布局看,广东省网一期项目与西气东输二线的广东路由的确多有重叠。在针对省网的政策倾向明确之前,广东省网也不断遭到上、下游夹击。


2016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麦景桃就提议,请省政府批准“佛山芦苞门站直接与中石油相连并网,不经过省网中间代输环节,免除代输费”。理由是,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广东省网三水芦苞分输站场和佛山市三水区芦苞接气门站建于同一地块,三者彼此之间仅两墙之隔,却因城市燃气门站无法与西气东输二线直接接驳,而要向省网交纳0.2897元/立方米的代输费。


广东油气商会名誉会长吴清标告诉eo记者,其实在西气东输二线广东段建设之时,珠三角的城市燃气企业就有意识地将城市燃气门站修在长输管网附近。佛山市在规划天然气高压管网工程时,也已考虑与中石油西二线的佛山下气点3号阀室的对接问题。针对这一举动,广东省网的解决方式,是在芦苞接气门站与中石油广东省门站之间设立分输站,这才有了三站扎堆的布局。


据了解,佛山市2015年全年西气东输采购气量约为4.7亿立方米,其中交纳给广东省网的代输费高达1.36亿元,稳产后每年代输费也将超过2亿元。佛山燃气相关人士告诉eo,结合广东省发改委的通知,佛山燃气当前正在与中石油商谈直供相关事宜。


eo新近获悉,广州燃气也在积极谋求绕开广东省网,与上游供气企业达成直供协议。与此同时,从化、番禺等区县,也在试图脱离广州燃气,自主寻找更加廉价的气源。


谁的省网是个问题

沿海经济大省广东的省级管网,萌芽于因2006年深圳大鹏LNG接收站建成投产而启动的广东省天然气市场。大鹏之前,2005年广东省的天然气消费量仅为约2亿立方米。


当时,广东已建成的气源还有中海油珠海横琴岛海上天然气,计划进入广东的气源还包括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中石化川气入粤及中海油荔湾海上天然气。丰富的气源让广东省有了成立自己的省管网公司的念头,而在广东之前,国内也已有不少先例。比如,早在2001年西气东输一线开工前,河北、江苏、浙江三省就陆续成立了各自的天然气省网公司,此后安徽、陕西也相继成立省网公司。


2007年7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中海油和中石化在广州签署了《关于在广东省开展天然气业务合作的框架协议》。2008年3月21日,广东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最早的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人民币,建设运营原则是“多气源供应、全省一张网、分类气价、总买总卖、政府批准”。


在这种模式下,广东省网兼具天然气批发商和运营商的双重角色,统一采购气源,统一向地方终端销售。


广东省网成立之初,中海油就凭借丰富的LNG进口气源成为第一大股东,占股40%,代表广东省政府的粤电集团及中石化则分别占股30%,是为“433”股权结构。事实上,作为中国最主要的LNG进口商,中海油参与了东南沿海的广东、浙江两省的省网建设。


了解这段历史的业内人士回忆,其实广东省政府在策划广东省网公司之初,最早寻求的合作伙伴是中石油。由于中石油当时还没有管道天然气进入广东,基于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其他考虑,中石油事实上并未接受组建广东省网的邀约。


广东省燃气行业的相关人士告诉eo,省网筹备之初,其曾建议省网引入城市燃气为股东方之一,以保持市场上下游各方地位相对对等,这一建议曾递送给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但未得到回应。


在广东省网筹备组建阶段,广东省的气源供应方有且只有中海油一家,除了大鹏LNG,还有一部分海上天然气从珠海横琴登陆,通过中海油广东天然气有限公司建设的高压管网,向珠海、中山、澳门等珠三角西部地区供气,其中部分供应珠海的燃气电厂和工业企业。这样的供气格局,也为中海油日后控股广东省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之初,广东省网公司的股权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在控制权方面,广东省政府明显不如浙江强势。浙江省天然气开发公司在2001年12月成立时,浙能集团持股53%,中海油气电集团持股37%,浙江东南发电股份公司持股10%。2010年6月,浙网的股权变更过一次,变成浙能40%、中石化30%、中海油30%的结构。


作为一个由中海油主导的地方天然气省网公司,广东省网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股东之间的摩擦和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省网发展的后期,又有了更多表现。


中海油的主导地位,可从广东省网高层人员构成中显露一二。当前广东省网的高层中,有三位来自中海油,其他两位分别来自粤电和中石化。其中,来自中海油的三位高管,分别担任广东省网的总经理、分管采购和工程建设的副总经理及分管宣传的副总经理。而来自中石化的副总经理分管生产、安全、信息化和科技工作,另一位来自粤电的副总经理则主管财务,是广东省网的财务总监。广东省网的两位总经理助理也都来自中海油。


上述人士表示,广东省网通过荔湾海气干线代输中海油的天然气,代输费仅为0.019元/立方米。与此同时,广东省网代输其他用户收取的代输费为0.26元/立方米。这一中海油专享的低价代输费,虽然路程短,但也遭到中石化方面的反对。


不过,身为广东省网的第三大股东,由于入主时承诺的川气入粤一直未能落实,中石化的抱怨并不影响各家特别是中海油的话语权。2003年普光气田大发现后,中石化一直积极寻求气源落实,比照“西气东输”,喊出了“川气东送”的响亮口号。除了于2006年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将原定四川至山东的天然气管道走向转往上海,成功挤占了西气东输的长三角市场外,中石化也曾计划通过川气东送的江西支线进入广东市场。


2009年8月,为配合广东省网一期工程项目可研专家评审和项目核准,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与广东省网公司签订《天然气购买和销售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中石化2013年向广东省网公司销售和供应20亿方天然气,2014年40亿方,2015年及以后为100亿方/年,其中20亿方/年为合同气量。同年中石化再次提交资源承诺函,承诺供应广东省的川气仍为100亿方,与省管网的交气点位于河源市连平县。


因为连番承诺,广东省网一期工程在建设时就建设了川气入粤的对接路由。但此后,川气东送的路由一直未修入广东,气量也并没有之前规划的那么大。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川气东送管道分别实现输气量75亿立方米、79亿立方米和83亿立方米。


有知情人士向eo表示,其实2011年中石化已取消了川气入粤的项目,调整为新粤浙输气管道项目和广西LNG项目粤西支线,其中新粤浙管道在韶关市与广东省网五期工程对接,广西LNG粤西支线在湛江市与省网四期工程对接。资源量也已分别调整为新粤浙管道供应广东省85亿方,广西LNG粤西支线供应20亿方。


与中石化入主而气源未按承诺落实相比,中石油对广东省网的态度十分暧昧。


中石油入股谜团

2011年11月,广东省政府曾发布《广东省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运营模式方案》,对广东省管网的股权结构进行了调整,新调整的股比为粤电相对控股,中海油成为第二大股东,中石油和中石化则并列第三。这一方案,按照粤电、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占股比28%、26%、23%和23%,即近期传闻但不被看好的“8633”方案。该方案当时已经由广东省网公司持股各方协商一致,只差实施。


如前所述,广东省网在筹备之初,曾邀请中石油加入,但当时的中石油意兴阑珊。2011年的运营模式方案显示,中石油还是在广东省网成立3年后成为了其第三大股东。


此时中石油的入主条件看上去已经具备。西气东输二线2008年已经开工,并确定了到广东的路由。有业内人士回忆,2009年广东省发改委曾两次牵头,组织三大石油公司和粤电集团商议广东省网的股权事宜,最后各方达成协议,按照“以气量定股比”的原则来确定各方股权。


此后三大石油公司分别向广东省发改委提交了供应广东省天然气量的函,其中,中石油提供的西二线供粤气量为100亿方,中石化的承诺量也是100亿方。这就初步垫定了《广东省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运营模式方案》的雏形。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石油最终并没有入股广东省网。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系统显示的信息,广东省网最新的企业核准日期为2015年11月6日,股东出资信息截至2014年2月28日,只有粤电、中海油和中石化三个股东。据eo了解,三家公司的股权仍维持为公司成立之时的比重。


一位在中石油广东区域任职的人士向eo表示,2012年初的时候,广东省网公司在广州市环市路还有一个办公室,当时中石油也派人进驻了,但大约半年后,中石油的人员撤出了。


为何中石油最终没有入股广东省网?相关人士表示,这与中石油、中海油之间的控制权争夺有关,“最终中石油败北而归”。中石油相关人士抱怨“中海油要价太高”,中石油觉得不划算而被逼退出。中海油相关人士则表示,中石油一直在积极绕开省实行直供,本就对入股省网三心二意,不存在逼走之说。eo就此事向广东省网公司求证,被告知目前公司正在重组,不便接受采访。


中石油一方面在推动入股省网,一方面在积极谋求直供。


2011年11月广东省政府发文调整省管网运营模式的前两天,中石油与广东省16家下游用户直接签署了西二线购销框架协议。之后,中石油又陆续与其他8家用户签署了供气合同。据eo不完全统计,中石油西二线在广东省的下游用户达到24家。


公开信息显示,中石油自2007年开始,沿着西气东输二线,先后与甘肃、吉林、江苏以及广东等地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以华中地区为重点,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3个区域延伸,在全国开展天然气下游业务。


事实上,在广东省网谋划成立之时,中石油就已经进入广东省下游市场,谋求直供符合逻辑。


2007年7月,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以85%股权控股珠海管道燃气公司。2007年11月18日,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华南项目部在广州成立。2008年年初,中石油还试图控股广州燃气,最后失败退出。2008年8月,昆仑燃气成立,该公司由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华油集团燃气事业部、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整合成立,主要战略是发展天然气下游业务,扩张天然气版图。


观察一下西气东输二线在广东的路由,再对比广东省网的管线分布,会发现二者在广州、惠州、东莞、佛山等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合。


西气东输二线从韶关进入广东,一主线两支线走向呈“人”字型,在广东境内全长810公里。西气东输广东主干线途经韶关、清远、广州三市,广东末站设在广州,线长256公里。广州分输压气站是西气东输二线在华南地区的枢纽站。其两条支线,以广州分输站为起点,广州-深圳-香港支干线,经从化、增城、惠州、东莞,到达深圳市大铲岛末站。由大铲岛末站再经香港支线19.67公里海底管道把中亚气送到香港,全长273公里。另一条支线是广州-南宁支干线,经清远、四会、肇庆、郁南等地,往西有281.5公里。


2011年广东省网运营模式调整,中石油与下游直接签订供气合同后,又出现了部分省网一期用户得不到气源,而部分需要代输的客户,广东省管网又输送不到的情况。


由于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与广东省网的直接竞争关系,2011年省政府方案中约定的由广东省网统筹调配10亿方气量,事实上未能落实。这部分气量主要由西气东输二线供给广东省网,再由广东省网公司统筹销售并输送给城市燃气公司。其中,佛山燃气与广东省网签署的气量为3.5亿立方。中石油与广东省网的统筹调配气量并未签署协议,这也决定了广东省网当前只能“代输”。


漏网之网挑战全省一张网

组建之初的广东省网意气风发。


希望建成全省一张网,用以引导广东省天然气管道有序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意在通过“同网同价”,逐步实现气源与管网分离、多气源供气,以确保广东省供气安全。


除此之外, 增强用气大省对上游资源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是广东省建立省网的初衷之一。按照设想,多气源方只能把资源卖给广东省网公司一家,地方的议价能力增强,而现实是,当时广东的唯一气源、深圳大鹏LNG项目,按照计划本应纳入到一张网里去,结果却没能实现。至今,大鹏LNG的管网,仍是单独核算。与此同时,一边是广东省成立省网公司圈定全省21县市的供气范围,另一边则是经济特区深圳奋力寻求突围,不断绕过省网与中石油签订供气协议并获得成功。


这也就意味着,全省一张网的格局下,出现了深圳这一漏网之网。而广东省政府一开始没有牢牢抓住省网的控制权,也为日后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2007年7月,广东省政府就与中海油、中石化三方签署《关于组建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的框架协议》。2个月后,深圳市政府与中石油就合作推进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广深支干线及香港支线等事项达成重要共识,并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不止是深圳“离心”,吴清标回忆说,广东省政府筹备成立省网的消息一出,立即遭到很多城市燃气企业的反对。据悉,除了深圳燃气,佛山燃气也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相比其他城市燃气企业,深圳拥有一项利器,即西气东输二线进入香港,必须通过深圳。这也为西气东输直供深圳创造了条件。“西气东输过深圳而不直供显然也说不过去。”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

据广东市场的另一位业内人士告知,中石油在广东下游市场落实气源时,其他地方政府都扭扭捏捏,只有深圳燃气一下子就要了40亿方。对于深圳燃气为何有如此魄力,有亲历这段历史的业内人士回忆,在一次会议上,深圳燃气有关负责任表示,一次要40亿方气的理由是,"消耗不了不能卖吗?"


2007年12月,深圳燃气与中石油签订了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天然气“照付不议”采购框架协议并经国家发改委核准。2008年2月,国家发改委核准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明确建设广深支干线,向深圳每年供气40亿方,占全线可分配气量的15.3%,并对供深气量实行计划单列。


曾经供职于深圳燃气的相关人士告诉eo,2007年前后,深圳只有大鹏接收站提供的27万吨LNG,气量明显不够,深圳燃气的发展受到很多限制,气量紧张时,电厂就要停发,用气单位要不用或者少用。此外,当时进口LNG价格倒挂,即进口LNG价格远高于国内管道气价,LNG的气价一度高达5-6元/立方米。


大鹏LNG投产运营之后,深圳燃气提出了两个转变的目标,即从液化石油气转变为天然气,从一般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与中石油签订协议落实气源,使得深圳燃气的战略转变有了有力的抓手。


出于对多气源的渴望和满足深圳燃气的企业诉求,深圳市政府对于西气东输进入深圳极为重视。深圳市发改委从2008年开始便将西气东输项目列为深圳市重大项目。在工程准备阶段,市政府就专门成立了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时任深圳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的刘应力任组长(后转由深圳市市长许勤担任组长),时任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的陈玉堂担任常务副组长,深圳市政府各市一级职能部门、各区级政府为成员。


2009年9月,由深圳燃气投资建设的深圳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开工。广州—深圳支干线,线路全长192公里,起于广州从化市鳌头镇西气东输广州分输站,沿线经过广州、惠州、东莞,最后到达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求雨岭分输站。管道管径为1016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


很快,2010年8月,深圳燃气与中石油直接签署购销协议,合同协议气量为40亿方/年,合同期30年。同时,中石油为支持深圳市发展,每年还单独提供10亿方的西二线天然气用于CNG加气车用燃料。


经过不到3年的建设期,2012年5月10日,深圳燃气正式开始接收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而途经深圳的西气东输二线香港支线也于2016年8月份正式投产。


当前,深圳市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天然气“多气源、一张网、互连互通、功能互补”的供应保障格局,深圳管网成为了一个与广东省网并立的另一张网。


针对深圳省网的存在,有业内人士发问,为什么深圳能够实现突围,而同处西气东输二线广东段的东莞也是香港支线必经之地,却没能绕过广东省网?


当前,广东省网运行的主干管网里程约为686公里,这基本与中海油在广东省运维的管网里程相当。


目前,中海油已建成的广东大鹏LNG管道输气管线的总长度约为441公里,由一条长196公里的主干线、3条总长182公里的支干线及多条总长63公里的支线组成。主干线起自广东大鹏LNG终端,沿深圳坪山、东莞、广州,终于广州南沙岛。此外,中海油建设的珠海-中山管道组成的总长度约为150公里。


除此之外,据eo了解,中海油在广东还有一个广东管道公司,运维的管道里程有100多公里。


广东至少有三张网存在的事实,意味着广东省网全省“一张网”的构想其实从未实现过。而没有了一张网的庇佑,广东省网总买总卖的模式也就无从谈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