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媒体采访行】回眸芬芳路 硕果满枝头

从傣家竹楼,到绿色茶城,再到红塔山下,这一路,山花烂漫,故事动人。 在大山深处,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劳动成果必将载入史册,恒久散发芬芳。


今天,让我们再次回眸,山那边的那些人,那些事……

幸福感从哪里来?曼恩告诉你

 

  9月9日至10日,由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禁毒局联合云南法制报社举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政法70年成就展暨‘忠诚保大庆·禁毒在行动’云南禁毒边境行全媒体采访活动聚焦西双版纳州,来自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春城晚报、云南网、云报客户端等媒体组成的全媒体采访团用笔和镜头实地探访了西双版纳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以及大数据服务物流寄递业查缉工作等法治建设亮点。


  整洁宽敞的入村水泥大道两旁,是一栋栋傣族风情浓郁的民居,每家每户门前都种着许多花草。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曼拉村民小组——这个花园式的美丽新农村抓住了全媒体采访团记者的眼球。


  记者们在采访中获悉,曾经的曼拉是一个深受过境毒品危害、村庄建设杂乱无章、环境卫生脏乱、公共场地受限的村寨。而如今,它已成为西双版纳州夯实社会治理根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全面加强基层党建、有效治理毒品危害,取得显著成效的优秀范例。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要求云南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实际,率先提出将西双版纳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确定目标,立即行动。西双版纳州各级各部门大胆探索和实践创建活动方式、内容,实施“经济跨越发展、典型引领示范、民族工作创新”等八大工程,以创建促平安,以平安促发展。


  通过积极打造“傣乡枫桥”基层治理模式,景洪市勐养镇曼掌村成立老年维稳协会,选举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年人担任会员,主动开展宣传、巡护村寨、调解纠纷,成功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勐海县打洛镇勐景来村充分发挥治安信息员、边境联防队员等群防组织的作用,坚持边境治安巡逻、定期反馈、轮流值班等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实现了“无案件、无上访、无治安灾害事故”的“三无”目标;景洪市允景洪街道办孔雀湖社区、三叶社区和嘎洒镇曼播村委会,以“一强二重三建”(即强组织、重思想重关爱、建队伍建阵地建机制),通过群众推荐等方式成立护村巡逻队、女子禁毒队、心理疏导委员会等队伍,实行有效管控、生理脱毒、身心康复等服务管理新模式,从源头上遏制毒品危害蔓延。


  2016年12月27日,国家民委命名西双版纳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民族和睦、社会和谐、宗教和顺、生态优良、边境安宁成为西双版纳州的名片。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禁毒防线

  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有14个村民小组,这是一个以傣族为主,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聚居的坝区、半山区村委会。


  曾经,面对严峻的毒情形势,曼恩村党总支进行了认真反思和总结:要赢得村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凝聚民心,就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遏制吸毒人员的滋生,有效治理毒品危害,净化村寨治安环境,回应村民安居乐业的期盼和要求。


  曼恩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村民小组干部、广大村民群众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通过村村寨寨组建护村队、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创建禁毒志愿服务队伍等一系列有力举措,营造了全民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


  通过努力,曼恩村委会禁毒工作成效明显,示范带动效果突出,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明显,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在党总支“一班人”的带领下,曼恩村形成了抓党建促禁毒、抓禁毒促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禁毒工作双推进的“双赢”局面,并最终形成禁毒工作的“勐遮经验”,进一步在全县、全州推广。


傣族村寨开出和谐幸福之花

  跟随曼拉村民小组长岩温龙,全媒体采访团记者行走在花园式的曼拉村寨,记者们看到,在这里,“家家户户敞开大门迎客来”已是常态,而这则是得益于围墙拆除行动。


  2016年1月,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曼拉党支部发起了拆除各家各户围墙的倡议,以此恢复道路空间、扩大公共场地。拆除围墙后,村民们积极做好门前卫生,维护家庭整洁。此外,村内无处不在的监控,则以科技手段促进了群防群治工作,加之村内陆续完成的路面硬化、公共设施建设、花草种植等一系列工作,村民们惊喜地发现,身边的环境越来越美,“人人维护美好家园”成为共识。


  一块立在村内显眼位置的牌子,写有11条详细的村规民约,内容涵盖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喝酒不得超过晚上12点”“绿化带每家每户分段管理,管理不善致使花木死亡的自行购买补种”“夫妻、邻里、家人、村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吵架的,一律给予每人400元的处罚”等。在这里,人人主动遵守、相互监督,乡风文明、清爽和谐的村居环境已然形成。


  2006年,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曼恩村党总支在取得上级党委政府同意后,决定组织村民根据当时村里的实有人口数量重新分配田地,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包括曼拉在内的曼恩村各村民小组,正式建立了每5年重新调整一次田地的分配机制。虽然部分干部群众个人利益受到一定损失,但村内无人抱怨,因为携手开创幸福生活是他们共同的选择和追求。


  走进村民玉南的的家中,墙上挂着数幅一家人相聚的幸福照片。他们一家三代住在一起,日子其乐融融。“以前我的丈夫染上毒瘾,常常喝酒闹事,我多次想要离婚。后来,通过村规民约的约束和村组干部的帮助,他戒断了毒瘾,我们夫妻靠种植甘蔗、稻谷和做小生意,一年可收入十多万元。现在,我们住进了几百平米的大房子,生活越过越好了。”玉南的高兴地说。


  “目前,曼恩村委会的6个村民小组已经完成村内绿化带建设等一系列基础工程,其余7个村民小组相关工作也将逐步推进。我们力争将‘曼拉模式’在所辖各个村民小组全面复制、铺开,进一步营造平安共建、和谐共享的良好氛围。”曼恩村党总支副书记玉留说。


  本组稿件由全媒体采访团记者门丽娜、郑玉明、龙琼燕、吴怡、陈磊、刀一波、李艳、赵建军、陎永春、邢梦芸采写 




勐海:打造国门第一道禁毒屏障

  “南疆山水,盎然生机;边境平安,村寨和美。”9月9日,当全媒体采访团结束西双版纳勐海之行时,记者写下了这样的感受。


  确如所言,如今,当行走勐海时,人们就会切身感受到云南边城的平安和谐,深切体会到国门一线禁毒“重拳”的力量。


  近年来,勐海县公安机关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禁毒2019两打两控”和“净边”专项行动,堵截境外毒品走私入境渗透,巩固“5·14”堵源截流专项工作机制成果,打造国门第一道禁毒屏障。

扩大专案线索来源

  今年以来,勐海县共查破毒品案件237起,抓获137人,缴毒862.62公斤。共协助外地公安机关办理案件66起,破获19起,抓获29人,缴获毒品11.38公斤。


  在“禁毒2019两打两控”专项行动中,勐海县公安局延续“净边”专项行动的一贯作风,保持对涉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持续高压打击态势,深入巩固专项行动战果,形成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常态化机制,规范易制毒化学品行业秩序。


  针对全县易制毒化学品使用企业较多,从业人员复杂,技术性强等特点,该县加大对易制毒化学品相关行业的宣传教育力度,联合相关部门深入企业走访检查,规范安全存储易制毒化学品。今年以来,共开展易制毒检查13家次,并积极落实奖励政策,发展阵地控制,鼓励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相互监督。


  同时,勐海县公安机关建立重点人员基层信息库,及时更新深化排查。对涉制毒物品企业和重点人员逐一填表建档,保证及时更新,实现精准管控,将重点人员摸排及信息采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源头治理的工作开展。


  此外,该县以“破大案、摧网络、缴毒品、抓毒枭、追毒赃”为重点,坚持从各种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中发现和挖掘犯罪线索,不断扩大专案线索来源,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涉毒资产追缴工作力度,从根本上摧毁毒品犯罪经济基础。以目标案件为引领,不断强化侦查谋略和手段应用,把侦查中掌握的跨国、跨境、跨区域案件,组织力量开展侦查,深度经营,不断提升专案打击效果。强化侦查协作,完善和发展跨警种、跨部门、跨地区的侦查协作模式,最大限度汇集各方侦查手段、资源优势,在与外省区案件协作方面取得突破。


构建全方位查缉体系

  在勐海县到西双版纳之间的兴海查缉点,全媒体采访团记者看到,几名执勤民警正手持便捷式核查终端,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在勐海县打洛镇五分场党政军警民联合查缉点,双向查缉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在勐海县打洛镇215抵边警务室,民警正在对出入境的边民进行检查、登记,并对界碑周围情况进行视频巡查。


  “这样的查缉每天都在进行。”勐海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勐海县已构建起全方位查缉体系。该县深入推进“5·14”堵源截流专项工作机制,围绕深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县域堵源截流三道防线建设工作(“三道防线”即,边境一线堵、内陆二线查、出县口子三线截),织密堵源截流防线,全力堵截境外毒品入境渗透。


  边境一线,在边境重镇(打洛镇)常态化开展堵通道双向查缉等边境整治工作,打洛、西定、巴达、勐满边境一线建成抵边警务室8个、封控点3个。今年以来,共处理上千余人,其中办理妨害国(边)境秩序案64起86人;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54起69人;结伙偷越国(边)境2起7人。


  同时该县打造边境至内地查缉圈层网。禁毒主力军以机动为主开展查缉,紧盯毒情变化、贩运手段变化,把固定值守、查缉单元流动作战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扼守各出入县口子、交通要道、重点通道,不断深化公安机关“固定轮值、适时变动、临机上线”堵源截流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共通过公开查缉破案60起,抓获40人,缴毒369.97千克。


挖掘更大的涉毒网络

  自开展“禁毒2019两打两控”专项行动以来,勐海县公安机关举全警之力,坚持以整治境外毒品走私入境突出问题为导向,不断强化禁吸戒毒、宣传教育,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禁毒部门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固化人员日常管控和重大活动禁毒安保的经验做法,全方位推进吸毒人员管控工作。


  同时,强化物流寄递行业管控。认真贯彻落实“开展打击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贩运毒品、制毒物品活动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整合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力量,对物流寄递企业、站点开展宣传、培训、查缉等专项整治工作,全力提升对物流寄递行业的管控能力和防控水平。


  此外,强化境外禁毒工作触角。根据毒源在外的实际,进一步深化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的禁毒执法、情报交流、联合扫毒等禁毒警务合作。共会谈会晤2次,开展工作互访9次,开展联合扫毒行动2次,抓获中国籍网上追逃人员19人。


  接下来,勐海县将重点打击物流寄递走私贩毒和外籍人员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以全链条打击涉毒犯罪为导向,大数据推动,“引进来,打出去”,从单一的贩卖团伙挖掘更深更大的涉毒网络。


  本组稿件由全媒体采访团记者门丽娜、郑玉明、龙琼燕、吴怡、陈磊、刀一波、李艳、党晓培、赵建军、管继方、陎永春、邢梦芸采写



深夜,这里的查缉从未停止

墨江警务站筑起"铁门槛"

 

  墨江县是茶马古道上“饮马成炊”的重要驿站,处于从昆明至泰国曼谷的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特殊的地理区位、广密的交通网络让墨江县成为金三角地区涉毒分子选择过境内流实施违法犯罪的主要通道。


  2005年,墨江县公安局在这里设立了警务站,14年里,警务站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这里筑起了一道“铁门槛”,侦破各类毒品案件1801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056人,缴获毒品3.4吨。


  他们连续多年缴毒数在全省12个固定警务站中排名第一。


  因为成绩突出,墨江县公安局警务站先后被各级授予先进查缉单位5次、三等功3次,被集体嘉奖6次,多名民警和辅警先后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

查缉,24小时轮班

  “请出示身份证,请你携带行李下车接受检查。”9月11日18时,尽管下起了雨,但依然抵挡不了炎热,墨江县公安局警务站教导员赵兴海带领民警和协警对过往车辆一一进行查缉。


  警务站实行24小时轮班制,由于运毒车辆大多会选择夜间经过该站,所以到了晚上,查缉队员们的查缉工作也丝毫不能放松。


  2012年以前,昆曼高速公路车流量不算很大,本地车辆也不多,外省的车辆很容易排查出来。近年来,随着禁毒形势的变化,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犯罪分子的藏毒花样也越来越多,他们将毒品藏在了包包夹层里、水果里、腊肉里、木头里……


  但再狡诈的犯罪手段,也逃不过查缉队员们的火眼金睛,队员们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众多科技手段,确定疑点,对嫌疑车辆或人员开展毒品查缉。 


  40岁的孙福荣在17年前就来到了墨江县公安局警务站,毒品查缉10多年的淬炼,让他具有一双查缉毒品的火眼金睛。


  2011年秋的一天,孙福荣和民警在墨江县通关服务区附近开展流动公开查缉。此时,被拦下的一辆车,因为行驶十分缓慢、车上人员向车窗外扔出了一袋“垃圾”,引起了孙福荣的注意。


  在对车上的两人进行查验时,驾驶员和坐在副驾驶室上的人眼神还在不断交流,这一细节再次让孙福荣确认“这辆车有问题”。因此,他立即将两人控制起来。


  随后,孙福荣及民警在车上发现了一把54式手枪,里面还有5发子弹。查到了枪,孙福荣突然想起驾驶员称是“垃圾”的东西,找来一看才知道,它根本就不是什么垃圾,也不是毒品,而是一包装了引线和雷管的炸药。 


  2011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名湖北武汉籍男性将一辆黑色轿车停在通关服务区加水站旁边,当民警经过时,协警蒋德忠突然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于是示意驾驶员下车接受检查,当蒋德忠拉开车门时,驾驶员突然将手伸向了裆部。蒋德忠感觉不对劲,立刻将驾驶员控制,随后从驾驶员的左大腿内侧搜到一把上了膛的手枪。


查缉,24小时轮班

  蒋德忠今年41岁,1999年,他到墨江县公安局工作后,就一直战斗在缉毒一线。


  2017年8月的一个晚上,昆曼高速因为肇事堵车,通车后,一辆湖南牌照的皮卡车被拦进了查缉区域。蒋德忠查验驾驶员身份证件时发现疑点。


  此时,蒋德忠预感有问题,但又确定不了到底哪里有问题,驾驶员也不慌不忙地回答着蒋德忠提出的所有问题。


  经过一个小时的查验盘问,依然没有任何收获,正打算放弃的蒋德忠决定还是爬到车底再看一看。这一看,蒋德忠发现在后轮的挡泥板上钉了几颗钉子,敲了几下感觉声音异常,这一反常的情况让蒋德忠证实了自己的预感。


  于是他和民警提议将车开到修理厂进一步查验。一路上,蒋德忠再次问驾驶员是否携带了违禁物品,但对方坚称没有,这时候,蒋德忠摸了一下驾驶员的心跳,其表面虽然淡定,但心率却非常快。


  “摸到他的心跳异常,我确信,这车肯定有问题。”停车后,果然,修理厂工人才凿开一个小洞,蒋德忠就闻到了毒品的特殊气味,这股味道蒋德忠再熟悉不过了。


  这一次,他们一举查获93公斤冰毒甲基苯丙胺及海洛因。


  这样的案例在警务站民警及协警的身边时常上演。墨江县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吴红纯告诉记者,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多年来,该局以党建带队建,打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2002年开始,该局一直保持命案全破,扫黑除恶工作在普洱全市排名第一,去年,综合考核全市第一。


战斗,一夜不眠

  凌晨0点20分,深沉的夜幕中,只能看到手电筒的亮光,油箱、后备厢……记者看到,查缉队员正一点点地检查任何有可能藏匿毒品和违禁物品的地方。


  这时,查缉队员把一辆从景洪市开往昆明市的大客车引进了查缉点,按照“四筛查”缉毒工作法开展查验,车上的人员并无可疑,但是储物厢里装的几个箱子却引起了查缉人员的注意。


  经过询问驾驶员发现,这几个箱子的货主都不在车上,箱子里装满了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的卷烟150条。


  随后,这批卷烟被没收,赵兴海表示,这批烟草将移交给烟草专卖局。


  凌晨的气温已经下降到了10多度,雨下得越来越大,而民警们的查缉工作仍在继续。


  本组稿件由全媒体采访团记者门丽娜、郑玉明、龙琼燕、吴怡、陈磊、刀一波、李艳、沈浩、谢玉鑫、陎永春、邢梦芸采写




大风垭口交警改写“死亡之坡”历史

  9月12日10时,全媒体采访团记者来到昆磨高速玉溪段大风垭口隧道入口处,只见一辆大型货车缓缓驶入靠边后,到大风垭口执法站进行登记时,交警王增前递给驾驶员一张“福”字帖,并对驾驶员进行了口头安全提示。


  驻守在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的大风垭口交警中队,通过构建“提示到位”“保通到位”“清患到位”“应急到位”“自救到位”五位一体的长下坡防控体系,筑起一道生命的“安全防线”,成为驻守在大风垭口的“守护神”。

送“福”字帖百余万次

  翻开驾驶员拿到的“福”字帖,其背后写着:“您已进入27公里长下坡高危路段,请载重车辆低挡、低速行驶,必须进入加水站加水、休息检查制动,遇制动失灵即进入最近的自救匝道避险。” 


  一名安徽籍驾驶员的车上已经贴了8张新旧不同的“福”字帖。民警问他:“还要再贴吗?”他说:“要贴,8个‘福’字已经保了我8年的安全了。”


  玉溪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大风垭口中队中队长胡锦文告诉记者,自2006年中队成立13年来,该中队共提示全国各地重载货车160余万辆次,为民送“福”字帖100余万次,提高了外省籍驾驶员对长下坡的认知度和防控措施的知晓率,大幅降低了货车的失控率。


  “师傅,您好。我们是玉溪交警,前面是连续27公里长下坡,大货车因刹车失控已造成100多起死亡事故,请您加水检查刹车,休息10分钟后再上路,祝您一路平安。” 9月12日,当天的执勤民警王增前这样提示驾驶员。


  这样的话语,他们每天都要重复数百次。


  “我们成了驾驶员耳旁最‘唠叨’的警察,一些多次往返经过此地的驾驶员被感动了,每次经过大风垭口,他们都会主动停车向我们问候。”王增前说。


这里的死亡人数为0

  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坡长、弯多、路险,日均车流量2万余辆,极易发生货车失控和起火等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管控难度极大,自2004年1月开通以来,已有1100余辆货车失控,造成124人死亡,另外有300余辆货车因轮胎自燃烧毁,一度成为闻名的“死亡之坡”。


  但是,这样的情况在2008年有了改变。


  数据显示,27公里长下坡路段事故发生率在逐年下降,2008年至2011年4年间,比2007年之前4年间下降了71%;2012年至今年的7年间,该长下坡路段未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死亡人数从10年前的每年20余人下降到近5年来的每年2至5人, “死亡之坡”的历史被改写。


  今年,截至目前,这里死亡人数为0。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该交警中队长下坡防控体系的逐步完善。


  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许文平介绍,在充分总结、汲取以往事故经验教训基础上,该中队有针对性地采取实用管用的措施,堵塞安全漏洞。首创了自救匝道“大网兜”。在自救匝道不能延长、改造的情况下,中队在自救匝道尾部挡墙外自制了一个防护网兜,为那些从失控车中飞坠的驾乘人员,再增加一道生命防线。


  同时,中队创新“分段式、分车型截流和放行”管制模式,采用二次事故防范预警设备,将应急反应速度提高至10秒级,极大降低了二次事故发生率。


  2017年5月,该中队建设了5套自救消防水箱,使轮胎起火车辆能自救在萌芽状态,货车烧毁事故的预防效果突出,成功扭转了全省60%以上货车起火事故发生在该长下坡的局面。


  目前,“自救消防水箱”已在多地高速长下坡推广建设。


坚守13年的民警协警

  2005年2月,胡锦文来到当时的大风垭口执勤点工作。那时,中队还未正式建立,他和同事住的是救灾用的帐篷,夏天闷热难耐,没有电,夜间靠电瓶照明;冬天阴冷潮湿,吃的是自己支锅架灶烧火做的饭菜。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胡锦文和同事一守就是13年。


  从救灾用的帐篷到石棉瓦房,再到活动板房,直到2016年1月,中队的民警、协警才搬进新的综合性办公业务房。


  13年来,胡锦文不仅见证了中队住宿、办公条件的变化,也见证了这个“死亡之坡”死亡人数的不断下降直至死亡人数为0。


  记者了解到,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每年平均有5个月时间经常出现能见度50米以内的浓雾天气。多年来,每逢10月到次年3月的雾季,天不亮,中队交警和协警组成的防雾组就开始巡逻。


  无论是胡锦文,还是身边这群坚守13年的民警、协警,他们雷打不动的勤务作风,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被过往群众称为“守护神”。


  “作为交通警察,我们的追求是,少堵一段路,少毁一辆车,少死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胡锦文说完,转身又开始了大风垭口的“守护”工作。


  本组稿件由全媒体采访团记者门丽娜、郑玉明、龙琼燕、吴怡、陈磊、刀一波、李艳、党晓培、赵建军、管继方、陎永春、邢梦芸采写



阅读该文后有何感想?


留言给我们吧!

大家都在看

 我省5州市公开曝光19起典型问题


云南:提高政治站位 用好问责利器


花好月圆日 交警守护万家团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