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继兴写亲人 ‖ 家兄酷似老父亲

2017-09-21 刘继兴 刘继兴

人到中年,蓦然回首,发现过去的那些闪亮日子一直未曾远离我而去,成了我记忆中永远的青草园。


儿时的憧憬、青春的梦以及壮岁的风尘,串成了我至今未满半百的美好人生。


我出生在黄河东岸的一个山村,故乡的风土中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奔跑在广袤的乡野上看大河浩荡,是我儿时的一大乐事。壮丽的景物怡悦着我的性情,赋予了幼小的我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情怀。千年的风万年的水,夜夜枕着黄河的涛声入睡……


每个人的成长都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六口之家中,有五个人对我影响很大,即我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前一段写了篇我的弟弟刘兴亮,今天写我的哥哥,下一篇则写我的姐姐。




家人中论对我读书成长、写作生涯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我的哥哥刘照兴。


哥哥是我们家乡一带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是我们兄妹普遍高学历的奠基人。要知道,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大学很难的,录取率低得令今人难以想象。



嫂子是哥哥的大学同学,后来又读了研究生,也带了个好头——有样学样,我们三兄弟的媳妇都是研究生学历。哥哥上大学时外语语种选的是日语,至今日文的功底很深,嫂子是外语系的,第二外语选的也是日语,英语日语都很精通。


我们家有个传统,每年春节都要搞自家的家庭文艺晚会,一搞就是两三个小时。哥哥在最近连续两年的家庭文艺晚会上分别唱了两首歌《四季歌》《北国之春》,都是用日语唱的。


《北国之春》是1977年春日本词作家井出博正接受唱片公司的委托为男歌手千昌夫创作的一首歌曲,歌词与旋律都很好。我当时听到哥哥唱到“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时,内心猛地触动了一下。


前一句形容我和哥哥太贴切了,所以本文就将之作为标题了。后一句呢,完全相反,我和哥哥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但从不谈营谋挂念或生活琐事,都是国际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话题。



我们现在虽在两地工作,我在省城太原发展,他在吕梁市直单位供职,但每月都能聚好几次,一见面就开始谈古论今。这不,昨天他带队来省城参加艺术节,抽午休的时间还和我聊了两个小时呢。


哥哥比我大七岁,在我很小时就给我灌输了不少文化知识,使我早聪早慧。在我五六岁时,就能把哥哥的语文课本几乎都能通读下来。现在还记得有一篇是《奔向海陆丰》,作者是徐向前,海陆丰呢,是“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家乡。还有一篇是《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里面的红军指挥员是团长杨得志与政委黎林。尽管当时读起来似懂非懂,但记忆深刻,恍若昨日。


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有次曾对朋友夸自己的儿子王雱很聪慧,说王雱过目不忘,无论多长的文章,看一遍就能背诵下来。不料朋友却说:谁家的儿子不是这样呢?我儿子也是看一遍就能背诵出来,看两遍才会背诵岂不笨死了?


看似一个笑话,其实是真实的历史。古人中读书人其实很少,只有适合读书的所谓“读书种子”才会去走科举之路,记忆力不行的孩子就不去费那个劲了,当然富人家的子弟另当别论。我应该就属于古人所谓的“读书种子”了,上小学后,有次我看了已读高中的哥哥的语文书中有篇鲁迅的《狂人日记》,看了一遍就能背诵了。文章中老是提到“吃人”二字,虽看后很害怕,但也极大地刺激了我的求知欲,感觉到世界很奇妙。


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哥哥就经常给我讲一些深奥的知识,也不求我完全明白。当时他给我讲了很多成语,看我接受得很快时,就开始讲八字成语了,他说前四字,我对后四字,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突然间他说出“项庄舞剑”让我对后四字,这个我很生疏,听成了“向左五剑”,就胡乱答了个“向右十刀”。哥哥摇摇头说,答案是“意在沛公”。接着给我讲了这个典故,我才明白了错在哪里。


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潜移默化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识量远远超过同龄人。当时我们班里不少人订阅了《小学生》杂志,我的小学班主任却给我订阅了《中学生》杂志,说我不需要订《小学生》杂志。在教育质量很不高的偏僻农村小学,我仿佛是个神奇的存在。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哥哥对我的启蒙。


由于我从小酷爱学习,走着站着都在看书,把全村能借到的各种书都看了。只要是带字的读物,我就痴迷于其中。连村里订阅的《华北民兵》我都每期必看,一个字也不放过。泛黄且粗糙的《铡美案》《金沙滩》等晋剧剧本,我都读得津津有味,几乎能背诵全本。


爱看书的我,干粗活却不行,和哥哥姐姐差远了,尤其是劳动姿势很不标准。比如去给家里担水,我不懂得换肩。用一个肩担水,自然担两回就累得不行,而且边干边发牢骚,父母为此没少打我。我很逆反,一直被家人骂为懒鬼。


哥哥是家人中唯一不骂不训我的,至今几十年没和我说过一次重话,很让我心存感激,到现在我仍感到他的涵养深不可测,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很会用具象的方式来教育我,比如他当时就笑着说我:继兴是个半憨憨,担水不会换肩肩。


我听后一乐,嘿嘿嘿嘿。比我父母很抽象地说我懒,要受用多了。寓教于乐,具象表达,对处于逆反期的少年来说,是很起作用的。


哥哥很幽默。一次给我砸核桃仁吃,发现好几个里面空空如也。他就说:十个核桃九个空,剩下一个没仁仁(仁仁说的是核桃仁),把我逗坏了,至今想起仍忍俊不禁。还有一次,我弟弟刘兴亮爬上了院子的土墙上,我妈大喊大叫,怕当时只有五岁的兴亮掉下来摔伤。我和哥哥都在院子里,哥哥说:掉下来?他自己操心着呢。恐怕你推也推不下来。


我妈也笑了。哥哥的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别人操心与忧虑有时是杞人忧天。


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哥哥上高一。他有次在家里背诵中国历史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当背诵甘英出使大秦时,他合着书一时想不起是哪一年的事了。我在旁边脱口而出: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哥哥十分惊奇地看着我,说这么生僻的知识点你是如何知道的。因为我还没上初中,还没开始学历史。


我说,你的历史课本,我翻过多次了。哥哥感慨地说:你真是读书的好材料。


这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从此更加刻苦读书了,才有了今天的学识渊博的我。


哥哥心灵手巧,从小就能给家里赚钱。上大学之前,他每年都要画各种动物的纸窗帘去村里或镇上卖,由于画得非常好,总是被一抢而光。他还给别人家画各种炕围子赚钱贴补家用,我们老屋至今炕墙上留着他当年用油漆与颜料画的炕围子,其中的下山虎栩栩如生,使窑洞里虎虎有生气。


文笔好也是哥哥的一大特点,多年来写了大量的公文。业余也研究历史,和我合出过一本很畅销的书《历史的迷踪》。哥哥的书法也很有功底,字很漂亮,我是望尘莫及了。


文末顺便说一句,哥哥是我们三兄弟中最帅的,身高一米八三,而我只有一米七九。


写这类文章,我主要是让我们家的下一代看,让他们明白我们这一代的情感世界有多细腻。时代发展太快了,全社会文化水平整体高了。对下一代人的教育,除了不厌其烦地去说教,还得专门写文章,没办法,呵呵。(刘继兴)


别走开,看看这两篇:

刘继兴‖我是如何教育儿子的

黄河后浪推前浪,写写弟弟刘兴亮


作者简介

刘继兴,生于1970年,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作家,文史学者,传媒高管,太原市博雅奇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已发表作品达千万字,有

《刘继兴读史》

《魅力毛泽东》

《历史的迷踪:你所不了解的历史真相》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

《历史上那些牛人们》

《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民国大腕》

《民国秘闻》

《清朝原来这么有趣》

《毛泽东轶事》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

《民国那些牛人》

《最雷人的历史趣闻》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你所不知道的帝王》

《另类故史:谈资时代的历史爆料》

《最是惊艳民国范》

《风雅毛泽东》等书问世。

与此同时,刘继兴在华人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台湾出版了面向全球华人发行的繁体版——

《你一定不知道的56个历史真相》

《荒唐!帝王不为人知的一面》

《震惊历史的50则黑色幽默》

《清朝的那些秘闻趣事》

《历史老师来不及教的幽默奇闻》7部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