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 砥砺前行 | 学校全面创新改革成效显著

新媒体中心 西南科技大学 2018-11-01

编者按:

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们在满怀憧憬中告别2017年。回首2017,用心触摸这一年校园“风景”的四季绚丽,悉心感受这一年书写的华彩篇章,静心回味这一年追梦路上的坚韧不怠,此时此刻,我们满怀喜悦,充满自信。

2017,学校创新改革方案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龙山人才强校计划”强力推进,一系列举措让人才发展更具活力;人事制度改革破冰前行,构建高水平一流人才队伍步履铿锵;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迈向深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优秀学子层出不穷,拔尖人才崭露头角……拼搏与奋斗,感动与收获,一组组关键词,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奏响了西南科大改革发展的最强音。

今朝花开胜往昔,放眼明日花更红。

2018,让我们继续携手追梦,铿锵前行!让我们依然满怀着梦想与激情,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决心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共创新的精彩,共铸新的辉煌!

今天,我们回顾总结不凡的2017年,沉淀一段厚重的历史,汲取新的发展动能,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携手踏上新征程,奋力谱写新篇章;同时,借此机会,也向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敬!谢谢你们,踏实、勤勉、敬业的西南科大人!


增强改革定力   激发创新活力

强力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

 ——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纪实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随着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改革创新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和应对挑战的共同选择。四川作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省委明确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四川“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西南科技大学作为四川实施全面创新改革实验试点联系单位之一,坚定地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努力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2017年度,学校按照国家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聚焦聚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为主要任务,抢抓机遇,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重点领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力内涵发展

搭建改革创新“四梁八柱”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战略决策和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开展好学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领导小组,2017年6月,学校出台实施《西南科技大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为主要任务,从人才培养、人事制度、学科建设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军民融合发展、内部治理体系等方面凝练出30条改革创新举措,涉及63项具体事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点任务明确落实到“七张清单”上,牢固构筑全面改革创新框架结构,搭起了学校改革创新的“四梁八柱”,力求通过改革创新试验,加快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按照边推进、边规划、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学校已先后启动实施了军民融合发展、龙山人才强校计划、省一流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改革事项,学校改革创新工作稳步推进。


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

高质量完成改革创新任务


学校紧密围绕《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精心谋划,迅速行动,系统推进省上方案“9张清单”中涉及学校的改革事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和发展成就。

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及其9张清单中直接涉及学校3个方面的改革任务与事项,一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清单”中将学校“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列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事项;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将学校“全天候激光成像仪”“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生物质吸附材料”、“防氡防辐射复合体在国防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水泥基发泡保温材料开发”等4个项目列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项目;三是“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明确将“创建军工科技科研共建共享模式”和“探索发展军民融新型智库”作为学校主要参与的重要事项。学校紧紧围绕这些事项集中发力,重点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在“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组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筹)”,2017年3月,在省政府和科技厅大力支持下,实验室申报已经通过科技部合规性审查并获得优先支持,四川省科技厅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目前筹建工作顺利,学校已为省部专题会商和专家组进校考查论证做好了各方面准备。全面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清单”中4个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其中“全天候激光成像仪”已经进行了两个新型号的研制,正在参与公安部相关检测报告,“防氡防辐射复合体在国防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已在南方战区某地下指挥工程、北京小汤山小区工程等工程中推广应用。

同时,学校在省教育厅综合改革方案和绵阳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中,也承担了多项重要任务并扮演了创新改革的率先示范角色。应该说,学校始终将自身建设发展与四川省当前发展的核心主题、重要目标、重点区域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激活学校内生动力和外部引擎助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力重点领域

突显军民融合鲜明特色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确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对科技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牵引和支撑作用。高校在军民融合发展进程中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西南科技大学地处“三线”建设腹地、国防科技重镇——中国(绵阳)科技城,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新兴多科性大学,具有丰富的国防军工资源和良好的军民深度融合条件。西南科技大学彰显的军民融合鲜明特色已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军民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形成可复制成功经验。在长期探索实践基础上,学校不断深化“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改革,创立了“学科共建、人才互聘、平台共用、协同创新、文化共融”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构建了“需求牵引、方案对接、资源共享、军地联动、共同培养”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构建军民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教学改革,在校学生广泛受益,毕业生质量广受赞誉,人才培养经验得到高度评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项经验受到绵阳市2017年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军民融合人才培养项目资助,已成为全省高等教育的创新改革成果,荣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已公示),并已将其作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专报四川省全创办,并作为四川省人才培养改革储备经验准备报送国家发改委。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高端智库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国防特色学科点聚焦基础科学、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向,开展自主选题研究,学校2017年围绕学科点共申报5项。国防科工局初步拟支持学校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国防特色学科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获批“十三五”核能开发科研项目“核应急处置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立项经费3200万。在新一轮国家重大专项计划中,学校初步参与了7个项目。军民融合研究平台建设顺利推进,2017年,学校军民融合研究院立项“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服务平台” 建设,立项经费120万元;研究院参与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牵头的“西南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有关工作,得到省科技厅平台建设支持,总经费800万元。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新型含能材料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运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入选工信部全国首批“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名录,已转化军民融合科技成果16项,孵化军民融合相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5家。学校作为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已转化专利成果8项,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初步呈现。四川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等智库发展迅速,为四川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其中一项研究成果被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作出批示。


多点多极发展

系统推进改革创新任务


2017年,聚焦聚力学校“改革30条”,抓实抓细人才培养、人事制度、学科建设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军民融合发展、内部治理体系等方面改革任务,学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效。

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深化以协同育人和新工科建设为抓手,实施一流本科建设工程;改革教育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建设优质本科课程,2门课程入选为首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5门课程立项四川省第二批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多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2017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创新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模式,易班“学生工作平台”荣获“全国十佳”易班应用,“青马工程”培养方式由课程化向多元化过渡。

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学校将2017年作为人才工作年,持续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部署人才强校战略,出台了《西南科技大学推进龙山人才强校计划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人才改革政策,把人才强校战略推向前所未有的事业发展高度,着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了系统的人才智力支撑。随着“龙山人才强校计划”的全面推进,人才制度改革成效逐步彰显。新增二级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已成功引进国家千人计划1人,海外优秀学术团队1支,中国科技大学高水平青年学术团队1支300余名人才和15个团队入选龙山学术人才科研支持计划。改革人事管理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明细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全员岗位聘任制度,全面推进专业技术岗位晋级和管理岗位晋级制度,促进人员合理有序晋升和流动。

学科建设体系改革持续深入以“强工升理精文”的学科建设思路,加强对学科整体布局的顶层设计,申报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生物学博士一级学科和3个“二升一”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在增列公示。动态调整新增申报核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施特色优势学科提升计划,申报成功5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材料与环境学科群”、“信息与控制学科群”2个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立项,省财政建设专项经费700万元。

科研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持续打造“学术科研特区”,依托区域国防军工优势,凝练培育多个特色科研主攻方向,在核应急与核废物处理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科研协同能力不断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已列入四川省与科技部的“部省会商”议题,“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教育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初步实施方案已经确定。改革科研管理体制,修订出台5个科研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文件。创新智库建设机制,“四川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成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际合作与交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加快提升教师国际化教育能力,成为“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单位,29位教师成功申报留学基金委公派项目,公派出国留学人数112人,教师海外参加学术会议30余人。加强国际科研合作,承担四川省国际合作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9项,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申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2017年,新招收来华留学生120多名,至今已有来自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一带一路”沿线共26个国家的228名留学生在在我校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中学历生比例占83%,省属高校前列。全年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录取10人,资助60名优秀学生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德国科隆大学等大学交流学习。承办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项目,来自老挝、巴基斯坦、赞比亚等国学员来校参加培训交流。

内部治理体系改革逐渐深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了《西南科技大学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推进党团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完成管理服务部门职责梳理,进一步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改革资源配置与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学校基于学生人数、师资队伍、教学工作量、本科专业学科及学位点、资产利用等办学因素合理确定办学经费的核定因素和权重的改革思路。完善了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财务管理、科研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等办法,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制度基础和治理环境。


西南科技大学的改革创新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回首2017,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蓝图下不断前行,全面创新改革取得良好实效。展望2018,我们信心百倍,必将以昂扬姿态拥抱新时代,承载新担当,谋求新作为。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继续全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在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中,一定会迈上新台阶,结出新硕果,绽放新光芒,谱写浓墨重彩的“西南科大奋进之笔”。


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封面制图 | 杨潇

文 | 西南科技大学官网

编辑 | 杨岚婷

责任编辑 | 吴安辉 王娟

【近期精选】

送你一份别样的科大祝福

想过年不被嫌弃?必备这份秘籍!

想过年不被嫌弃?必备这份秘籍!

蛙还不回家?去西南科大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