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o观察 | 广东售电公司2017年将经历什么,又会走向何处?

2017-01-20 eo 南方能源观察

eo记者 姜黎


在看过“惊心动魄”的月度竞争之后,让我们平复一下心情,来个回忆刹。


2016年底,几乎每个电力行业的人在被问及“你觉得明年广东售电公司命运如何”时,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难道不是‘消失’一大半吗”。


根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2017年1月6日的通告,2017年双边协商交易仅82家售电公司成交,这意味着,获准进入市场的210家售电公司中超过6成的公司未能签约长协。


即使是拿下长协电量的售电公司,前景也未必明朗。在为客户兜底偏差的压力下,电量规模是重要筹码,但根据通告,长协电量规模差距颇大,从423万千瓦时到1141409万千瓦时不等,一年之后各家的盈利状况可谓扑朔迷离。


据eo记者的长期追踪,个体命运虽难以捉摸,总体趋势则有共性可期。


1合并整合将成潮

2017年1月16日,广东省经信委公布了第六批列入售电公司目录企业的名单,序号排到了SD256。但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这200余家售电公司中有一小部分并未在交易中心注册,甚至已成“僵尸企业”。


业务同质化和规则的巨大调整使不少小型售电公司被淹没在激烈的竞争中,刚成立就面临转型压力。早在2016年下半年,就有一些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售电公司中是否有合适的标的,也有售电公司在圈内表达求购意愿。


可以预见,2017年,背靠资本实力雄厚集团的售电公司可能通过收购等方式拓展业务规模,达成地域、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互补。


这种整合并不仅限于完全不同的股东(法人)之间。


在获批的256家售电公司中,同一股东(法人)可能参与组建了多个售电公司,被称为关联企业,而交易规则相关文件中规定:“同一售电公司月度集中竞争交易申报电量不应超过月度集中竞争交易申报总量的15%,视为关联企业的多个售电公司申报量之和同上处理。”


初期,也许是出于“鸡蛋不要放在同一篮子”里的投资理念,同一主体因地制宜地成立了不止一家售电公司,但随着市场日渐成熟,将来这些相互关联的售电公司会否考虑“合并同类项”以形成合力,我们拭目以待。


2规则变化是常态

从2016年初入市场到2017年应用全新交易规则,广东的售电公司随市场发展跌宕起伏,也许天生练就了一份应变能力。


2017年,恐怕这份应变能力还要持续提升。


现行的交易规则以价差申报为基础,而根据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已核定输配电价的地区,电力直接交易按照核定的输配电价执行,不得采取购销差价不变的方式。


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广东输配电价方案已上报,待获得批复后,刚刚应用的新规则可能将面临再次调整,价差报价改为绝对值报价,且省内不同市(区)价格还会有一定差异,针对不同地区用户制定的“套餐”是否对此有足够的预见,考验售电公司的洞察力与执行力。


当然,规则的不断变动给市场主体带来不单是持续性的挑战,同时也给新玩家以机遇,如何把握每个环节的市场需求都可能成为未来的生存根本。


3集团层面须反思

在售电侧改革正式开锣之前,五大发电集团及其他一些能源央企就在各地成立了自己的售电公司,广东也不例外。但对是否要力推售电,该给其售电公司配备哪些资源,形成何种激励机制,省级分管公司或集团层面长期存在犹疑。


直到2016年底,仍有发电集团在广东的售电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目标和路径尚不明确。


不过,据eo记者了解,在经历了一轮激烈的竞争之后,一家中央发电集团独资的广东售电公司表现不俗,将由原定的与电厂平级的处级整体提为副厅级。


根据目前的规则与市场形势,拥有发电资源的售电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电力供应持续过剩,发电集团主业板块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时,2017年,自上而下的统筹也好,自下而上的倒推也罢,相关集团将如何定位售电业务,实现“突围”和“逆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传统业务变革的深度。


4流动频繁,人才要维稳

2016年,人潮涌动。


不少售电公司如今的核心团队成员与一年前相比已大不相同,甚至出现一把手多次更换的情况。


一位业内人士曾对eo记者感叹,多年从事能源相关业务,但像如此频繁的人才流动在这个行业内仍属少见。


频繁的人才流动从侧面反映出新兴行业的迅速发育,但同时也给每个公司的稳定发展带来潜在风险。从目前售电公司的核心业务来看,营销仍是重中之重,掌握了客户资源几乎就掌握了生命线,而人才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客户资源的流动。


在组建之初,多数售电公司的运作以团队模式为主,与许多初创公司类似,成员边磨合边探索自己最适合的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发电背景的售电公司经历了从“甲方”向“乙方”的转变,独立售电公司则或多或少寻求到突破既定环境,跳出“舒适圈”的快感。


2017年,在对基本购售电业务相对熟悉的情况下,发电背景的售电公司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学而有别于传统业务的激励机制,独立售电公司如何设置公平、合理的职责与利润分配方案,平衡短期现金与长期股权激励,正逐渐成为售电公司一把手甚至相关集团需要正视的课题。


5技术储备或是分水岭

随着各地直接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业界对建立现货市场的呼声越来越大。据eo记者此前了解,广东相关方也有在2017年底试水现货的计划。


然而对售电公司来说,并不会皆大欢喜。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据eo记者的初步了解,现货市场要求售电公司对客户的负荷特性做深入且独到的分析,除了表计等硬条件以外,是否掌握能源品类的特质及金融交易逻辑等软实力可能成为未来售电公司的分水岭。


现货市场的到来还可能意味着售电公司从目前依赖购销差价的商业模式,变为收取佣金作为基础收入,代理客户到现货市场中争取福利,继而按一定比例分成。


一轮新的“涅槃”或将在不久后展开。


接着,为了避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年”的悲剧发生,附送一些干货给大家。

 

售电公司2017年年度双边协商成交电量分析


1)前三十强名单及其成交电量



来源:根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2017年1月6日发布的《关于2017年双边协商交易成交情况的通告》之附件1《2017年大用户及售电公司双边协商成交明细表》中数据排序摘录


2)各类售电公司占售电公司长协总成交电量比例


来源:根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2017年1月6日发布的《关于2017年双边协商交易成交情况的通告》之附件1《2017年大用户及售电公司双边协商成交明细表》中数据分析制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