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讲话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7月31日,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主持召开省委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强调要始终铭记关怀、不负重托、感恩奋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讲话在全校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大教职工尤其是科研工作者纷纷表示,听完讲话,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大家将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今后的工作,为治蜀兴川、“双圈”建设和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贡献西南科大力量。




代群威(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教授):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这次来川视察,总书记又鲜明地提出“四个发力”的重要要求,这是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和战略指引。我所在的团队,是一支有着70余年全面深厚沉淀的团队,一代代教师至诚报国,甘于奉献,执着坚守,薪火传承,扎根祖国西部,深耕矿业环境生态学科与应用,培育高素质人才;聚焦战略资源安全,致力科研攻坚勇担使命;护航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获得了诸多优秀成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信任,也是任务单。我们将坚持70年“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的理念,继续围绕国家矿物类战略资源,从生态出发,以绿色为标尺,以创新为驱动,聚焦绿色矿山开发和建设的全周期开展学科建设,按照“矿山背景、非矿特色、生态贯通”的发展主线,在非金属矿深度利用、大宗固废资源化、矿山和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修复等方面持续发力、凝练特色,在行业上立杆树旗,锻造品牌。




朱玉玉(信息工程学院博士、教授):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说明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才能在新领域开辟新赛道,才能将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变为现实。总书记对四川的殷切嘱托,令我们备受鼓舞。我所在的EMC团队是一支由高层次人才领军的科技创新团队,致力于高速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性研究和功率电子电磁兼容性研究。近几年,团队充分发挥绵阳的科研区位优势,主动融入科技城科技创新工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前沿,守正创新、刻苦钻研,突破了数模电、强弱电、高低频“混合”电路设计与抗干扰、多模态激励与多节滤波网络优化控制、电磁仿真算法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可编程高压脉冲电源、大功率无线电能充电与测试系统、高压高频压电陶瓷功放、5kW中长波电台功放等多款先进设备并成功获得应用。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深度协同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塑造新动能,谋求新优势,为绵阳中国科技城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国强(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教授):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于开辟新领域和塑造新优势的重要性,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可以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我们团队主要集中于极小制造-微纳制造领域的研究,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推动新动能和新优势的形成至关重要。微纳制造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能的制造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比如,通过微纳制造,我们可以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米尺度材料和器件,为医疗、能源、环境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团队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实现了高精度的微纳米制造,并开发出了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纳器件,这些成果对于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坚持攻坚克难,为西部地区打造微纳制造的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张杨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教授):


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各行各业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我们也深受鼓舞和激励。我所在的脑科学与医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始终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聚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主要开展脑机接口技术、类脑智能、脑疾病诊断、智能医学图像分析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在未来工作中,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工作;凝心聚力,在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可解释、可通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方法、多模态医学数据分析大模型等方面进行原创性和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久久为功,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陈贻雄(外国语学院博士):


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传统文化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灵感和启示,而科技创新可以为传统文化外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我所在的国际传播与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团队,以外国语言文学和区域国别学两个一级学科建设点为依托,全面整合拉美研究中心、与萨尔瓦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四川历史文化故事普及基地等优质资源,全力打造巴蜀文化国际传播与西部高校中外人文交流示范品牌。未来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机器翻译技术等工具和平台,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外译研究,考察中国家风家训经典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轨迹,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世界有效传播的途径和范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杨军校(环境友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教授):


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尤其是提出“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让我们倍感振奋。我们团队长期致力于激光约束聚变靶材料、先进电子材料和高频透波树脂等材料的创新研发,在系列芯片级热敏树脂与封装光刻胶、高频高速线路板用低介电低损耗树脂领域这一国际赛道,依托学校和环境友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厚积薄发、创新驱动,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解决我国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或“无米之炊”的问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未来我们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继续发挥专长优势,凝聚智慧,潜心先进电子封装材料与高频高速线路板树脂的创新开发,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出高水平原创性应用技术成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郭辉(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


“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令人备受鼓舞。我所在的团队主要开展多功能聚脲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工程技术研发,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耐冲击耐腐蚀聚脲基复合材料以及新型聚脲基辐射屏蔽材料,为多家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未来的发展中,团队将牢记四个“发力”,紧密贴合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军民融合政策导向,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开拓进取,聚焦军民两用高性能聚脲基新材料开发及应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服务于地区经济建设。




韩颖(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博士、教授):


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赛道”,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团队主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高效“钝化/矿化/氧化/还原/”重金属的土著和工程化改造细菌和真菌、重金属低累积作物品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等开展污染农田综合防治等工作。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紧密围绕“绿色治理”“长效治理”“超稳治理”及“低成本高效治理”开展技术攻关,开发建立土壤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新菌剂库、新刺激剂库、新品种库、新材料库、新方法与技术库、新标准库等,以期建立一种以生物技术手段为核心,以材料、化学和物理手段为助剂的交叉型生态修复治理新体系,并与企业密切合作,实现这些技术的快速推广和转化。




熊政伟(数理学院博士、副教授):


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为四川的发展做出雄伟的战略擘画,高校也应在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中肩负起重大使命。我所在的极端条件物理团队专注于高强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器件可靠性评估研究,成功研制铁镍软磁合金等关键材料,解决了系列磁调谐器件温度稳定性等“卡脖子”问题。团队紧密围绕成渝绵地区产业方向,深化校地合作,积极开展磁性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社会服务工作,负责人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绵阳)技术融合专题赛最高奖—优胜奖”以及“绵阳卓越工程师”称号等荣誉。未来,团队将持续瞄准国家战略科学技术和资源需求,专攻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力量。



END


往期回顾】

今天我们用一条线,讲一个96年的故事



学校召开主题教育重点工作推进会


来源丨西南科技大学官网

文丨郭鸿雁

编辑丨李蕊琴

责任编辑丨王娟 李蕊琴

总编审丨肖国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