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 杨振宁来西南科大了!

2017-03-27 新媒体中心 西南科技大学

震惊!

震惊!!

震惊!!!


听说上周五杨振宁到西南科大了!

杨振宁谓谁?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时任多国科学院的院士,

多校名誉博士。


三月的春风,

凉意中夹杂着丝丝温暖,

吹来了南归的大雁,

也迎来了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宁先生,

3月24日,

杨振宁先生在学校办公楼学术报告厅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

许多小伙伴们对没能来聆听先生的讲座感到非常遗憾,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回到现场,

看看已过鲐背之年的杨老先生的风采。


精彩绝伦的讲座



3月24日下午三点半,距讲座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师生们早已有序地进入学术报告厅就坐,耐心等候杨振宁先生。


以上两张图片来源于校内朋友圈

很多同学们也在厅外等待着杨先生,希望能一睹先生的风采。


校党委书记庄天慧和校长陈永灿搀扶着95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缓缓进入会场。


当杨振宁先生步入学术报告厅时,全体师生起立,热烈鼓掌,向先生表示欢迎。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校长陈永灿向师生们介绍了莅临此次讲座的嘉宾。


杨振宁先生为师生作“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为主题的报告。 



在讲座中,杨振宁先生将自己的求学、科研经历娓娓道来。从幼小在清华园长大谈起,在讲述自己物理学入门阶段时,神色谨严;讲到自己博士论文过关时,左手扶着靠向椅背,轻松愉悦;回忆起与老师朋友们的交往故事,他们多数已作古,先生的语调也低沉了许多。


1937年,杨振宁在准备西南联大的同等学历考试期间,在家里自学高中物理一个月。在加速度章节的学习中,书上说,向心力是垂直于当时的速度。但坐汽车的生活经验告诉杨振宁:汽车加速行驶时,力的方向和行驶方向是一致的。对此,杨振宁苦思冥想了一天,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理——速度不是一个量,而是一个向量,重要的不是量的改变,而是一个向量的改变。“直觉与书本知识冲突时,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必须抓住这种机会。”杨振宁先生如是说。


西南联大研究院读书时,杨振宁和室友黄昆、张守廉常常探讨、辩论科学问题,被同学们称为“三剑客”。有一次,他们在一起辩论量子力学中“测量”的准确意义时,从茶馆到寝室,从下午到晚上到熄灯,到深夜,辩论都没有停止,最后三个人又从床上爬起来看《量子理论的物理原理》。杨振宁说:“和同学的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跟同学、朋友的辩论学到的知识,有时比跟教授在一起学到的还多。”


他教育同学们要“注意新现象,新方法。少注重书本上的知识。”1942年春天,为了书写学士毕业论文的杨振宁联系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吴大猷先生,吴先生指导他学习了关于分子物理学的用群论的地方。杨振宁先生提出,群论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不只是分子物理学,20世纪,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就是跟群论一起发展的,一直到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还和群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表示,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吴大猷先生就引领他到了当时还是刚刚发展的领域——“群论”,这是他最大的荣幸。


杨振宁在讲座中说道:“中国的大学所教的课程往往是非常之深的。有所谓‘四大力学’,每一个大学物理系的学生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念这四门很深的理论课,‘四大力学’是不是重要的呢?当然是重要的!没有人能否认‘四大力学是物理学的骨干,不过,物理学不单只是骨干。只有骨干的物理学只是一个骷髅,不是活的。物理学需要有骨头,这需要有血、有肉,有骨头又有血肉的物理学,才是活的物理学。


谈起他在芝加哥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先生说起了他在实验物理方面遇到的困难,实验室的同伴们那时取笑他说:“Where there is bang,there is Yang.(任何地方有爆炸,就有杨振宁”在理论方面的学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师泰勒给他的选题他都不满意,所以在1947年,他决定自己找论文题目。


他说:“研究生找题目感到沮丧是极普遍的现象,绝对没有一个研究生是一直很顺利的。在研究和学习的关系方面,他认为学习跟研究是有联系的,但不是一回事,如果在两者转换的时候发生了困难,不要觉得失望,因为所有的研究生都有这个问题。最后在泰勒的建议下,他将自己写的一篇短文章写成了博士论文,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


他叮嘱同学们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做足充分地准备,这样才能达到突破。每一条感言,都伴随着他的人生故事展开,爱因斯坦、泰勒、巴克斯特、吴大猷、黄昆……一个个科学史上闪亮的名字,杨先生娓娓道来;向量、对称、群论、推演法、宇称守恒……一个个物理学专用名词,杨先生如话家常。不管听得懂的,听不懂的,师生们都屏气凝神,生怕漏掉了先生的半个字。讲座过程中,先生始终情绪饱满。 



在场师生认真聆听,记录


讲座结束后,先生还兴致高昂地表示可以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当学生问到他对学术前沿发展持什么样的态度时,杨振宁先生通过总结物理学在19~21世纪的发展,告诫学生:“不要轻信传媒上说的,要找真正内行的人、真正站在学科前沿的人,将他们的消息跟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搞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成果。


听众中最大的幸运儿,来自环资学院环境专业2013级并被免试保送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覃馨莹同学,最后上台为杨振宁先生献花。她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杨院士十分和蔼,尽管演讲长达一个小时,我上台之后他也始终面带微笑。近距离看到杨院士让我觉得很真实,虽然年岁已高,但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生为科学作贡献,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深崇拜。”


小编也采访到了部分学生和老师对这次讲座的感受:

来自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503班的侯雨箫,听完讲座后意犹未尽地说:“有作为科研工作者的风骨,也有作为学者的人文精神,杨老满足了我对学术的所有幻想。青年人做科研应该有什么态度?如何寻找自己的兴趣?杨老的讲座回答了未来准备走上科研道路的我心中许多疑惑。”

学校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李磊民说:“看到杨振宁先生,就想到了爱因斯坦、奥本海默,想到了科学发展的历史。与他握手,就是触摸历史。作为对人类思维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能够莅临我们学校,先生的精神,是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厚礼。”

亲切和谐地会谈


杨振宁先生报告完毕后,与校党委书记庄天慧、校长陈永灿在会客室内亲切座谈



我校学生向杨振宁先生赠送亲手制作的剪纸



杨振宁先生为学校藏书签名



合影留念


兴致勃勃地参观


杨振宁先生在校党委书记庄天慧和校长陈永灿的陪同下,参观了国家大学科技园。 


校长陈永灿为杨振宁先生介绍西南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


志愿者向杨先生介绍航测无人机。



志愿者向杨先生介绍全天候激光透玻图像侦查仪。



志愿者向杨先生介绍熊猫智能服务机器人,该机器人可用于导航、迎宾、讲解三大领域,是集自主导航、自助跟随、云交互交流为一身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先生兴致颇高,连问几个问题: “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北京天气怎么样?”当听到机器人萌萌的回复时,先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又询问旁边讲解的同学,有没有专门的课程学习这类知识等。



志愿者向杨先生介绍特种缝纫绣花一体化控制机,该系统系逢研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技术已经超越了日本、欧美等很多国家。


志愿者还向杨振宁先生介绍了智能服务机器人(功能包括地图创造、自主导航、语言交流、自主跟随,可用于医院查房、商场导购、送餐等),乐享3D彩色打印机,送餐机器人等产品,先生连连点头表示赞赏。


 

杨振宁先生来到西南科大,既为同学们介绍了他在研究和学习方面的一些经历,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代老科学家的精神,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福利放送~~~


小伙伴们还不戳视频来看看现场情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87ioy2jp&width=500&height=375&auto=0

西南科技大学新媒体中心

文 | 新媒体中心、校报编辑部

图 | 刘芳池、记者团摄影部(部分源于网络)

视频 | 校园电视台

编辑 | 牛宇婷

责任编辑 | 王娟


【近期精选】

萌宠们的“使命”大揭秘

光影印象 | 校园里的那些事儿

来众创空间,一起动手创造吧!

舞之“男神”黄豆豆  带科大师生《舞出中国风》

新闻速递 | 第四周校园新闻,速戳~(内含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