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iPhone X 的人脸解锁很棒,但最大的 BUG 是北方的冬天

2017-11-05 酷玩实验室


本文来自公众号:极客公园

ID:geekpark


摘要:人脸解锁无疑是 iPhone X 最吸引人的功能之一。不过当我们戴上口罩、围脖时,它还能认出我们吗?


从秋季发布会上 3 款新品的同时发布,到 iPhone 8/iPhone 8 Plus 先行发售后的「铺垫」,今年的「苹果季」终于迎来了真正的主角 iPhone X。随着今天(11 月 3 日)正式发货,iPhone X 也会陆续到达各位预订者手上。

作为近年外观、功能变化最大的一代 iPhone,iPhone X 在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势必也会为一些原有的使用习惯带来挑战。未来极客公园将从一些具体的功能点出发,谈谈 iPhone X 在生活场景下的实际使用体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这部手机。

今天首先要谈的是人脸识别背后的 Face ID(面容 ID)功能。人脸解锁无疑是 iPhone X 上最吸引人的功能之一,这项技术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是屏下指纹解锁难产下的妥协产物,但苹果却自信地表示它拥有比指纹识别还要便捷的体验。

Face ID 的实际体验究竟如何,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例如雾霾天)是否会存在问题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快」并不是 Face ID 的亮点

在使用 Face ID 前,首先需要完成面部信息的录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Face ID 只能存储一张人脸,并不能像 Touch ID 那样可以存储多个甚至不同人的身份信息。苹果表示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私密的设备,所以单张人脸更利于隐私的保护。

在具体的使用场景上,Face ID 可以完全替代指纹解锁的所有功能,包括解锁屏幕、Apple Pay 和 App Store 消费等,另外经过对比我们发现 Face ID 还新增了 Safari 的自动密码填充的选项。

苹果为 Face ID 增加了一个「需要注视以启用面容 ID」的选项,打开后只有当你「盯着」手机时才能完成解锁,闭眼的时候是没有响应的,这样可以避免睡觉被人故意解锁。

从我们的实际体验上来看,Face ID 在解锁速度上并不具备优势,主要原因有两个:当我们从兜里掏出手机时,指纹识别可以进行「预操作」,但使用 Face ID 时必须把手机「完整掏出来」才行。另外 Face ID 解锁后并不会直接进入桌面,仍然需要一步上滑的操作(避免只想看时间时解锁手机)。

Face ID 的更大优势在于使用上的连贯性,一种「无感」的操作体验。例如当手机收到通知时,Face ID 识别后会自动显示完整的通知内容,点击通知则会直接进入到对应的 app 内,操作非常连贯;而在进行一些 app 内的验证时(例如微信支付),Face ID 也可以无缝地完成识别,连手指都不需要动一下。

所以 Face ID 并不是为了让你更快地进入手机桌面,而是在确认身份的情况下更高效地进行信息呈现并进行各种后续操作。Face ID 的学习成本是比较低的,一旦习惯了这种「无感」的操作体验,相信你不会再怀念手指寻找的 Home 键的指纹解锁时代。


雾霾天还是无能为力

除了日常的使用体验,我们也设置了一些特定的场景,看看哪些是 Face ID 无法应付的。我们先从难度系数最低开始:

戴近视镜:没问题。

戴墨镜:没问题。

围脖(遮住脖子):没问题。

围脖(遮住嘴):不能解锁。

头发遮住脸:不能解锁。

戴口罩:不能解锁。

根据我们的测试来看,只要没有大面积地遮住脸,Face ID 都是可以正常识别的。近视镜、墨镜因为可以透光,所以使用起来也没有问题。不过当天冷需要用围脖遮住脸,或者雾霾天戴口罩时,就只能老老实实输密码解锁了,这是目前 Face ID 也无能为力的地方。

或者,我们推荐你可以试试下面这个口罩:

O2O2 口罩


Face ID 背后的秘密

为了 Face ID 功能的实现,iPhone X 特别留出了一个「刘海」区域,这也成为了它最主要的「槽点」。那么在「刘海」中究竟放置了哪些重要的传感器呢?

根据下图可以看到,「刘海」中共有 8 个传感器,包括 5 个常见的:距离感应器、环境光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700 万像素摄像头,以及 3 个不常见的:点阵投影器、泛光感应元件、红外镜头。我们主要说下不常见的那三个。

  • 点阵投影器(Dot Projector): 通过将 30,000 多个肉眼不可见的光点投影在用户脸部,绘制出独一无二的「面谱」。

  • 红外镜头(Infrared Camera):读取点阵图案并捕捉它的红外图像,然后将数据发送至 A11 仿生芯片中的安全隔离区,确认是否和已知的「面谱」匹配。

  • 泛光感应元件(Flood Illuminator):借助不可见的红外光线,帮助在黑暗中也能识别用户的脸。

而点阵投影器、泛光感应元件、红外镜头、700 万像素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距离感应器几个元件组成了原深感摄像头系统(The TrueDepth camera system),在实现 Face ID 功能的同时,也用来驱动 Animoji 3D 表情和其他 AR 相关的内容。

此前在 Android 领域,一些手机厂商已经基于普通摄像头做出了 2D 人脸识别的方案,但正是因为苹果在 Face ID 中引入更加丰富的检测信息,才把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和可拓展性提升到了更高的级别。

Face ID 的技术来源可以追溯到微软的体感设备 Kinect 上。在当年微软决定打造一款应用于 Xbox 主机上的体感控制设备,经过技术评估后 Xbox 团队找到了以色列的 PrimeSense 公司,并最终基于 PrimeSense 的深度摄像技术开发出了 Kinect。

前段时间,传出了 Kinect 将要停产的消息,但 PrimeSense 公司已于 2013 年被苹果招致麾下,成为了打造 Face ID 技术的中坚力量。

从最早基于物理键盘的密码解锁,再到如今基于生物特征的指纹、虹膜和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方式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论是日常解锁,还是作为支付手段,生物特征都让我们操作的过程变得简单,同时更加安全。相信在 iPhone X 的普及下,属于人脸识别「最好的世代」才刚刚开始。

编辑:Rubberso、豆腐店店长丶

本文由极客公园原创

转载联系 zhuanzai@geekpark.net



酷玩实验室经授权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