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版需求响应细则出炉,聚合商范围扩大
全文3085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南方能源观察
微信号:energyobserver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eomagazine@126.com
eo记者 洪嘉琳
编辑 姜黎
审核 冯洁
2022年3月21日,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能监局正式印发《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实施方案(试行)》。4月16日,经政府部门批复同意,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正式印发《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实施细则(试行)》,试行两年。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需求侧资源作用凸显。2021年5月中旬,广东启动了国内首次市场化需求响应并持续开展结算试运行,此后,广州市虚拟电厂也正式投运,这两者为广东需求响应市场正式运行提供了实践基础。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最新发布的实施方案在响应资源种类和交易品种方面更加丰富,对不同资源的定位及其响应模式也更清晰。如何进一步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引导响应资源向更灵活可控的方向发展,是未来广东需求响应市场需要考虑的问题。
试运行:
响应意愿渐增,成本收益仍难平衡
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大规模接入新能源给电网带来了较大的稳定性挑战,单纯依靠电源侧已难以满足调节需求。近年来,市场开始探索需求响应等用户侧调节模式,寻求由传统的发电侧平衡向发用两侧共同平衡转变。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到,需求响应是一种机制,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发挥需求侧资源削峰填谷的作用,促进电力供需平衡,适应新能源电力运行。虚拟电厂则是需求响应的延伸,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通过控制、计量、通信等信息化技术,虚拟电厂实现对分布式资源的聚合优化,并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协调。
2020年11月,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发布《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并于2021年4月正式发布《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2021年实施方案(试行)》。1个月后,广东启动市场化需求响应结算试运行。
eo了解到,在广东需求响应试运行阶段,市场的总体反馈是积极的。据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数据,在起步阶段13个交易日,负荷聚合商从39家增加到116家,日申报用户从44家增加到780家。截至2021年12月底,广东共有77天开展了需求响应交易,有效响应电量2.7亿千瓦时。截至目前,注册用电户3万余户,分布在全省21个地市。
相比有序用电措施,需求响应更能体现用户的自主性。在电力供需紧张时,用户可选择是否主动进行节能调节,减少用电并获得收益。有广东售电公司反馈,用户的用电体验有所提升,参与需求响应的意愿也更高了。2021年5-12月,广东省内响应用户净获利7.4亿元。
试运行阶段也遇到一些问题。eo从广东售电公司了解到,部分市场主体参与意愿不高,问题集中在选择空间较窄、判断收益“划不来”等。在试运行阶段,用户仅能通过代理电能量交易的售电公司参与需求响应市场,用户选择受限。高新技术企业等高产值用户则因照常开工能获得的利润更高而参与响应意愿较低。
据了解,在2021年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售电公司在需求响应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发挥了聚合负荷的优势,但多数售电公司主要精力集中在电能量业务,参与需求响应的积极性和深度不足。2022年的新方案提出用户与电能量代理关系解绑,负荷聚合有较强组织能力优势的售电公司或第三方聚合商,将有更多机会发挥效用,促进需求响应市场发展。
新版方案:
用户与代理售电公司解绑,响应主体扩围
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新交易品种的推广需要市场逐步接受。试运行阶段遇到的问题,部分已被关注并体现在最新的实施方案和细则中。相较2021年方案,新版方案最大的变化是响应资源可适配的场景和可参与的交易品种更丰富,对不同种类资源的定位也更清晰。
2021年方案中需求响应形式以日前邀约为主,工业用户占试运行阶段响应资源的大多数,涉及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行业。最新方案则明确用户侧储能、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都可参与响应,并根据资源的不同特性新增了可中断负荷交易、直控型可调节负荷竞争性配置交易等新的交易品种。该负责人表示,成熟的市场需要更丰富的主体类型和交易品种选择,通过需求响应市场引导用户侧调节往更灵活、可控和减少对用户生产影响的方向发展。
在零售代理关系上,新版方案也较此前放宽。试运行阶段,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只能由特定售电公司代理,新版方案将两者“解绑”,用户可自行选择负荷聚合商代理参与需求响应交易,有利于调动市场活力。
根据新版方案,广东将允许第三方独立主体聚合商进入需求响应市场,包括建设或运维响应资源以提供电力辅助服务的独立法人。也就是说,除了售电公司,没有参与电能量交易的主体也可作为负荷聚合商代理用户参与需求响应交易。
前述负责人表示,未来负荷聚合商的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包括电动汽车厂商、分布式光伏储能厂商、网约车公司、工业园业主、大物业公司等。市场资源的多元化也将调动响应主体由传统的售电公司向负荷侧资源聚合和调节服务提供商转变,引导售电公司转型升级。
有业内人士建议,随着广东需求响应逐步成熟,未来应引进更多柔性资源,并把收益补贴给绿色建筑、风光分布式发电等优质资源。
向直控虚拟电厂发展
需求响应解决了市场机制的问题,广东电网广州供电局则积极探索“虚拟电厂”的技术路线。2021年7月,广州市工信局发布《广州市虚拟电厂实施细则》,此后广州虚拟电厂技术平台在南方区域率先投入试运行。
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遵循“统一市场、统一规则、统一平台”的原则,广州的虚拟电厂项目是否与之冲突?据了解,广州虚拟电厂作为技术试点,为管理技术平台的落地应用作前期探索,技术成果服务于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建设。
业界认为,狭义的虚拟电厂要求负荷聚合体要具备接受调度指令的能力,即能视同常规电厂被电网调度管理。目前,广州虚拟电厂虽没有直接控制用户,但已实现与负荷聚合商的运行数据对接,能实时监测它们的运行情况,并通过聚合商的系统控制灵活资源。广州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余志文表示,这种接近直控虚拟电厂的效果在国内是第一家。
广州供电局现代服务与营商环境创新中心范晋衡介绍,广州市虚拟电厂平台已具备调度直控虚拟电厂的技术条件,但目前运行直控虚拟电厂的难度很大。
范晋衡表示,目前用户对设备用电控制授权给第三方还是有顾虑,担心影响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需要在网络安全和可靠性上进一步提升。另外,不同用户的负荷设备情况各异,进行标准化改造难度很大,且这对于市场化负荷聚合商公司来说改造成本太高,仍需有进一步的激励机制调动。
目前,广州虚拟电厂平台能实时掌握部分负荷聚合商的运行数据。当启动市场化需求响应时,该平台具备将调节指令通过平台转发给聚合商的技术条件,目前具备试点能力的调节容量约有220兆瓦。
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配合市场化需求响应工作推进,完善直控虚拟电厂调度运行技术,积极助推直控虚拟电厂建设,实现对直控虚拟电厂的调度控制和负荷侧的精细化调节。“这也是为广东省需求响应市场进行技术探索。”余志文表示。
广东需求响应最新文件显示,广东将推出一个虚拟电厂“定制产品”。负荷聚合商可以形成包括直控虚拟电厂在内的直控型可调节负荷并参与竞争性配置交易,提前锁定容量收益。根据最新细则,直控虚拟电厂的竞争性配置收益包括容量收益和延迟投产考核两部分,其中容量收益根据出清价格和有效调节容量计算。市场用户可自行权衡建设能力和盈利水平决定是否参与。该机制有望解决资源直控改造成本高、收益不确定性大的问题,帮助用户侧向灵活“无感”调节转变。
培育用户侧资源往更可控的方向转变,是市场化和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将试点引入更加灵活、可控的资源,努力培育更多类型资源参与电力平衡调节,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
点击阅读:关于印发《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推荐阅读
2022年全年杂志开订啦!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订购杂志~
赶快下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