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一起来听记者讲自己的故事……

鹤壁日报 2021-11-18

2019年11月8日

是中国第20个记者节。

为庆祝第20个中国记者节,

不断增强新闻工作者的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大力弘扬新闻工作者崇高职业道德

和良好精神风尚,

进一步增强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

和社会责任感,

更好地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健康发展,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向深入,

11月8日,市委宣传部联合鹤壁日报社、

市广播电视台开展

鹤壁市新闻工作者

“守初心、担使命,增强‘四力’”

主题教育。



11月8日,全市新闻工作者“守初心、担使命,增强‘四力’”主题教育在山城区石林大礼堂启动,来自鹤壁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的50余名新闻工作者参加。 

在当天上午的启动仪式上,鹤壁日报社青年记者代表李觊和市广播电视台青年记者代表张斌作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化身调解员解决商贩与城管之间的“对跪”矛盾、想方设法协调解决村民“一地二租”难题……他们肩担道义、为民发声的事迹,感动了在场每个人。大家纷纷表示要向优秀新闻工作者学习,时刻牢记党的嘱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争做新时代“四力”的践行者。  
 


当天,参加主题教育的新闻工作者还到石林红色教育基地、鹤鸣湖乡村振兴社会主义实践教学点、蚂蚁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处进行了参观学习。
   

参观学习后,淇河晨报首席记者李丹丹说:“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我对记者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后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履职尽责,多学本领、为民发声,做忠于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弘扬者。”
  


记者们还有哪些故事?

一起来听我们讲自己的故事!


一支笔,记录着扶贫路上

带头为群众致富的第一书记;


▲鹤报融媒体记者李霄楠冒雪采访。

▲鹤报融媒体记者张文凯正在报道“暴雨过后的淇河”。


一个镜头,见证着文博会上

数以万计涌入鹿台阁的游客们;

一个故事,呈现出平凡人的不凡奋斗……


▲鹤报融媒体记者的采访设备

▲鹤报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工作


当键盘的打字区,

被磨得看不见字母的时候,

当相机快门键的次数

已经接近寿命上限的时候,

当亲戚朋友

已经很少再发出聚会邀请的时候……

你是否想知道,

作为记者的我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编辑是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关,工作至关重要。他们昼伏夜出,生物钟颠倒,凌晨两三点下班是常态。图为10月1日早上6点,鹤壁日报编辑在经过十四五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后,最后一遍认真校对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


把党委政府的大好政策说给群众听


鹤壁日报首席记者、时政新闻和评论部副主任 李霄楠


常常,我会在心中问自己:为什么会从事这份工作?

最初的想法和许许多多刚走出校门开始求职的年轻人一样,很简单、也很朴素——打一份工、挣个饭钱。然而,当我对记者这份行当的了解不断深入之后,一份浓烈的感情从心中油然而生:那就是我的事业,一个回应了我的初心、值得我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我出身在一个革命家庭,爷爷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奶奶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石德宽的嫡亲侄女。革命胜利后,他们没有在“功臣”的位子上沾沾自喜,而是选择了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河南、进入企业,投入“一五计划”的火热建设。从战争年代为国流血,到建设时期为国流汗,他们的初心是什么?这些话题,他们从未说过。可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展示了他们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社会从物质匮乏到极大丰富的转变;我成长于上世纪90年代,看到了父母、亲戚和他们的工友在国企改革的“下岗潮”中艰难度日的场景;我求学于世纪之交,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懵懂的想法:为弱势群体代言,为公平正义而战。

正是因为这个想法,我选择了法学专业,希望用法律的天平称量公正,用秩序的利剑斩断不公。


世上总有许多偶然。毕业后,我并没有像同学一样或披上法袍或成为律师,而是辗转来到报社,成了一名记者。初来时,不少人摇头惋惜:“你守着法律那么好的专业不去干,来这儿干啥?当律师多挣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正是实现我志向和抱负的良好平台。

在这里,我化身为桥,把党委政府的大好政策说给群众听,替为选择专业和学校而苦恼的学子出主意,为不知如何进行产业扶贫的村支书想办法;在这里,我化身为剑,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曾指出过公交发展面临的恶性循环,曾抨击过形式主义的“遮羞墙”,曾批评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不正之风,也曾对“守着金山要饭吃”的贫困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这里,我化身信鸽,把老百姓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反映上去,助力整改;在这里,我成为讲解员,把发展成就展示给大家看,把市委意图解释给大家听,倾情讲述“鹤壁好人”、身边模范的感人故事……

先贤张载曾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表明自己的理想,而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忘初心坚守一线记者岗位


鹤壁日报社首席记者、民生新闻部副主任陈海寅


陈海寅(右一)采访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又是一年记者节,这是我在记者岗位上度过的第11个记者节。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鹤壁日报社工作。当时,我对记者的理解就是“铁肩担道义,为民鼓与呼”。初入行,我写了不少舆论监督报道,也经历了很多艰辛。在我还是见习记者的时候,采写的舆论监督报道就曾获得河南新闻奖二等奖、河南省辖市报新闻奖二等奖。

成绩既是认可,也是鞭策。从业以来,我从未离开过一线记者的岗位,这是我的使命。或许在有的人眼中,记者是光鲜亮丽的职业,我们都是穿着得体、从容优雅地出入各个重要场合,和各个领域的大咖直接对话。实际上,记者这个职业,饱含辛酸与汗水,工作状态也常常是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它考验的不只是从业者的脑力,还有体力、耐力和应变能力。

我曾接到过一个任务,采访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因采访地点不在鹤壁,时间紧急又没能及时与当地宣传部门对接,我和其他外地记者都被保安坚决地挡在了门外。如果就此打道回府,那我们此行就是毫无所获。怎么办?我没有放弃,转而寻求其他突破口。当我得知刘洋父母也在这里住,便立即调整了采访思路。颇费了一番周折后,我终于见到了那两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了解了他们眼中的刘洋。之后,我又征得当地宣传部门的同意,如愿在刘洋乘车离开前的几分钟里,迅速对她进行了采访。我也成为那次采访中,唯一直接与刘洋对话的外地记者。

有人把工作当成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人把工作当成事业,我属于后者。去年9月28日,第五届中原(鹤壁)文博会开幕。因当时正值我市两会召开,记者人手不够,我便担起了鹤壁日报》文博会宣传报道稿件采写的主要任务。那天,我把时间高效利用到了极致。当晚,当我把所有稿件、图片、视频提交后,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任何行业都是如此。从业以来,我也收获了很多荣誉。今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第一届“鹤壁青年五四奖章”颁奖典礼上,我有幸成为10位受表彰人员之一。站在市人民会堂主厅的领奖台上,胸佩沉甸甸的奖章,我百感交集。有感动、感谢,更多的是责任感与使命感。

当前正是媒体融合、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时代。如何融?如何转?大家都在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媒体人注定要披荆斩棘走出一条新路。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心协力、砥砺前行,才能迎来“放眼昆仑绝顶来”的明天。


领略鹤城发展的澎湃动力和广阔前景


鹤壁日报首席编辑 田思民


一次意外停电后,为了不耽误工作,田思民用手机照明校对稿件。



今年8月的一天,再次逐字点校我负责的第十四届豫商大会特刊版面后,放下笔狠狠揉了揉太阳穴,站起身打开办公室的窗户,看到天已蒙蒙亮。窗外的清风涌了进来,带着华夏南路上植物的芬芳,吹散了我“鏖战”一夜的疲惫。望着窗外晨晖下可爱的城市,能为记录她的茁壮成长、展示她的美丽形象而披星戴月,作为《鹤壁日报》编辑的我深感荣幸,嘴角不自觉上扬。又是一个通宵!而这只是鹤壁日报编辑熬过的无数个通宵中的一个。


新闻人和时代联系紧密,见证着社会前行的每一次跨越,记录着时代变迁的每一个节点。近期参与编辑的系列报道和特刊就让我领略了时代潮流中鹤城发展的澎湃动力和广阔前景。


8月20日推出的鹤壁日报乡村振兴大调研系列报道,介绍了淇县灵山街道赵庄村、大石岩村,淇滨区上峪乡桑园小镇,淇滨区大河涧乡牛横岭村等通过推进“五个振兴”、探索“六条路径”、搞好“四个统筹”等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


8月27日推出的第十四届豫商大会特刊,为海内外豫商精英介绍了鹤壁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资源禀赋、兴旺的产业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同时展示了海内外豫商精英的强大力量和良好形象。


10月1日推出的鹤壁日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报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鹤壁建市62年来,我市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心脉相连、同步同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鹤城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


10月18日至21日,第六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功举行,大会专栏报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大会的谋划、准备等工作,展示了大会的亮点、成果,总结了办会探索和经验。


…… ……


从事编辑工作7年、值守上千个夜班、编辑近3000个版面,我通过一个个新闻策划、一篇篇稿件、一个个版面和数不清的文字、图片,见证和记录着鹤城的发展。气象万千的新时代在我们面前展开,能用心用情勾勒时代奔涌的磅礴态势,何其幸也!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新闻人,我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着追梦,奋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代一起奔涌向前!

融媒体时代,十八般武艺都得会


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席适之





 写稿、拍照、平面设计、移动端编辑、拍视频、做视频、当主播……你能想到多少记者的技能,鹤报融媒体记者就需要多少技能。今天是记者节,很荣幸受邀聊聊新闻工作的感受,在此我就以新媒体记者的身份和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二。


和很多同行一样,在青年时代能有一段做记者的经历是我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弘扬社会主旋律、铁肩担道义,与各行各业人士打交道,品味人生百态,做时代发展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本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我在记者岗位已经工作了9个年头儿。


近几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改变了大众获取资讯的习惯。当电脑端的网站、微博还没有让大家熟练运用的时候,各类微信公众号、APP已经“占领”了大家的手机。除了文字、图片以外,音频、视频、网络直播等传播媒介更符合大家的胃口。因此,如何成为一名可以满足受众资讯习惯的新时代记者,成了我当前努力的方向。


从文字记者起步,拍照是必修课,向摄影师学习运用单反相机、手机如何在短时间内拍摄出一张满意的新闻图片。我在工作和业余时间学习摄像、视频剪辑、移动端编辑,还学习做主播。由易到难,十八般武艺都得学,只为将最新、最全、最精彩的新闻作品传递出去。


 在团队的努力下,我们运营的鹤壁新闻网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数达14万,近两年,阅读量10万+的新闻作品层出不穷。历年来,我市每一届民俗文化节、樱花文化节、文博会等大型活动,都有我们的身影,文字、图片、视频、直播样样都不能少。新媒体记者的工作多是早出晚归,采访回来后,还要对视频进行编辑,常常加班到深夜。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光辉岁月·河南24小时(地市篇)”网络主题互动活动第五集《鹤壁24小时》,就是我们制作的哦!


当下,5G时代来临,短视频更是站在了风口浪尖,我们也面临着新的考验,但我不会忘记初心和使命,渴求在每一次的考验中成长。我相信,很快大家就会在手机端看到更多以短视频方式呈现给大家的“鹤壁新闻网”新闻作品。


读者在哪儿,我们记者就在哪儿。感谢读者朋友这么多年来对我们的支持与肯定,也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们,我们永远是广大市民朋友最值得信赖的媒体伙伴。

“单调”的工作其实很精彩


淇河晨报编辑 卫珩



每次写工作总结、回顾的时候,总能想起朱自清的《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一天天对着键盘敲敲打打、一夜夜对着版面细抠慢磨中,又一个记者节来了。其实,大多数人说起记者节,想到的是记者,我虽说也是新闻工作者,但我是一名编辑,是报纸出版前最后一关的把关者。


刚从事新闻工作时,我做的是记者,每天风吹日晒,没有节假日,忙得很的时候总是特别羡慕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不用东奔西跑,不用起得比鸡早,而且夏天不用顶大太阳、冬天不用冒风雪,没有写稿子的压力,坐那儿等稿子就行了。


等我“梦想成真”,真的成了一名编辑,我才知道自己当年太天真了——不用风吹日晒了,因为工作的时候都在那儿坐着,坐得腰疼、脖子疼,忙的时候连下楼去食堂吃饭都觉得浪费时间;不用起得比鸡早了,因为睡的时候鸡可能已经起了;不用东奔西跑了,因为工作的圈子是办公室,打交道的人只剩下办公室里的几个同事,多年没有“外交”经历,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都快退化了。


这些年,因为做出成绩高兴过,因为想不出好策划、好标题焦虑过,因为出了错伤心过,但更多的是报纸出版前的“枕戈待旦”。这个词儿用得可不夸张,出版部的兄弟姐妹们都曾梦到版上出错了,曾有一个同事每天晚上定版之后还要把大样打印一份回家再看一遍,他说出版是大事,一丝一毫马虎不得。报纸已经渗入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看电视剧、电影的时候,字幕上有错字或病句,我总想改;外出吃饭看菜单,如果见到错字就得跟饭店老板说说;逛街时,看到路边的招牌上有错字,每次从那儿过都要多看两遍;平时和家人说话,总纠正对方的语病,被嫌弃多回仍改不了……


看到这里,你可不要以为我们的工作特别无聊,其实我们很能“找乐子”的。比如,有一天上夜班结束得晚,下班的时候已经是次日凌晨4点多了,我饿得不行,就在回家的路上“劫”了一位推着小车准备找地方摆摊儿卖油条的阿姨,非让人家站到路边给我炸两根油条。拿着用没完全烧热的油炸的油条,我当时觉得很委屈,可第二天上班后又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讲给了同事听。


这些都是生活的调味剂,编辑的工作大部分时间相当单调,每天从早到晚对着电脑敲敲打打、捧着字典翻翻找找,非让我说几件工作中的趣事,真的很难。但我转念又想,能把这些外人难以理解的单调枯燥日复一日地“笑纳”了,也许就是我们最精彩的故事。


刚做编辑的时候,有个同事说过,每天睁开眼睛办报,闭上眼睛睡觉,我们是一群没有家的人,连梦都给了报纸。可这是我的梦想,我热爱这份单调又精彩的工作。


今天鹤报融媒体中心

运用新技术推出H5作品

《H5丨原来你是这样的记者》

利用交互视频,

让大家来了解记者这个职业。




文末请为记者点赞吧!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不爆炸

记者不放假

宇宙不重启

记者不休息


▲鹤报融媒体中心的记者编辑正在工作


▲鹤报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正在进行现场直播。


这种连轴转的工作状态

是我们的常态

风里雨里

我们

都在新闻的最前线

有新闻的地方我们从未缺席


《H5丨原来你是这样的记者》

作品部分内容


我们会因为一句话、一个词、

一个标点符号绞尽脑汁;

我们会因为一个标题、一个镜头、

一个视频熬夜到头秃;

我们会因为一个突发事件,

一个感人事迹,

从天亮采访到天黑……


▲图为鹤报融媒大屏指挥中心。该中心可随时随地向用户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权威信息,也可随时随地接收用户反馈, 实现即时化、互动化传播,使新闻报道更加立体、饱满。



我们会沮丧,会难过,

会有亏欠,还有不理解

一句“加油!”

提醒我们时刻记得

记者的初心。

百变记者,初心不变


今天,请为我们点赞

让我们对自己说一声:节日快乐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永远在路上!


在今后的日子里

我们仍然伴您前行,

有新闻的地方,

我们一直都在!

猜你喜欢的文章

► 落叶缓扫!今年鹤壁人可以尽情拍落叶!

深秋初冬,这些鹤壁人,温暖了留守儿童的心……

太好了!我市10所学校试点课后延时服务!

► 鹤壁市树、市花,你来选!还有红包等你拿!


来源:鹤壁日报

H5策划:李宏庆

H5制作:鹤报融媒体记者 袁琳淇 首席记者 冯丽敏

H5视频: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席适之 张文凯 记者 吴珍

编辑:赵静

总值班:李建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